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沈园系列诗词——陆游诗词中的念与伤

    赵波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游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人,同时也是主张抵御外敌入侵的爱国将领,他的主张遭受了投降派的打击,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陆游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他勤于创作,号称60年间诗万首,但目前保存下来有93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在陆游的众多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十九首沈园系列作品其蕴含的感情极为真挚、复杂,他挥之不去的爱情感伤,使他留下了洒泪泣血的爱情挽歌.一组"沈园诗词"记载着他情感世界里的千古遗恨.

    陆游唐婉沈园感伤

    苏轼《和陶贫士七首》与陶诗之比较

    杜海丽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和陶贫士七首》与陶诗原作在对待生死的态度方面、语言风格方面、诗歌主题内涵方面存在异同.人生遭遇的相似和对儒道思想的融合是两者相同性与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苏轼陶渊明《咏贫士》

    作词与参禅

    冯英梅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绮语"在文学批评中本自具备世俗与宗教双重含义.就世俗性而言,其特指意义蕴藉辞藻华丽,读之有余味的诗文著作.若考诸宗教之神圣意义,则为四口业之一,或巧利或愚痴或不如法,均可招摄苦受.佞佛之古人于诗词创作之际,颇受此神圣与世俗互相抵牾之观念煎熬,故多方寻求排遣之道,要之可分为三端:参秀句、化内典、蹈至道.

    作词参禅

    中国古典小说中"偷听"情节母题的生成机制——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例

    张佳伟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偷听"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极为常见的一个情节母题,其出现绝非作者偶一为之,而是有一定的生成机制与文化内涵.具体来说,则有人类思维等"外部机制"与小说发展的"内部机制".

    偷听四大名著情节母题市民生活人类欲望

    《巴黎圣母院》的悲剧性研究

    李滨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作品《巴黎圣母院》改编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说,是法国音乐剧的代表作.本文以该剧的剧曲、舞蹈、舞台设计、表演等创作元素为研究对象,探究悲剧故事情节、主要戏剧人物形象、音乐舞美的悲剧性表达.该剧所处社会历史的主要人物的情感、身份、性格的美与丑、善与恶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导致社会的、历史的、性格的、道义的、命运的悲剧.此剧各创作元素的完美融合完整充分地表达了悲剧性,创造和展现了悲剧的美.

    巴黎圣母院悲剧性悲剧美学人物形象戏剧元素的融合

    单行线下的全景图——简析鲁尔福《我们分到了地》中的叙事技巧

    杨力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是拉丁美洲新小说时期的叙事大师,他的短篇小说作品以最朴实的现实、最诚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他的小说是窥探20世纪初墨西哥社会的一面明镜.他的作品大多用语简练,情节线索简单甚至单一,但却足以反映最全面的社会现实.本文以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原野》中《我们分到了地》一文为例,运用"冰山理论"和皮格利亚的短篇小说命题分析鲁尔福如何用有限的语言刻画出社会全景图.

    鲁尔福《燃烧的原野》《我们分到了地》冰山理论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

    高键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出现新文化,当代的知识分子需要重新适应生存法则,诸多知识分子在俄罗斯文化经历迷失自我、自甘堕落、蜕变的过程,最终成为文学英雄.本文对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新俄罗斯文学"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

    《安娜·卡列尼娜》列文人物形象分析

    陶乐萍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所周知,列夫·托尔斯泰是举世闻名的作家之一.在其八十多载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了不胜枚举的经典作品,其中就包括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毫无疑问,女主角安娜是书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她之外,书中还成功描写了另外一个吸引人的人物——列文.本文主要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人物形象,指出通过列文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理想家庭观念.

    列文列夫·托尔斯泰家庭观念

    风雨飘摇一叶舟──《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的形象分析

    夏俊杰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将人物生活置于恢宏、变化激烈的历史背景中,战争是其历史背景的主旋律,描写知识分子在动荡残酷的战争年代中的命运.日瓦戈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论述在战争的环境下日瓦戈的人生经历,并从他对革命的变化态度、自身的矛盾性以及他拥有的博爱精神三个方面来探讨日瓦戈如何在动荡年代坚持自我个性与生命的神圣性.

    日瓦戈革命矛盾性博爱

    《飘》及其文学魅力

    王士增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Margaret Mitchell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真实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变迁反映出人生命运的变化无常.本文中从小说《飘》的文学意象以及美学层面加以解读,感受这部经典名作的文学魅力.

    文学意象美学文学意蕴女性价值观《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