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张爱林

月刊

0254-0037

xuebao_bjut@vip.163.com

010-673914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机械、自动控制、无线电、土木工程、化学与环境科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金属材料学、热能工程、建筑学、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等。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北京工业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促进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提高与发展,发现和培养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本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订购。编委会由校长在内的15人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动引线系统中旋转偏心检测与补偿方法

    王跃宗曲道多王盛逸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空心杯转子线圈的自动引线微操作系统中,线圈的几何中心很难与旋转台的回转中心重合,因此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偏心现象,进而导致线圈引线失败.为此,提出了一种检测和补偿线圈偏差的方法.从分析线圈偏心源出发,建立偏心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偏心模型与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结合的偏差测量方法,并提出基于自动控制与补偿模型的校正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以及偏心补偿的有效性,基于均方根误差的评价,模型对于偏差预测以及特征提取算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补偿后的最大残余误差小于4 μm,平均补偿幅度约为98.6%,引线实验展示了所提方法的优良性能.提出的偏心检测补偿方法具有精度高、复杂度低、效率高、实时性,以及嵌入式等优点,且在微操作以及微装配领域具有更合适、更广泛的应用.

    空心杯转子线圈旋转偏心模型特征提取微操作微装配

    无机填料对硅橡胶基耐热复合涂层的影响

    杨晓军文卿符寒光贺定勇...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硅橡胶为基体,添加无机填料制备的耐热涂层在耐热防腐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采用自制改性硅橡胶作基体,添加不同配比的高岭土、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制备了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了硅橡胶基体中无机填料的分散状况,采用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TGA)对复合涂层的热解温度和失重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体系中,无机填料与基体的相容性较好,分散均匀;与基体材料相比,无机填料的添加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填料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涂层,其在800℃时质量残留率比自制改性硅橡胶的基体提高了 10%以上.

    硅橡胶高岭土耐热性微观形貌涂层复合材料

    基于仿真方法的共享换电站价值量化分析

    沙玲汪静张海峰王岱...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电动汽车充电站,换电站具有补能时间短、空间面积小等优点.多品牌电动汽车高效共享换电站,能够极大程度优化补能结构,减少资源浪费.为了量化共享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用户的价值,基于排队理论,利用蔚来汽车品牌的运行数据,搭建一个模拟用户换电行为的仿真器,通过量化用户的平均排队时间和换电站数量,评估电动汽车用户在不同电动汽车规模和换电站渗透率下的换电体验.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品牌共享换电站资源,能够显著减少电动汽车用户的排队时间,以及将排队时间保持在期望阈值内所需的换电站数量,从而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并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

    电动汽车换电站共享排队论换电体验仿真

    微磁检测技术在Cr12MoV钢和3Cr13钢屈服/抗拉强度检测中的应用

    王贤贤何存富刘秀成李鹏...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微磁无损检测方法对Cr12MoV钢和3Cr13钢的屈服强度(Rp0.2)和抗拉强度(Rm)进行无损定量预测.首先,采用先淬火后回火的工艺改变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得到不同屈服/抗拉强度的拉伸试样;其次,对2种材料先后进行微磁特征参量测试和屈服/抗拉强度的测定;然后,分别利用格拉布斯(Grabbs)准则和ReliefF特征筛选方法,剔除系统误差并得到对强度指标敏感的微磁特征参量;最后,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寻优,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Cr12MoV钢和3Cr13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微磁检测方法可以对Cr12MoV钢和3Cr13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进行无损定量预测,模型得到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预测平均误差分别小于3%和5%.提出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铁磁性材料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微磁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微磁检测抗拉强度屈服强度BP神经网络无损检测ReliefF

    基于ASP-SERes2Net的说话人识别算法

    令晓明陈鸿雁张小玉张真...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说话人识别的特征提取能力,解决在噪声环境下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说话人识别算法—ASP-SERes2Net.首先,采用梅尔语谱图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其次,改进Res2Net网络的残差块,并且在每个残差块后引入压缩激活(squeeze-and-excitation,SE)注意力模块;然后,用注意力统计池化(attention statistics pooling,ASP)代替原来的平均池化;最后,采用附加角裕度的 Softmax(additive angular margin Softmax,AAM-Softmax)对说话人身份进行分类.通过实验,将ASP-SERes2Net算法与时延神经网络(time delay neural network,TDNN)、ResNet34 和 Res2Net 进行对比,ASP-SERes2Net 算法的最小检测代价函数(minimum detection cost function,MinDCF)值为0.040 1,等误率(equal error rate,EER)为0.52%,明显优于其他3个模型.结果表明,ASP-SERes2Net算法性能更优,适合应用于噪声环境下的说话人识别.

    说话人识别梅尔语谱图Res2Net压缩激活(squeeze-and-excitation,SE)注意力模块注意力统计池化(attentionstatisticspooling,ASP)附加角裕度的Softmax(additiveangularmarginSoftmax,AAM-Softmax)

    区域敏感的场景图生成方法

    王立春付芳玉徐凯徐洪波...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关系边界框提取的谓词特征粒度相对较粗的问题,提出区域敏感的场景图生成(region-sensitive scene graph generation,RS-SGG)方法.谓词特征提取模块将关系边界框分为4个区域,基于自注意力机制抑制关系边界框中与关系分类无关的背景区域.关系特征解码器在进行关系预测时不仅考虑了物体对的视觉特征和语义特征,也考虑了物体对的位置特征.在视觉基因组(visual genome,VG)数据集上分别计算了 RS-SGG方法针对场景图生成、场景图分类和谓词分类3个子任务的图约束召回率和无图约束召回率,并与主流的场景图生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RS-SGG的图约束召回率和无图约束召回率均优于主流方法.此外,可视化实验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图像理解场景图生成物体分类关系分类区域感知自注意力机制

    偏心荷载作用下钢楔式活络端力学性能研究

    谢治天牛晓凯李鹏飞张明聚...
    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钢楔式活络端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工作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定量研究钢楔式活络端的抗弯性能,首先建立经过试验结果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偏心载荷作用下钢楔式活络端的变形和受力机理,并对钢楔式活络端的抗弯性能进行参数化分析,基于参数分析结果,建立适用于钢楔式活络端的弯矩-转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钢楔式活络端的抗弯性能随偏心距、钢楔高度和中肋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随钢楔长度、钢楔宽度、槽钢厚度和钢管壁厚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本文所建立的弯矩-转角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钢楔式活络端的弯矩-转角曲线、初始抗弯刚度和塑性抗弯承载力.

    基坑工程钢楔式活络端抗弯性能弯矩-转角模型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

    锥台嵌挤混凝土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闫作龙孔祥振孙宇雁孙晓晨...
    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锥台嵌挤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的抗侵彻性能、快速获得靶体的预应力大小,需要对混凝土靶体的预应力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该文进行了锥台嵌挤预应力加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型,开展了靶体的环向、径向、竖向的预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进一步建立基于锥台嵌挤预应力约束方法的力学模型,推导并验证了快速预测公式,为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的预应力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混凝土预应力抗侵彻约束数值模拟预应力分布

    机器学习在智能反射面辅助的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司鹏搏李双缘刘畅李萌...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IRS)可以通过大量低成本的无源反射元件巧妙地调整信号反射,从而动态改变无线信道,提高通信性能,目前已成为无线通信研究的焦点.然而,由于IRS的加入,整个通信系统变得更加复杂,系统的动态性也更高,使通信系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与自适应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可以很好地应对通信系统中的许多挑战.因此,使用ML解决IRS辅助的通信系统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基于此,对ML在IRS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从IRS辅助的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别从反射因子的设计与优化、信道处理与建模、资源分配和管理、安全性增强4个方面对ML在IRS系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并讨论了将ML应用在IRS系统中的优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reflectingsurfaces,IRS)无线通信反射因子信道资源分配通信安全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ML)

    介质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原理、技术与应用

    李红梅闫胤洲蒋毅坚
    10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学显微技术在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精密测量学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微纳尺度的探索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然而,传统光学显微系统受到衍射极限的制约,最大分辨率极限约为光波长的一半(λ/2).近年来,突破衍射极限、实现更高成像分辨率成为显微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介质微球透镜通过调控光场,能够将入射光束聚焦于微球底部的极窄区域形成光子纳米射流,打破了阿贝(Abbe)衍射极限,使出射光束半峰全宽小于λ/2.与其他超分辨成像技术相比,微球超分辨成像具有简单直接、无须荧光染料标记、实时成像、可与现有显微系统相兼容等优势,为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新的机遇.该综述首先介绍了介质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原理;随后,详细分析了影响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微球光学性质、适用环境以及可控性等;最后,探讨了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半导体器件、纳米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此外,还展望了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介质微球透镜超分辨成像光学纳米成像远场纳米显微镜光子纳米射流非荧光纳米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