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林海音小说《春风》中吕静文形象的多重悲剧色彩解析

    区艳霞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海音小说《春风》描写了爱情与婚姻中的牺牲和不幸,重点描写了女主人公吕静文的心灵桎梏和命运悲剧,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然而,这种悲剧色彩并不是直白单一的,而是同时具备婚恋悲剧、情感悲剧、性格悲剧、时代悲剧等多重性,内涵丰富复杂,富有立体感。本文从悲剧构成的角度,深入剖析林海音小说《春风》的悲剧色彩,为小说《春风》的文学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春风多重悲剧色彩

    让诗歌成为历史夜空中的星斗——评诗人简单的诗集《暮雪》

    朱彦芳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人简单在《暮雪》这部诗集中偏爱历史视角,试图用若干篇诗歌描画和揭示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和精神状况,体现了用诗歌星斗记录和呈现历史银河的意图。为小人物立传,听取他们的哭声和呐喊。乡土情结与自我反思意识在该诗集中交织杂糅在一起。这部诗集吸引读者再度关注诗歌的抒情性与叙事性,以及诗歌与历史叙事的关系等话题。

    乡土情结历史史诗小人物

    死亡的风景——探析方方小说中的暴力叙述

    沈日方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八十年代兴起的女性作家,方方在她的创作生涯里,始终贯穿着对暴力现象的文学叙述。方方用暴力叙述临摹现实百态,表达了她对人性生存的现代哲学思考。本文选取方方的部分代表作进行文本细读,并结合叙事学、巴赫金狂欢理论等知识来解读暴力叙述的特征及其美学效应,由此探讨暴力叙述的合理性,从而丰富暴力叙述的美学研究。

    方方暴力叙述审美效应

    谈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

    邢玉丹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的叙事艺术和表现内容的契合度是使得"有意味的形式"的小说释放出更多光彩与丰富蕴藉的力量,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以耐人寻味的视点讲述了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发生的改天换地却令人唏嘘的变化。作者选择的独到视点使其叙事文本内部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隙,而这裂隙中涌出的是作者可能不愿意直视的伤痛与悲情,也是中国特有的一言难尽却一直被勇敢的作家们触碰、叩问的历史遗产与债务。

    范小青《我的名字叫王村》叙事

    古丁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以《莫里》为例

    李德伟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丁一直着力在小说中塑造东北沦陷区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莫里》的主人公莫里和凡东就是他基于自身早年经历改造而成的"自画像"。这些知识分子往往早年思想激进,但由于环境所迫只能放弃理想,因而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因此,可以说,古丁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所刻画的不仅是人物的命运,更是作家、东北沦陷区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和生活困境。

    古丁沦陷区知识分子小说

    论《围城》中女性形象

    耿立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小说中,近代都市通俗小说得到繁荣发展。而城市和城市女性构成了小说的两大景观,小说通过描写女性形象的表现出当代社会女性观。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作者突出描写了"围城"下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和心理描写,钱钟书笔下的女性可谓是千人千形态,各有特点,文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是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但是作者并不是仅仅从人写人,他写出了每个人性格形成的根源,并把形成每个人特征的文化挖掘了出来[1],作者从每个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追求为出发点,阐述在当时的背景下,"新"的知识女性在形式上似乎是新的,但在观念上仍存在着传统文化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影响,仍然是传统婚姻的陪葬品,这也注定了女性的悲催命运。

    围城女性男权地位命运

    《红粉》成长视野下的关怀

    潘哲帆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粉》中作者以秋仪、小萼和老浦三个人的情感纠葛为背景,但又不只是简单地把眼光放置在彼此的斗争中,作品有一个内核是将关注点聚焦于人,将男人和女人都融进那个意味着成长的时代。于是,当我们把眼光放到主人公们成长的关怀上时,会发现三个人的成长主动或被动地失败了,但这暴露出来的不仅是人物自身的缺陷也暗含着现实社会的问题,社会的进步迫使人物的成长,而社会本身的进步步伐又落后于人物的成长速度,那么悲剧无可避免。同时,悲剧的背后以卢新华这一代人给我们无尽的反思与希望。

    人物社会成长悲剧希望

    简论苏童《妻妾成群》中"井"意象

    孙秋实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是在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术语,苏童将意象引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建立起独特的"意象主义写作[1]"模式。在《妻妾成群》中,苏童颇具深意地设置了"井"这一意象,每当主人公颂莲的生活出现转折时,井就吸引着颂莲不由自主地接近,甚至出现幻象,映现出一幅幅诡异的画面,为本就阴森的陈家宅院蒙上新一层的恐怖。颂莲从发现古井到一步步走向毁灭,实质上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克制、自我毁灭的绝望进程,"井"是来自父权的恐吓,是幽闭与绝望的温床,是深宅中女性宿命的轮回。

    苏童《妻妾成群》意象

    论宋代寒食清明词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马富科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明文化起源春秋战国时代,在宋代民俗与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寒食清明词发展成为古代艺术的小高峰。宋代寒食清明词正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质,汇聚了宋代文人骚客独有的精神风貌以及文化性格,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现实作用。本文从民俗节日诗词产生的艺术影响的角度,剖析寒食清明词中折射出的习俗、现象、艺术风格。全篇从四个方面着手:清明寒食节的发展以及民俗活动、寒食清明词的创作特性、宋代寒食清明词的人文底蕴、宋代清明寒食词在后世的地位与作用。由此探讨宋代寒食清明词对后世诗词创作、生活习惯、艺术手法的影响,了解宋代词人创作的特性、文化地位,进而全面把握宋词的内涵以及艺术价值。

    宋代寒食清明词艺术手法民风习俗后世影响

    古诗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探究——以李白诗为例

    乔清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不断加速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并挖掘发挥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非常重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们肩负的责任,而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不但要有信心,更要有办法。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为古诗词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缩影。同时又是工具所在,能够让我们在传颂解读古诗词过程中还原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李白的诗词为例,将古诗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进行探究。

    古诗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