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边疆经济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边疆经济与文化
边疆经济与文化

孙松滨

月刊

1672-5409

bjjjywh@vip.sina.com

0451-86373434 88067468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边疆经济与文化/Journal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繁荣边疆经济,激活边疆文化的需要,荟萃百家睿智,让世人了解中国边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态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

    陆军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既为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也是桂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研究表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积累了经验,但对照世界旅游城市标准,桂林市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上还存在较大的赶超空间,在世界级旅游影响力和现代产业体系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需要发展全域旅游,改革门票经济,释放旅游新活力;深化营商环境,引育世界级旅游企业,激活企业创新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工业,培育经济新动力。

    桂林旅游世界级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建设

    元宇宙博物馆:探寻文物故乡的数字之旅

    成乔明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元宇宙技术的突飞猛进,元宇宙博物馆开始被提上日程。元宇宙博物馆建设的根基是馆藏的文物,发展的技术手段是元宇宙技术,建设的目的是打造文物故乡。文物故乡将为参观者创造完全沉浸式的虚拟场景。元宇宙博物馆将是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革命,交互式叙事、沉浸式体验、共情式传播、开放式共享、协同式共建是元宇宙博物馆的五个主要特征。文物数字信息采集、文物故乡场景打造、文物展陈方式转变、反哺实体博物馆的完善、保持与数字技术同步融合是建设元宇宙博物馆的基本路径。

    元宇宙博物馆文物故乡数字技术虚实相生

    清末吐鲁番丝织业的困境——以《清代新疆档案选辑》为中心

    丁君涛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政府锐意推动新疆全境丝织业的发展,从工匠、资金、政策等多个角度采取了多种举措促进当地丝织业发展,由官办逐渐转变为官督商办,试图形成新疆丝织业繁荣发展的局面。吐鲁番地区蚕桑经营得到显著发展,生丝出口大量增加,成为俄国的一个重要原料产地,而丝织业则停滞不前,陷入困境。政府在推动吐鲁番丝织业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技术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广意义,将南方比较先进的工艺技术传入新疆,教授当地少数民族丝织技术,各民族在发展丝织业的过程中积极互助,共同面对现实的困境,形成了行业内的民族命运共同体。

    丝织业养蚕工业

    辽宁本溪地区金代文化遗存探究

    马业杰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朝时期是本溪地区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溪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金代文化遗存,其中分为城址、遗址、墓葬、窖藏及其他遗存等四类,共 47 处。本溪地区金代文化遗存具有利用前代遗存、种类丰富、多临近水源等特点。通过对本溪地区金代文化遗存的考述,既体现出金代时期本溪地区诸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以及交融,也体现出金代本溪地区社会风貌的变化与发展。

    金代本溪市文化遗存社会风貌多民族文化

    "销器为钱"与"销钱为器"——试析金朝铜币的铸造与管理

    王一多肖爱民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朝的货币流通情况较为复杂,总体上以钱、钞并行为主,但铜币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由于境内铜源稀少,从海陵王时开始,政府强制征缴铜器,"销器为钱",铸造铜币,导致民间"销钱为器"的现象屡禁不绝。政府"销器为钱"与民间"销钱为器",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对金朝铜币的铸造和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金朝统治者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销器为钱",不恤民力,导致货币制度逐渐遭到破坏,铜币退出了流通体系,造成了经济停滞不前,社会矛盾尖锐。

    金朝"销器为钱""销钱为器"铜币

    金代中期一则官方祈雨发微——兼释《曲阳县小荆口龙神灵迹之记》碑

    鲁志伟吕兴娟刘青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5 年曲阳县文保所工作人员于该县孝墓镇东口南村发现一通残碑,即《曲阳县小荆口龙神灵迹之记》碑。该碑刊刻于金代大定二十三年(1183),碑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讲述小荆口龙神显迹由来、该年夏秋祈雨过程与歌颂祈雨灵验。其中有关"龙神灵迹"的详细记载可以作为金代民间龙崇拜与祈雨仪轨的重要例证,碑文中总真洞与慧矩寺的出现又为金代曲阳地区文化交融提供了参考信息。碑文中题名部分所提及的"不术鲁",当为"孛术鲁",为金代女真族官员,其身份或可与《光绪重修曲阳县志》中记载的"孛术鲁端仁"相吻合。

    曲阳小荆口金代碑刻孛术鲁端仁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现实挑战和创新路径

    韩露易燦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步入新时代,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更加广泛地融入社会各领域,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态和新领域。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生动展现,是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网络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面对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网民明辨是非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坚持以习近平网络文明思想为指导,从法律监管到道德引导、从群众到社会、从文艺创作到技术革新,多角度、多层次地优化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推进新时代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网络文明思想创新路径

    数字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陈士勇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是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的应有之义。在数字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不仅重塑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形式,而且加深了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显著提升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面临着红色文化资源的在线失衡、缺乏公众参与、数字时代融合的方法困境以及法律上的版权挑战等现实问题。基于此,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需要通过搭建红色文化资源跨机构共建共享数字平台,激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度,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数字化方法,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元数据标准化建设,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在数字时代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不断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时代共建共享

    基于文化城市理论的绵阳公共艺术研究

    王鹏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艺术是人文城市建设地方话语叙事的视觉支撑,可以充当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互联网时代的城市触媒。通过文化城市理论分析,在绵阳城市品牌形象构建过程中,公共艺术"科技智慧"升级的逻辑演进如下:一是起步:从"抽象"到"具象";二是探索: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三是转变:融合"科技智慧"元素。调查发现,绵阳人文城市的公共视觉体系初步确立,科技智能元素成为主流,但在艺术情感温度、形式张力、场域营造以及与市民的真实性互动等方面考虑有待深化和立体。未来建议:一是深化认识,放眼世界,政策触及,战略部署;二是构建"公共艺术+"空间话语体系;三是实施聚焦"艺术、科技与未来"的行动策略。

    公共艺术文化城市绵阳中国科技城城市形象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的三重向度

    孙克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有效利用传统节日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爱国情怀以及增强国家认同,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思政育人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传统节日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育人过程中遇到种种制约,例如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学理性研究不足、西方节日文化的渗透与冲击以及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现有教育体系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我们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使命,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有机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风貌的传统节日文化育人体系。

    传统节日文化高校思政育人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