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

吴斌

季刊

1671-6116

wenjunli@bjfu.edu.cn

010-62337919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高等教育、语言与艺术、新闻与出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然联结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自然共情的中介作用和相对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

    曹蕊张煜孙世月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考察自然联结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从情感与认知双因素模型出发,综合考察自然共情和相对价值取向在影响个体亲环境行为过程中的影响机制。问卷调查显示,自然联结正向预测亲环境意向,自然共情起中介作用,相对价值取向调节自然联结对自然共情的影响。当环境取向占优时,自然联结对个体自然共情的影响更强,但自然联结或自然共情与环境决策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研究为亲环境行为的情理整合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明,并为亲环境研究中发现的"意向行为鸿沟"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环境宣传工作提出了对应性建议。后续研究还需就不同因素如何影响亲环境意向到行为的转化,以及其影响有何差异进行深入探讨。

    自然联结自然共情亲环境行为

    中国橡胶树北移栽培研究的历史考察

    刘亮杨财祥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开展的橡胶树北移栽培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从科学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橡胶禁运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与当时林垦部下辖地方农垦系统、地方科研院所面对国家需求,在华南与云南分别开展系统的中国热带生物资源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橡胶宜林地,开展橡胶树抗寒抗风研究,最终成功实现橡胶树北移栽培,满足了国家对橡胶这一战略物资需求的过程。这有助于深入理解20世纪50—80年代国家实施的"任务带动学科"的科学发展方针,同时对于认识当代科学研究如何满足国家需求、重大科学研究中不同机构如何更好开展协同攻关,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价值。

    国家需求橡胶树北移栽培边缘热带橡胶宜林地抗寒研究任务带动学科

    中国古代植树造林的价值取向、保障措施及当代启示

    黄海涛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视植树造林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以固其地"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公共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以为民资"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经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以时种树"的理念,既是中国古人对植树技术长期总结的结果,也是历代统治者对植树造林的制度性安排。这些思想和理念对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是要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中国古代植树造林价值取向

    多样的神圣:树木崇拜的类型、观念及价值

    王瑞雄李飞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木崇拜是自然崇拜的重要类型,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窗口。树木崇拜可以分为树神崇拜、神树崇拜与社树崇拜。树神崇拜是对树木的人格化崇拜,树木被赋予情感、意识或灵魂;神树崇拜是对树木所蕴含的自然力的崇拜,认为树木具有令人震撼的生命力或各种神奇的功能;社树崇拜是对社群象征符号的崇拜,树木被认为是一个氏族或社群神圣性的标志。多样的树木崇拜类型背后有着不同的观念:树神崇拜、神树崇拜、社树崇拜分别对应着泛灵论和多神论、自然力崇拜、社群崇拜。在历史变迁中,这些观念来源相互交织融合,构成了丰富的树木崇拜文化和自然崇拜文化。

    树木崇拜自然崇拜人与自然树神神树社树

    我国草原政策演进历程、趋势和特点——兼论新时代草原治理体系建构

    李茜茜曹铭欣张连伟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草原政策经历了从起步、曲折发展到全面提升的过程,为新时代草原治理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草原牧区进行土地改革,草原产权由私有转变为公有,其后受"大跃进"和"文革"干扰,农牧冲突严重,草原的再生力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国家积极推进草政机构改革和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基本的草原政策法制化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国家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确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修复和保护草原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草原政策的内容转向系统治理、融合发展,新时代草原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草原政策草原保护生态文明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生态+"研究的多学科范式

    武立红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曾过度关注和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自然规律,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缺失等生态环境危机。进入21世纪,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生存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研究和热议的主题之一。通过广泛研究,论文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翻译"四个重要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生态+"研究的宏观图谱,彰显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关切,也为应对生态挑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维度。

    生态社会思想文学语言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