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合在固原冷凉地区引种的适应性

    杨彩玲马贵买自珍马文娜...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0个百合种质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系统观测、分析百合物候期及其茎、叶、花、鳞茎等器官生长特征,结合百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了10个百合种质在固原冷凉地区的适应性,以期为以上百合种质在固原冷凉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0个百合种质均能在该地区出苗、开花、生长;其中,YNSB2、YNSB4及YNSB5花径较长,YNXY、HNJD及YNSB3花朵较多,这些种质花色多样,株高适中,可用于观赏;HNJD和YNSB3鳞茎片厚实,鲜质量较大,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百合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固原冷凉地区

    绒毛白蜡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许丁帆刘艳军王赵囡黄俊轩...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绒毛白蜡带腋芽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并进行组培苗驯化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对腋芽增殖、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完善的绒毛白蜡组培快繁体系,为绒毛白蜡优良无性系繁育及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为70%酒精消毒30 s+2%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污染率仅4.44%,存活率最高为90.00%,死亡率为5.56%;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 L-1BA+1.0 mg·L-1 IAA,增殖系数达5.52;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0.5 mg·L-1IAA,平均苗高5.83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 L-1NAA,生根率达98.89%,平均每株根条数5.62条;生根后自然光下驯化炼苗1周,移栽到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基质中,存活率达90%以上.

    绒毛白蜡茎段组织培养植物激素培养基

    多效唑对两个菊花品种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张艺帆姚飞飞黄延璐于晓英...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紫燕翻飞'和'青川永翠'2个菊花品种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溶液进行根部浇灌处理,分析灌根处理后菊花的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多效唑在菊花矮化栽培中的适宜浓度,以期为多效唑在菊花株形和开花调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600 mg·L-1多效唑溶液对2个菊花品种的生长抑制最强,植株矮化效果最好,但茎秆较细,叶片数较少,而1000 mg·L-1多效唑溶液处理的矮化效果仅次于600 mg·L-1处理,但茎粗相对于600 mg·L-1处理较粗,叶片数更多,植株长势更好;2)不同多效唑的浓度对'紫燕翻飞'的现蕾开花影响不同,400 mg·L-1处理的现蕾最早但开花最晚,200 mg·L-1处理的现蕾较晚但开花最早且花径最大;'青川永翠'在多效唑溶液处理后现蕾和开花时间均以1000 mg·L-1处理最早,200 mg·L-1处理开花现蕾最晚且花径最小,600 mg·L-1处理菊花花蕾数量最少,除200 mg·L-1处理组外,其它浓度处理均促进花径增大.由此可知,多效唑对'紫燕翻飞'和'青川永翠'菊花的生长和发育均有不同程度影响,2个品种的高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导致菊花现蕾开花时间延迟,花蕾数量减少,但在最大花径形态指标上2个品种则表现不同.

    多效唑菊花盆栽生长发育

    碳酸盐岩地区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化学计量特征

    柳小兰王科王道平林绍霞...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开阳县不同种植方式下的黄壤为供试样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pH、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以期为碳酸盐岩地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单作与连作下的各项理化指标呈现相同趋势,即容重和速效钾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间作下的pH、容重、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整体而言,3种种植方式下,土壤pH表现为连作>间作>单作;容重表现为间作>单作>连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以及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即在3种种植方式中均表现为间作>连作>单作;土壤C/P和N/P在3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为单作>连作>间作,而土壤C/N表现为单作>间作>连作.

    种植方式黄壤理化性质化学计量比碳酸盐岩地区

    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养分吸收与土壤氮磷累积的影响

    王秀娟韩瑛祚何志刚赵颖...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朗庭"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增施微生物菌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氮磷累积的影响,以期为设施番茄合理应用微生物菌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增施微生物菌肥能够提高番茄产量,增加氮磷养分吸收量,增加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降低土壤有效磷向下移动.与常规施肥相比,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肥使番茄产量增加6.70%,氮素吸收量增加36.27%,磷素吸收量增加66.92%;收获期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总累积量增加7.53%,有效磷总累积量降低26.70%,其中40~6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增加20.09%,有效磷累积量降低35.13%;同时增加根系在各土层的分布.

    微生物菌肥番茄硝态氮有效磷累积

    不同农田土壤压实层深度对水分入渗和分布的影响

    刘淙琮王利书杨宝斌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种土壤包括耕层土(SCK)和压实土(NCK)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个土壤压实层深度5 cm(T1)、10 cm(T2)和15 cm(T3)进行一维入渗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分入渗过程和水分剖面分布情况及土壤不同压实层深度对水分入渗的影响,以期为田间耕作保墒和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入渗过程中,初始入渗率较高,后呈幂函数式下降直至稳定入渗率,入渗相同深度时,SCK处理的入渗率显著大于NCK处理,其它处理随着压实层深度的增大,入渗率偏大,但达到稳定入渗率时,随压实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累积入渗量呈先快速增长后稳定增长的趋势,入渗相同深度时,SCK处理的累积入渗量显著大于NCK处理,入渗初期,相同入渗深度,累积入渗量随压实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如水分入渗至5 cm时,T1、T2和T3累积入渗量分别为13.7、13.8、14.1 cm,在入渗后期,相同入渗深度,累积入渗量随压实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如当水分入渗至15~20 cm时,以上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则分别为4.7、4.3、4.1 cm;入渗完成后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小,相对于耕层土对照(SCK),压实层的存在显著提高了上层土壤的含水量,并且随着压实土层深度的增加,促进了水分在上层的储存.

    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土壤含水量

    绿原酸处理对'巨峰'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

    焦泽铃余义和郭大龙张国海...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绿原酸浸果2 min,在温度(25土1)℃、湿度65%~70%条件下贮藏,测定品质相关指标,研究了绿原酸对'巨峰'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巨峰'葡萄贮藏保鲜筛选出最适宜的绿原酸浓度.结果 表明:绿原酸处理能有效降低'巨峰'葡萄果实的落粒率、腐烂率,维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性糖含量,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丙二醛含量积累及脂氧合酶活性.综上所述,绿原酸有利于保持'巨峰'葡萄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果实采后品质,且以4.0 mg·L-1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采后处理绿原酸巨峰葡萄采后品质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胚状体的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研究

    谭小明周雅琴陆玫霖傅鹏...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特有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Cheng)为试材,采用DPS软件正交设计法和SPSS的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其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为离体培养条件下快速诱导八角莲愈伤组织、胚状体及其植株的再生,以及将来深入研究真菌诱导子诱导八角莲活性成分鬼臼毒素累积的作用机理、信号调控机制和人工种子制作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八角莲叶和叶柄最适合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材料;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2,4-D> TDZ>KT>NAA>2-ip,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 mg·L-1 +NAA 0.05 mg·L-1 +TDZ 0.5 mg·L-1 +2-ip 1 mg·L-1;诱导颗粒状愈伤组织胚状体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 +NAA 0.1 mg·L-1,诱导率为71.33%;胚状体生根和植株再生培养基为MS+IBA 0.5 mg·L-1 +GA30.5 mg·L-1.

    八角莲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植株再生

    叶面喷施黄腐酸对川芎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喻文余星语张德林李敏...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川芎苓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并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酸叶面喷施对川芎农艺性状、产量、质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黄腐酸在川芎上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叶面喷施黄腐酸能够显著提升川芎分蘖数和冠幅;川芎在H2(1.0 kg·hm-2)和H3(1.5kg·hm-2)处理后产量较CK提升23.47%以上;H3处理(1.5 kg·hm-2)能增加川芎挥发油和浸出物含量,H1处理(0.5 kg·hm-2)、H2处理(1.0 kg·hm-2)对川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有效成分等影响较小;川芎施用黄腐酸后对其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其中重金属镉(Cd)含量与黄腐酸施用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浓度的黄腐酸处理后镉(Cd)含量与CK相比皆高出16.67%以上.综上,叶面喷施黄腐酸对川芎产量及品质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增加了其重金属超标风险.

    川芎黄腐酸叶面喷施产量

    白背毛木耳真菌瘿蚊防控技术

    柯丽娜黄艺宁吴尚钦袁滨...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种不同浓度的除虫脲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菌丝干质量法,研究白背毛木耳菌丝对除虫脲的敏感性,同时以拌料方式施药于白背毛木耳栽培料,研究除虫脲防治白背毛木耳真菌瘿蚊的效果,并检测试验处理的农残情况,以期为除虫脲防治毛木耳真菌瘿蚊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供试的除虫脲浓度对白背毛木耳菌丝生长速度抑制作用小,均低于10%.而2500倍除虫脲T1处理对白背毛木耳菌丝体生长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供试的除虫脲浓度对产量无明显不利影响,由于污染菌包数量减少,单包平均产量均提高.2500倍除虫脲T1处理,菌株1261、B2872平均单袋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81%、31.91%,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500倍除虫脲T1处理,菌株1261的真菌瘿蚊发生率仅3.06%,比对照(20.56%)降低85.12%.菌株B2872发生率为9.72%,比对照(20.56%)降低64.65%.各试验处理子实体均未有农残危害.2020-2021年示范2500倍除虫脲拌入发酵料中防治毛木耳真菌瘿蚊,示范2万袋,虫害降低83.3%,示范效果好.

    白背毛木耳除虫脲真菌瘿蚊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