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解读

    贺婷婷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因其构思精巧、寓意丰富、引人深思,而走进中学课本,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国内外学者不断挖掘的宝藏.本文着眼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力图回归当时的伦理现场,阐释故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多重伦理身份下所展现出的伦理美.

    《项链》文学伦理学批评玛蒂尔德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

    王靖雯
    54-5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妇人》是美国作家路易莎·奥尔柯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以作家自己为原型,描写了南北战争背景下马奇一家四姐妹成长的故事,塑造了一群既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新时代思想的女性.本文以马奇太太的家庭教育方式着手,分析了四姐妹的性格特征,并对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

    小妇人女性文学家庭教育

    近五年国内莫里森作品研究综述

    王云燕胡妮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妮·莫里森是美国首位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本文以国内近五年有关托妮·莫里森的研究资料为基础、通过搜集和整理,从创伤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叙事研究、比较研究和文化研究五个方面总括托妮·莫里森在国内的研究现状.旨在让学者对近五年国内莫里森作品研究现状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完善莫里森研究.

    莫里森研究综述国内

    安德森《手》的空间解读

    缪珂静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来对于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手》("Hands")的剖析多从心理角度、作者写作风格角度入手,但文中随处可见的人与空间关系却未引起重视与反思.空间理论家对空间看法不尽相同,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和段义孚(Yi-Fu Tuan)等空间理论家认为人能动地创造空间,与空间建立联系而产生地方感;而福柯(Michel Foucault)却认为空间生产和征服人,是权力控制人的工具.《手》体现了空间与人的复杂关系,包括人的身体与人际关系对空间的建构、空间与地方对人的影响与意义、人与地方不可分割的完整性,以及空间作为权力工具对人的控制.从不同的空间理论角度解析《手》,揭示《手》中人、空间与权力三者的交错影响.

    《手》空间权力

    比较分析但丁《新生》和彼特拉克《歌集》中的女性形象

    周青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但丁的《新生》和彼特拉克的《歌集》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由此来探索两位作者对爱情态度的异同以及背后体现的时代特征,希望为《新生》和《歌集》的文本解读以及作者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新生》《歌集》女性形象爱情比较

    生命的"症候"——浅谈《堪萨斯》

    史利明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堪萨斯》这部短篇小说是以独特的叙述风格著称的、美国人斯蒂芬·多宾斯的作品.讲述了一个男孩的一次人生遭际以及他一生的平凡历程.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展示男孩在生命垂危之际的几种幻象,揭示出生命中的"症候".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在人生中激流勇进、勇于作为的人生观念,既是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探索自身的发现.

    堪萨斯男孩农夫幻象

    《米格尔街》陌生化分析

    李婧敏汪萌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奈保尔的早期小说集《米格尔街》为研究对象,从陌生化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作者对小说中的叙述视角、情节人物以及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陌生化处理,有效地表达了作者所要阐释的主题与观点,营造了迷失痛苦的氛围.

    陌生化《米格尔街》视角拼贴语言

    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美学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以薄伽丘《十日谈》与但丁《神曲》为例

    李佳倩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美学在文学创作中渐露头角.本文通过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两部作品中的代表性篇章,对其中展现出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潮进行多角度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人本主义美学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矛盾与关联.

    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理性与感性十日谈神曲

    兰色姆"构架—肌质"理论适用性延伸——兼谈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肌质"

    邱迁益
    71-7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色姆在《新批评》的篇尾提出的现代主义诗歌"本体性"问题涉及了其首创的本体论批评的基础"构架—肌质"理论适用性边界的存疑.基于这一存疑,本文通过对兰色姆"构架—肌质"理论,结合列举的西方象征主义的诗学理论和几首诗歌作为实证提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具备丰富和自由的肌质,象征主义诗歌在"构架—肌质"理论的适用范田内,从而回答"构架—肌质"理论在象征主义诗歌上的适用性,为兰色姆的存疑的解决立下基础.

    兰色姆"构架—肌质"理论新批评象征主义

    动画艺术创作对内蒙古民间故事的传播价值

    贺志珍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各类艺术文化中,一直都比较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以及传播,动画艺术也一样.作为人类文化的根源,民间文化主要是通过民间故事形式来进行表达的,而内蒙古民间故事作为中国文化以及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传承方式和人文内涵,滋养着草原上的人们,而且所有的民间故事中,都蕴含着对自然界的理解与敬畏.在文化形式多元化与自由化的背景下,动画艺术的创造任重而道远,所以,作为动画艺术创造的依托,内蒙古能够运用民间故事作为中介,来促使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得到继承与传播.因此,文章在对动画艺术创作的特性和传播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动画艺术创作与内蒙古民间故事的联系以及动画艺术创作对内蒙古民间故事的传播价值,从而有效推动了动画艺术创作对内蒙古民间故事的传播.

    内蒙古民间故事动画艺术创作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