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葫芦幼苗对低温弱光的响应及耐性评价指标筛选

    张健张帆田佳星张国裕...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耐低温弱光的西葫芦自交系'赛玉母本''纤一白12,和杂交种"京葫33",以及不耐低温弱光的西葫芦自交系'侯5父本''08-13父本'和杂交种"京葫一号"为试材,采用4种不同温光组合进行低温弱光处理,研究了低温弱光对西葫芦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冷害系数的影响,以期筛选西葫芦耐低温弱光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胁迫下,下胚轴长度变化量变小,叶面积变化量减小,地上部分的干、鲜质量下降;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根系活力变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冷害系数升高.西葫芦幼苗下胚轴长度变化量、地上部分干鲜质量的变化量和冷害系数4项指标,可作为西葫芦苗期对低温弱光耐受性的鉴定指标.

    低温弱光西葫芦耐性鉴定指标

    "库尔勒香梨"根系分布及不同流量点源入渗湿润体特征

    吉光鹏姜继元牛蛉磊张栋海...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采用剖面网格取样法,调查"库尔勒香梨"根长密度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探索"库尔勒香梨"根系分布的深度、广度与集中分布区.同时设置5种不同梯度滴头流量,监测每隔lh点源入渗湿润体含水率,根据湿润锋运移特征与香梨集中分布区吻合程度,筛选节水灌溉的最佳滴头流量及最适宜滴灌时间.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整个生育期的根系垂直方向集中分布区为20〜60 cm,水平方向集中分布区为50〜80 cm.在香梨根系水平方向集中分布区域50〜80 cm范围内,滴头流量为9.2 L • h-1的处理能够较为平稳的让水分自滴头正下方向两侧运移,且在滴灌开始后预计5h让0〜80 cm垂直范围内的水平剖面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在香梨根系垂直方向集中分布区域20〜60 cm范围内,滴头流量为9.2 L• h-1的处理能够较为平稳的让水分自表层向下层运移,且在滴灌开始后5h让0〜100 cm水平范围内的垂直剖面水分达到饱和状态.综合在不同滴头流量下土壤湿润体水平、垂直运移规律,在该地块滴灌推荐使用9.2 L • h-1的滴头流量,滴水时间最佳时间为5 h.

    "库尔勒香梨"根系分布特征滴头流量土壤湿润体特征土壤含水率

    四个梨品种在西藏林芝的生长表现及光合特性

    王国伟韩艳英南吉斌段少荣...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金梨""红香酥""华山梨""中梨1号"4个品种为试材,对其生长参数、生理指标、叶片表型参数及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梨树品种在西藏林芝地区生长及光合特性,以期为梨树在西藏高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以及引种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黄金梨"地径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且变异程度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4个品种净光合速率均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黄金梨"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黄金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黄金梨"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在西藏林芝地区高海拔、低温、强辐射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生长表现及光合特性较好.

    生长量叶片特性光响应主成分分析

    大理州"红阳"猕猴桃真菌性枝干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贺占雪姜存良李欣包昌艳...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病原菌对其危害状况,对采集的10份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法获得病原菌,采用形态和分子法鉴定病原种类,以期明确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病原.结果表明: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发生严重,病株率高达69.6%,5个采样点共分离得到15个菌株,其中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厚坦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和间座壳属中一种(Diaporthe bohemiae)共4类病原菌出现频率最高,是优势种,分离率分别为55.6%、52.4%、49.8%和50.1%.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优势菌株对猕猴桃茎杆的致病性,进一步明确了引起大理州猕猴桃茎杆的病原真菌.

    猕猴桃枝干病害病原分离鉴定

    微生态制剂对葡萄抗病能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宇善文辉杨顺林郭淑萍...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四川主栽的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常规用药方式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测定其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防控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发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葡萄果粒大小和百粒质量,同时增加糖酸比.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康威,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效最佳,分别达52.3%和42.4%;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地康3号,其防效为31.3%和21.9%,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前期使用化学药剂,后期单独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酸腐病的防效不太明显.

    微生态制剂葡萄酸腐病黑曲霉病果实品质

    四种嫁接方法对甜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刘明李梦竹孙齐宇黄远...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特选一号'甜瓜为接穗,'银光'南瓜为砧木,采用了顶插接、改良插接、断根插接和断根贴接4种嫁接方法,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对甜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甜瓜育苗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甜瓜顶插接嫁接速率最快、嫁接工效最高,嫁接后在昼/夜温度为28 ℃/18℃条件下,改良插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改良插接和断根贴接的愈合时间短.在一叶一心时期,改良插接和顶插接的嫁接苗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改良插接的嫁接苗根系生长最好;而到三叶一心时期,断根插接和断根贴接的甜瓜嫁接苗生长快,壮苗指数显著高于顶插接和改良插接,断根插接的嫁接苗叶面积最大.不同嫁接方法所需除萌蘖次数和时间也存在差异,断根插接除萌蘖次数最少,除萌蘖用时仅为顶插接的46.3%.

    甜瓜嫁接方法嫁接工效愈合除萌蘖时间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三青"莴笋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王力明张泽锦雷晓葵唐丽...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迈田三品青'莴笋为试材,采用叶片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促长剂-控旺剂-促长剂-控旺剂(T1)、促长剂-矮壮素-促长剂-矮壮素(T2)、赤霉素-控旺剂-赤霉素-控旺剂(T3)、赤霉素-矮壮素-赤霉素-矮壮素(T4)、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T5)和喷清水(CK)处理对"三青"莴笋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促进"三青"莴笋高效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均增加了莴笋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仅赤霉素处理(T5)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前期增长较快,到后期逐渐减缓.而促进剂和抑制剂的交替使用前期生长较慢,而后逐渐增加且超过T5处理.其中第4次喷施后测得T2和T3处理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较其它处理大,且T2处理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增加.综上所述,T2处理为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其提高了莴笋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

    "三青"莴笋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光合作用

    转光膜在设施生菜种植的应用

    高海荣吴勇陈广峰张钟莉莉...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光膜是一种可以转换光质,并且把吸收的太阳光转换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光的功能性农膜.以意大利生菜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了转光膜和普通膜对照试验,研究转光膜对温室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转光膜在农业发展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转光膜有效提升了温室环境参数,在整个生育期内,转光膜温室的平均空气温度、平均光照强度、平均CO2浓度以及土壤温度较普通膜温室分别提高了2.10%、3.79%、31.73%和3.32%.对于作物生长来说,转光膜温室下生菜的株高、叶长和SPAD较普通膜温室分别提高了3.55%、2.55%和2.42%,生菜平均公顷增产8.54%.整体来看,在转光膜的使用下,温室的空气、光照及土壤环境参数有所提升,进一步促进了生菜生长形态和产量形成.

    转光膜温室环境土壤温度作物生长形态

    观赏海棠叶色变化规律与色素组分动态

    李娜张往祥江皓张全全...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19个观赏海棠品种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在7-9月利用色差计对其叶色参数(色彩亮度L*、色彩饱和度C*、色相角h°)进行测定,并观察叶色变化,分析观赏海棠品种的叶片色彩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品种间的叶色变化及其变化规律,为优良育种工作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并利用光谱仪对色素组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的海棠品种在7-9月的色素组分动态规律,为海棠观叶时期的筛选以及改良叶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7-9月,海棠各品种在色彩参数L、C*、h°维度方向上主要表现为7月最为集中,9月局部分散,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多数品种的L*和C*随时间逐步上升,在色度角h°的方向上,呈现整体上移的趋势,并且大多处于90°左右,即分布于h°的黄色区域.在7-9月,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三大色素中叶绿素所占比重最高.由此可见,叶绿素主要决定了海棠叶片色彩的基调,而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给叶片色彩增加了多样性.

    观赏海棠叶片色彩色素动态变化

    六个牡丹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及抗性评价

    李海霞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胡红""姚黄""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6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条件对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等生理机制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抗性评价,以期探求干旱胁迫下,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并利用这些抗性指标评价品种间的抗性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6种牡丹叶内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期升高后期降低.重度干旱时,"姚黄""胡红"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增幅较小;"胡红""姚黄"叶内MDA、O2-含量较低,受到的伤害轻于其余4个品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品种间差异显著,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胡红""金岛""姚黄"APX活性逐渐升高,"雨后风光""洛阳红""银红巧对"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牡丹生理机能恢复,MDA和O2-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危害有效缓解.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旱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胡红">"姚黄">"金岛">"雨后风光">"银红巧对">"洛阳红".

    牡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抗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