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境因子对龙牙百合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高柱王小玲严毅李润根...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万载县龙牙百合鳞茎诱导的组培苗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以期明确环境因子对龙牙百合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1)单一环境因子中,龙牙百合移栽成活率随试验温度、湿度的升高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温度高于25℃时,移栽成活率达87.0%以上,湿度在70%~80%时有利于移栽的成活;随着试验光照强度的增强移栽成活率呈升高趋势,组培苗光照系统虽然较弱,但强光照能够促进光合系统发育,促进移栽成活率的提高;2)环境因子交互影响移栽成活,温度是龙牙百合组培苗移栽成活的主要因子,其次依次为湿度、光照强度,试验环境因子最优组合为温度25℃+湿度85%+光照强度30%、温度25℃+湿度75%+光照强度30%;3)全年中移栽成活率为20.0%~95.0%,成活率峰值出现在3、10月,7、8月不适宜移栽,龙牙百合组培苗应在上半年尽早移栽.因此,龙牙百合组培苗移栽时应在适宜生长的上半年尽早栽种,温度在25℃以上、基质湿度70%以上、不遮阴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龙牙百合环境因子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主要影响

    设施菊花品种“金背大红”叶片光合特性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张源达杨再强陆思宇杨立...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多头菊品种“金背大红”幼苗为试材,在大型人工气候室中设置日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分别为25℃/35℃、30℃/40℃,处理3、6、9、12d,昼夜分别恒温处理12 h,并于处理后在20℃/30℃下恢复5、10、15 d,以20℃/30℃为对照处理(CK),测定不同处理下菊花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以期揭示高温胁迫及恢复对设施菊花叶片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日最高温度35℃以上,随着温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增加,菊花叶片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E)、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率(WUE)、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降低,日最高气温为40℃时各参数分别比CK降低了56.42%、41.22%、78.54%、90.33%、54.55%、31.29%、54.09%、42.44%、40.26%,恢复后,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趋于稳定后仍无法恢复到CK水平,恢复15 d时,各参数分别比CK低47.04%、35.88%、50.56%、76.52%、33.84%、19.45%、32.75%、23.90%、23.07%.研究表明,高温胁迫严重抑制了菊花幼苗的生长,对菊花幼苗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高温胁迫菊花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

    忻州市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分布特征分析

    赵瑞芬程滨滑小赞王森...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忻府区某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风险评价且对土壤剖面的重金属含量和形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环境治理及科学灌溉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长期污水灌溉已导致农田土壤表层土壤中的Cu、Zn、Ni、Cr、Pb、Cd、Hg、As含量相对背景值不同程度的累积,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1.21、0.71、1.23、1.73、1.38、4.62、3.59、1.00倍,只有Zn的平均含量低于土壤的背景值.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限量值作为污染评价阈值,在25个采样点中,2个采样点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高于0.7,属警戒水平,其它均属于安全水平.8种重金属元素中,表层土壤中的Cu、Zn、Cd、As含量最高,Cr、Hg在80~100 cm含量最高,Ni、Pb在不同土壤中无明显差异.Cr、Zn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Cu、Ni、Cd、As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Hg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为主,Hg的迁移风险大.

    污水灌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形态

    微波辅助提取云南铁核桃果皮色素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李丽杨晓芳段杰超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铁核桃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法进行色素提取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实验对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云南铁核桃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微波辅助提取云南铁核桃果皮色素最优工艺为微波功率480 W,水浴浸提温度80℃、微波时间10 s、料液比1∶70 g·mL-1、乙醇浓度60%、水浴浸提时间60 min.云南铁核桃果皮色素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差,对pH较敏感,对常见食品添加剂较稳定,对Ga2+、Na+、Mg2+、Sn2+稳定,对Fe3+、Cu2+不稳定;云南铁核桃果皮色素对ABTS+·、DPPH·、·OH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铁核桃果皮色素提取工艺性质

    复合保鲜处理对芥蓝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牛佳佳申铭波胡青霞李营...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芥蓝为试材,采用溶菌酶与壳聚糖复合保鲜液蘸茎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的方法,进行芥蓝常温贮藏保鲜试验,提高芥蓝常温贮藏品质,以期为芥蓝常温货架贮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复合保鲜处理能够抑制芥蓝常温贮藏期间SPAD值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降低其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从而更好保持芥蓝的原有品质和延长货架期.贮藏6d时,芥蓝叶片的SPAD值和维生素C含量处理较对照分别高31.0%和32.5%,相对电导率、失重率和MDA含量处理较对照分别低1.54%、8.1%和7.2%,叶片部位和茎薹部位的POD活性处理较对照低24.2%和27.0%.

    芥蓝1-甲基环丙烯溶菌酶壳聚糖贮藏品质

    叶面施肥对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朱和田军仓丁新军杨凡...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杞五号”红枸杞为试材,采用2因素3水平双向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不同浓度混合水溶液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浓度组合的叶面肥对枸杞树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枸杞叶面配方施肥及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配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对“宁杞五号”红枸杞的生长指标和产量提高的促进作用比单施尿素或者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要好.2)尿素的浓度为3g·L-1,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g·L-1混合配施的效果最好,其对枸杞树新梢径粗、新梢长、冠幅以及产量的影响最大.3)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尿素用量为2.527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593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30时,新梢径粗生长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1.744 mm;尿素用量为2.593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612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22时,新梢长生长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48.479 cm;尿素用量为2.641 g· 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665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30时,冠幅增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23.955 cm;尿素用量为2.825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451 g·L-1,即二者比例为1∶0.514时,枸杞产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产量为12.830 kg.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配施能够显著促进枸杞树木的生长和产量,在一定浓度的肥料用量范围内,枸杞新梢径粗、新梢长、冠幅、产量4项指标的生物累积量随浓度的逐渐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叶面施肥“宁杞五号”苗木生长产量

    外源γ-氨基丁酸对盐胁迫下菘蓝幼苗活性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韩多红王恩军张勇路瑞霞...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菘蓝为试材,对100 mmol·L-1 NaCl溶液胁迫后的幼苗,叶面喷施浓度为0、3、6、9、12 mmol·L-1的外源γ-氨基丁酸,测定幼苗中活性氧(ROS)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期为增强菘蓝幼苗的耐盐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NaCl胁迫下幼苗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大幅升高,较对照增加120.73%、113.09%;叶面喷施9 mmol·L-1的外源γ-氨基丁酸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NaCl胁迫降低30.69%、41.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83.47%、42.38%、34.80%和76.91%;NaCl胁迫下,外源γ-氨基丁酸浓度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呈负相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正相关.综合分析,外源γ-氨基丁酸缓解NaCl胁迫效果为9mmol·L-1>6 mmol· L-1>12 mmol· L-1>3 mmol· L-1.

    菘蓝γ-氨基丁酸盐胁迫活性氧抗氧化酶

    两株田头菇属野生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杨珍福陈惠郭相郑惠华...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采自云南的2株田头菇属野生菌株JZ061和JZ527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菌株分离,按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2株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并对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田头菇属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菌株JZ061为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乳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6.0,适宜温度为25~30℃;菌株JZ527为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8.0~9.0,适宜温度为20~25℃.

    田头菇属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

    蛹虫草对金属锌的耐受性与富集特征

    孟江玲何德李翠新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蛹虫草为试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锌,利用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菌丝体和子实体锌含量,蒽酮-硫酸法和DNS法测定子实体多糖和还原糖含量,探究了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富锌蛹虫草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均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浓度促进生长,过高则抑制生长,最适合蛹虫草生长的培养基锌浓度为678 mg·kg-1,该浓度下蛹虫草子实体生长良好无退化现象,干质量出现最大值为3.56g,多糖含量为7.32%,锌富集率达6.45%.

    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

    植物不定根诱导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陈佳宝闫道良郑炳松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定根诱导发生是研究植物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也是优良林木无性繁殖、成功实现转基因材料植株再生以及加速林业产品原料植物规模化栽培的关键问题.植物不定根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是植物体内的内源因素和体外的外源因子共同作用的过程.该研究通过归纳国内外关于不定根发生的形态解剖、生理生化、植物分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以期为植物不定根诱导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为实践中植物无性繁殖诱导不定根提供参考依据.

    不定根激素根诱导生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