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规划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规划建设

马良伟

双月刊

1003-627X

bjghjs@263.net

010-68023417;6803943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60号

北京规划建设/Journal Beijing Planning Review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首都规划建设成就,探讨北京规划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宣传政府有关规划、设计、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推广规划管理经验,介绍国内外规划、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普及划科学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历次重大疫灾经验教训看北京生态规划

    韩林飞王博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面对疫灾时所作出的各项反应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文章重点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北京历次重大疫灾,通过分析疫灾发生时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动物性病毒是导致疫灾数量明显增长的重要原因.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工化的生态格局改变了自然多样化的生态基质,影响了城市与自然之间本来的生态平衡.在城市规划的视角下,无论是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社会层面,对疫灾的管控与防治的措施都缺乏生态层面的考虑.生态规划所追求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试图重新整合城市生态,从根本上减少疫灾发生的可能.但从北京历次的生态规划来看,规划中缺乏对于生物之间的生态链的考虑,缺乏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等方面,亟待加强.城市健康发展的生态原则,应当是在生态系统内各生物之间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人居环境与生态系统共生发展,形成稳定的生态秩序.国内外先进的生态规划方法,将生态循环纳入生态规划之中,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在疫灾的反思中,北京的生态规划应强调植物生态、动物生态、微生物生态与生态规划的重要关联;营建人、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重新理解中国传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规划要从“以人为本,人定胜天”转变为“天人和谐、天人合一”.必须加强生态规划中生物链的内容,强调城市生物多样性,体现生物健康也应该成为北京城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疫灾生态规划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

    人居体系下生物安全的生态底图保障

    饶戎董翔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此次新冠疫情所发生的生物安全问题出发,就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链结构扰动,探讨生物安全应建立在国土生态安全功能空间保障之上,试论生物安全是生态安全的必要基础.借鉴因国家生态安全而推动生态规划落实所面临的现实存在问题,提出国家生物安全战略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提出建议.面对国家依法行政对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体制建设问题,对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在国土和城乡规划建设中必要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思考.

    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国土空间规划

    韧性城市视角下国土空间防疫体系构建的规划策略

    何子张刘旸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正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启示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防疫体系,强化城市韧性.结合厦门国土空间规划和医疗设施专项规划实践,提出强化国土空间防疫体系韧性的三个规划策略:分区分级构建国土空间防疫单元;统筹规划城市防疫要素支撑系统;提升城市防疫体系的智慧空间治理能力.

    国土空间规划防疫体系韧性城市医疗专项规划厦门

    疫情防控面对复杂巨系统挑战及国土空间规划新治理

    王伟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出了一场大考,暴露出很多短板、漏洞与弱项.研究首先选择SARS危机发生时点与本次危机发生时点七个方面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从中透视国家治理底板的1 7年巨变,提出疫情防控面临超级复杂巨系统挑战,进而结合疫“镜”照射分析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短板,最后从规划行业视角提出六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治理反思建议:其一,城镇化空间主体战略形态的选择与应对;其二,真正的人地关系智能监测与预警;其三,全面深度的城市体检与设施升级;其四,与自然更加友好的城市生态规划;其五,应对不确定风险的安全韧性规划;其六,共享发展获得感的人民规划等.

    新冠疫情复杂巨系统国土空间治理

    面向应急管理的社区公共空间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孙立展越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社区公共空间是决定社区整体韧性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必要基础保障条件.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应急能力影响着突发事件破坏的范围和程度.本文从应急管理视角出发,在探讨社区脆弱性因子的基础上,选取空间环境韧性建设、空间开放性建设、关键设施冗余性建设和应急组织建设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初步构建面向应急管理的社区公共空间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为社区空间韧性评价研究提供探索性的尝试.

    应急管理社区公共空间韧性指标

    城市韧性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规划与管理探究

    张景秋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及时做出防控反应.在此过程中,社区公共空间成为居民居家隔离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本文从城市韧性的解读入手,将侧重以物为主的城市韧性,延展到以人为本的社区韧性,对韧性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提出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相结合,应强化步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柔性,同时,提出以居民需求为优先权、提高社区绿色开敞空间和综合性场馆的配置、整合社区公共空间优势、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韧性内生机制;从城市韧性到智慧社区管理的角度,提出有效约束居民行为是提升社区韧性的根本、大数据应用是提升社区韧性的重要路径、社区文化是提升社区韧性的保障.

    城市韧性社区公共空间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

    疫情下的思考:依然要坚守规划价值导向

    沈迟秦静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下关于公共卫生与规划的热烈讨论中,出现了一些因为疫情的传播而怀疑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坚守的价值观念的论调.笔者就其中讨论较多、较有争议的三个议题——城市密度、公共交通以及小区的开放或封闭与公共卫生的关系展开深入论述,呼吁大家理性科学地看待这些城市要素与公共卫生的关系,坚持规划长期的价值导向.

    公共卫生高密度公共交通开放封闭式小区

    健康社区:我国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选择

    马亮林坚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爆发的背景,本文分析了健康社区建设的核心规划设计理念和内容,探讨社区在维护健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并对我国建设健康社区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包括建立社区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将健康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打造健康社区的“完整街道”;鼓励部分城市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社区.

    健康社区城市建设发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划设计

    公共健康与安全视角下的老旧小区改造

    阳建强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突发事件给城市发展和安全健康再次敲响警钟.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的最基本生活单元,也是城市最脆弱的地区,急需我们回归居住环境的初衷和生活质量的保障,从公共安全与健康视角重新审视老旧小区改造.论文介绍了健康城市运动的缘起与发展,从生态、安全、方便、宜居等方面分析了居住环境公共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要素,剖析了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人口密度高、老龄化化现象严重、人口构成复杂、市政公用设施落后、安全设施严重不足、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和环境质量恶劣等健康安全问题与隐患.最后,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城市理论,提出充分认识公共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公共健康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旧住宅的健康安全标准与性能和加强老旧小区的社区自治与管理等规划建议.

    老旧小区公共健康与安全城市更新城市规划

    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城市韧性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邹昕争孙立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空间长期以来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补充,缓解了城市资源匮乏和人居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城市韧性的角度,对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韧性城市理念的基础性观点,进而对既有地下空间规划的经典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以现有理论方法为基础,以“韧性城市”理念为研究视角进一步完善地下空间规划理论方法的建议与今后研究的展望.

    地下空间规划城市韧性理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