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鲁滨逊的经济人形象

    吴冬妍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从决定航海冒险到流落到荒岛上孤身建立起一个丰饶宜居的"乌托邦",他的选择偏好和行为方式都体现了"经济人"假设的基本思想:经济人的利己主义驱使他两次放弃中产阶级安适幸福的生活,选择航海冒险追求财富;经济人的理性主义使他在荒岛上管理情绪,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经济人的利他性使他拯救了数位本要被食人族吃掉的战俘并最终带领他们共同逃离了荒岛.

    鲁滨逊经济人新兴资产阶级

    《象征与符号》中的"流亡"印记

    周彤彤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象征与符号》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为了研究纳博科夫的"流亡"书写在这篇小说中的具体体现,文章从三个方面考察小说的艺术风貌.首先,分析了纳博科夫在《象征与符号》中塑造的以孤独、抑郁、焦虑为情感主导的"边缘人""流亡者"形象.其次,依据作品的语言特色探讨了纳博科夫秉承俄罗斯文学传统、以重现故国来弥补"俄罗斯"的缺席的创作方式.最后,探讨"流亡者"在现实压抑下,内心生出的逃避渴望以及对过往与故土的怀旧主题.

    纳博科夫"流亡"《象征与符号》

    强权下的自由选择——《等待野蛮人》中老行政长官的人生解读

    郝会艳
    74-7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待野蛮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第一部为自己赢得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这部有意隐去时代和地域背景的后现代式寓言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存在主义所认为的世界的荒诞性及人生存的意义;小说的主人公老行政长官在面对世界的虚假与荒诞时,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承担起了自己做出选择后应负的责任,并对自我进行了重新定位,实现了自我救赎.

    存在主义荒诞选择救赎

    《绿萝之舟》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李璐璐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来源于现实,是生活的写照,其中的用词有独特的作用,能够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生活事物来表现,和读者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进一步引导读者理解所隐含的内容.创作看似是个人的写作,但更多的是作者通过隐喻,架起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利用大家共有的认知语境来进行交流,因此隐喻不仅仅属于修辞格,还属于认知的范畴.本文尝试使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日本作家津村记久子的小说《绿萝之舟》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出一个文学文本中的阶级分层内涵,从而不仅能深入解析文本,还能进一步扩大文学语篇研究的范围.

    认知语言学隐喻绿萝之舟

    荒原之歌——《呼啸山庄》审美风格探究

    杨懿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蕴涵着恐怖、残酷、神秘、充满激情的独特审美风格.本文试图从作者对题材的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独具神韵的自然环境来探究文本所呈现的审美特点.

    荒原审美风格希刺克厉夫凯瑟琳

    古希腊神话的多元支撑:基于神话的文学研究

    陈子俊
    80-82页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和《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

    黄婷婷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飘》和《倾城之恋》都是女性主义觉醒的代表作品.但两位作者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和白流苏在婚姻、爱情方面都体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希望对现代女性有一定的启发.

    斯嘉丽白流苏婚姻爱情

    从《金翼》的文学性和人类学性说起

    王玲玲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耀华的《金翼》作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志中的重要作品,也是较少见的同时兼具文学性和人类学性的著作.本文从文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角说起,分析《金翼》中涌现的诗意的文学性和丰富的人类学知识.

    《金翼》文学性人类学性

    瓦尔泽与卡夫卡的文学关系研究

    徐薇薇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瓦尔泽与卡夫卡并不相识,研究二人的文学关系是因发现二人在文学方面神交已久.卡夫卡十分钟爱瓦尔泽的作品,他的友人曾说过,每次阅读瓦尔泽的作品,卡夫卡都会十分兴奋,甚至是手舞足蹈,这在卡夫卡给埃斯纳的信中也有体现.本文主要是研究瓦尔泽与卡夫卡的文学关系,希望通过研究这两位文学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外国文学特性,能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有所助益.

    瓦尔泽卡夫卡文学关系外国文学

    从《窦娥冤》和《麦克白》看中西悲剧成因差异

    王东云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窦娥冤》和《麦克白》分别作为中西方悲剧的典型代表,各自体现了中西方悲剧的审美特征.前者多以命运和环境等外在因素作为悲剧成因,通过描绘道德至上的主人公所遭受的磨难来引起观众同情.后者多将人的自我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作为悲剧成因,刻画普遍意义上的人所面对的精神困境,以此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人物塑造悲剧成因文化差异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