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

吴斌

季刊

1671-6116

wenjunli@bjfu.edu.cn

010-62337919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高等教育、语言与艺术、新闻与出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研究进展与发展路向探析

    张秀芹李玉凤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话语体系维度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成学界研究热点。以关键词演进为标志,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酝酿积淀、快速发展与深化拓展三个阶段。在话语体系基本要素研究方面,呈现出基础性概念、标识性概念与新论断研究的协同推进;在话语体系构建逻辑研究方面,展现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以及明体达用、体用贯通逻辑的相契合;在话语体系主要特征研究方面,表现为话语生成上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话语内涵上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话语表达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话语视野上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话语体系维度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为进一步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全面整体性、逻辑贯通性及大众传播性,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在批判性话语、建设性话语与创新性话语深度共生力度上赋"新"能,在理论性话语、实践性话语与制度性话语耦合共进效度上展"新"象,在政治性话语、学术性话语与大众性话语同频共振强度上聚"新"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林草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实践理路

    刘广超高源璟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应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推进。林草是自然的主体,其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具备生态的属性,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是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根基;其作为自然资源,具备生产的属性,林草是绿色循环经济体,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的重要基础;其作为人与自然的纽带,林草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是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推进的主要载体。新时代要通过以下路径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科学增绿扩绿,提升绿化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观,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根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加强林草保护等自然教育,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行为自觉。

    林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概念及研究进展

    曾子轩王方邑杨锐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性水平是自然保护地选址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代表性概念的定义、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缺乏系统性梳理。本研究综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概念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代表性概念在已有研究中包括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的含义。定性层面是指在自然保护地内的保护对象兼具典型性、独特性与综合性特征,且在该范围内能够保障和支持保护对象持续存在并发挥其生态功能;定量层面是指代表性所达到的水平。已有研究中,代表性水平大多通过保护对象的类型数量体现,较少考虑维持保护对象长期存在所需的自然过程、功能或结构是否充分。建议未来开展研究与实践应首先明确概念内涵,并构建对应的评估标准与框架。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成效保护成效保护目标国家代表性空缺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物多样性与碳循环关联性分析研究

    杜志博李洪远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生物多样性与碳循环关联性领域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开展定量分析,旨在系统梳理研究历史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结果表明:①生物多样性与碳循环领域整体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②关联性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海岸带"蓝碳"、模型的开发与应用4个方面;③具体关系研究呈现出复杂性与差异性的特点。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二者权衡与协同关系探究,持续关注重点生态系统及各类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方针、行动指南和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全国共享的数据监测与管理平台,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

    生物多样性碳循环关联性文献计量

    生态文明视域下湘西少数民族的制度性生态民俗

    高翔成辉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神"关系的自然禁忌型生态民俗,如苗族的枫树禁忌民俗;二是主要调整"民-民"关系的村民公约型生态民俗,如禁止越界砍伐林木的苗族榔规;三是主要调整"人-天(自然)"关系的技术规则型生态民俗,如侗族的"林粮间作"民俗。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增强对制度性生态民俗的文化自觉,推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生态民俗环境习惯法自然禁忌村规民约生态文化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我国森林碳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孟佶贤梁晨陈文汇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5类环境规制工具作为调节变量,并以森林管理为中介变量,探讨在环境规制政策多元的背景下,我国森林碳汇增长的路径及机制。结果表明:①林业财政支持是促进森林碳汇持续增长的主因,森林管理在财政支持与森林固碳能力的正向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②在以提升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的增汇路径中,正式的环境规制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公众参与型这一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发挥负向调节作用;③在以提升森林固碳能力为目标的增汇路径中,面向污染治理的市场激励型、面向生态保护的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发挥了一定作用。据此,应积极探索市场激励型的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视并强化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工作,以激发森林固碳潜力,保障森林碳汇稳定增长。

    森林碳汇异质性环境规制森林管理调节效应

    中国乡村振兴政策:逻辑需求与供给特征——基于2013—2023年涉"三农"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杨梦然贺超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①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②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③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④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乡村振兴政策量化分析二元经济结构

    社会资本视阈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协同治理关系研究

    高磊任元彪王铁龙宋维明...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采用Mitchell三分类评分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从时间维度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及其构成的协同治理关系开展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协同治理的不同阶段,利益相关者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多样化和动态化特征;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协同治理关系则呈现出复杂性和自组织特征,在不同阶段,关系紧密性、关系持久性和关系质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据此,提出重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利益相关者网络化管理、明确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协同治理保障机制、推动协同治理常态化等建议。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协同治理社会网络关系

    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马宁杨有能李金宇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两山"理念等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综合梳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

    健康中国森林康养SWOT分析

    城市公园环境要素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陈晓岩杨智辉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城市公园中自然要素、感知要素、休息要素和活动要素对居民正向情绪、认知功能及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三个心理健康维度的影响,以及自然联结在其中的作用,调查了911名北京市居民,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感知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也可以通过自然联结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并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另外,城市公园的活动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然而,自然要素和休息要素对居民心理健康各维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应注重增加城市公园中的感知要素和活动要素,以及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提高居民与自然的联结。

    城市公园环境要素自然联结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