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工学报
兵工学报

高修柱

月刊

1000-1093

acta@cos.org.cn

010-68962718;68963060

100089

北京2431信箱

兵工学报/Journal Acta Armamentarii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兵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科学发展,繁荣学术交流为宗旨。以介绍与兵器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实验分析和工程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其专业涉及军用车辆、军用光学、电子技术、火炮、枪械、弹药技术、控制技术、力学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应用数学等诸多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尺寸圆锥-球缺组合药型罩聚能战斗部毁伤试验

    周方毅詹发民黄雪峰鞠翔宇...
    25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聚能战斗部毁伤性能,基于圆锥-球缺组合药型罩战斗部的起爆机理,设计并加工一种全尺寸圆锥-球缺组合药型罩聚能战斗部及含水夹层结构靶板,进行战斗部对靶板的水下爆炸毁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聚能战斗部能够完全穿透 10 mm非耐压壳体+1 000 mm中间水层+40 mm耐压壳体靶板的含水夹层结构靶板,并对后效靶板的穿甲深度达到 130 mm以上。该组合药型罩结构有利于提升战斗部对含水夹层目标的毁伤效果,对于提升战斗部威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聚能战斗部含水夹层靶板毁伤效应组合药型罩

    多刚体尾控弹的扰流片气动特性与控制机理研究

    雒鑫瑞张盟邓志红沈凯...
    259-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战争对远程打击精度要求提升,传统非制导武器已难以满足需求,制导武器越来越受关注。扰流片作为控制执行机构,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认识不足,控制机理尚不明确。通过数值模拟和弹道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扰流片在不同高度、跨度和轴向位置下的气动性能变化以及其原理。使用数据结合纹影图、流线图等手段,分析了不同马赫数下附加力和力矩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扰流片的不同参数对附加力、力矩和控阻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附加轴向力直接影响了弹丸射程,附加法向力与附加力矩影响了弹丸的修正能力。研究为未来的扰流片设计与控制系统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刚体弹丸计算流体动力学扰流片气动特性

    双旋尾控弹全周期自由旋振运动分析

    钟鼎嵇振涛杨鹏翔张鑫烨...
    27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制导化改造的双旋构型成为了提升弹药打击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一种新型双旋尾控弹的全周期扰动运动特性,基于理想轴承假设和非滚转坐标系,建立双旋尾控弹的7 自由度弹道模型。采用系数冻结法和小扰动假设对弹道方程进行线性化,获得了全周期扰动运动方程,并将其表示为状态空间形式。选择理想弹道上的特征点,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获得全周期自由扰动运动解的模态,双旋弹的自由扰动运动表现为一种衰减旋振运动,讨论不同初始偏差下旋振运动解的形式。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双旋尾控弹在纵侧向运动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耦合特征;扰动下的旋振运动可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两个阶段,攻角偏量收敛速度慢,且不同攻角偏量的模态幅值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为角运动和制导率设计奠定了基础。

    双旋尾控弹自由扰动运动系数冻结法线性化弹道微型扰流片

    自然破片战斗部静态威力场重构方法

    冯昌林施锐张兵王晓东...
    283-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斗部威力是毁伤效应计算的载荷输入,如何精准构建战斗部静态威力场模型,成为评判毁伤评估任务准确性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自然破片战斗部的自身特点,通过数值仿真、理论解析和试验校核相结合,提出一种战斗部静态威力场重构方法,即以数值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为基础构建破片威力场原始模型,以经典解析理论构建冲击波威力场原始模型,同时结合试验样本数据对威力场关键表征量进行逐项修正。通过实例算例表明,运用该重构方法建立的自然破片战斗部威力场可以准确描述真实战斗部威力特性,可有效应用于战斗部性能评估,武器装备效能评估等相关领域。

    自然破片威力场重构静爆试验试验修正

    燃烧爆炸品工程安全防护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马志伟李园郭明哲孙谋...
    293-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发爆体系的空气冲击波、破片、热辐射等燃爆效应及传播规律,以及受爆体系中人员、设备设施及其他燃烧爆炸品(以下简称燃爆品)能够承受的容许程度,介绍由密闭抗爆结构、人员掩体、防护屏障、安全距离等构成的燃爆品生产制造典型工程防护措施。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从节约土地资源、进一步平衡工程防护的有效性及经济合理性出发,提出需要持续深入研究完善不同场景燃烧爆炸效应量化评估方法、事故造成毁伤程度的量化评估方法及风险可接受准则、工程防护措施有效性量化评估及优化方法等三方面问题。

    燃烧爆炸品安全防护体系发爆体燃爆效应受爆体承受容许度工程防护措施

    RC桥墩的爆炸毁伤规律及快速计算模型

    姜豪杰彭永孙宇雁王子国...
    305-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桥墩的毁伤效应预测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详细讨论炸药当量、爆炸距离、爆炸高度、桥墩直径、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筋率和轴压比等参数对RC桥墩损伤破坏形态以及残余承载力的影响,获得爆炸荷载作用下典型陆地足尺RC桥墩的毁伤破坏规律以及残余承载性能,随着爆炸高度的增大,地面反射作用减弱使得桥墩残余承载力增加,并且适当增大桥墩轴压比可提升桥墩的残余承载力。采用分项系数法,以爆炸后RC桥墩的残余承载能力为指标,提出同时考虑宽域范围爆炸参数和RC桥墩构件参数以及初始受压状态影响的圆形RC桥墩毁伤效应计算公式,可对典型桥墩爆炸毁伤进行快速预测。

    桥墩毁伤效应数值模拟残余承载力快速预测

    空地协同侦察任务派单算法研究

    孙玉洁苏波段乐毅纪超...
    317-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地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侦察的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侦察任务和通信中继任务的两阶段混合任务派单(Two-stage Mixed Task Assignment,TMTA)算法。基于各无人智能体的侦察距离、通信中继距离及目标位置,构建侦察位置与通信中继位置的备选集。以任务时效性与路径代价为目标函数,结合侦察任务/通信中继任务完成约束、任务位置选择/任务执行时间与任务路径的耦合约束,以及路径连续性等约束,构建侦察与通信中继任务派单模型。针对派单模型的非线性特征,综合集合覆盖算法、匈牙利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优势,设计TMTA算法,实现了模型的高效求解。通过实验对TMTA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TMTA算法在任务时效性与无人系统行驶成本上均优于基准派单算法。

    空地异构无人智能体侦察任务通信中继任务派单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