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高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高教版)
北京教育(高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eijiaogao@126.com

010-83552102,83558623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高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普教专业性刊物。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报道普教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交流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经验,透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高校"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与起薪收入

    赵新亮
    4-5页

    话题圆桌

    6-7页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几个着力点

    楚国清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的颁布,更加坚定了北京联合大学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道路的自信."十四五"期间,学校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北京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的核心要义;对标对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指标体系,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扎实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努力提高对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服务力和贡献度.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着力点

    努力建设首善融通卓越的现代高职院校

    田宏忠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是助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劲力量,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迫切的历史任务.以"十四五"期间首都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为逻辑起点,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改革发展为引例,从融入新时代、站稳新定位、锁定新目标、实现新跨越四个维度,提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性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

    洪艺敏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国家战略.从2015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不断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但是相当一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仍然按传统办学模式在发展,尚未构建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进行根本上的系统改革.实现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方向是"以社会为中心"建构课程.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需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现,需要高校各级行政和学术领导的思想支持、制度支持和条件支持,需要广大教师教学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应用型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产教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高等教育财政的影响与应对

    李勇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绝大多数高校收入缩减,同时高校为应对疫情增加了额外支出,因而对世界高校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挑战.为此,世界各国政府普遍推出紧急财政救助方案,高校也及时采取成本控制等应对举措,以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本次疫情给高等教育财政及其运营带来的冲击也进一步说明充足的教育经费对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际比较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政府和高校应把增加教育投入作为未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包括常规投入和应急救助性投入;高校应强化管理,提高自主筹资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高等教育财政影响应对启示

    疫情常态化下应急科普工作对策研究

    乔雪竹张小锋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胜疫情最为有力的武器是科学.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了解是能够有序应对疫情、缓解大众焦虑情绪的有力举措.大学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殿堂.科学知识普及既是发挥大学五大基本职能的契机,也是检验大学是否作为知识创新主体和能否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试金石.大学要发挥科学研究的功能,多渠道助力疫情防控;抓好舆论导向,打好"宣传思想战";用好用活新媒体,发出战"疫"最强音;走向社区一线,彰显高校优势;创新传播方式,让应急科普知识有趣起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大国形象.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科普宣传舆论

    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

    马陆亭
    2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教育价值探讨

    陈海燕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开放是教育领域新时代发展的基本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全球秩序治理、表达中国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学在研究、教育、交流等领域发力,以融合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以交流包容文明多元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开放教育价值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植根中国的必然性

    张东方郭凤贺文阁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巨变使中国文化本身具有革命性需求,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包容性及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使之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

    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