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

吴斌

季刊

1671-6116

wenjunli@bjfu.edu.cn

010-62337919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高等教育、语言与艺术、新闻与出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话语叙事分析

    杜仕菊叶晓宣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旨归,进行新时代生态话语叙事至关重要.从话语叙事基础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话语叙事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原初语境,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本土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实践为直接来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其独特的话语叙事特质,对其进行全面的话语叙事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叙事立场的人民性、叙事内容的超越性和叙事主题的针对性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在"源"与"流"的延承中丰富话语叙事内涵,在"中"与"外"的交流中塑造话语叙事主题,在"守"与"变"的结合中创新话语叙事方式,以提升我国话语叙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话语叙事叙事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创新与特色

    鲍浩如杨志华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要实现 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 21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就是处理好现代化与生态化转型的关系.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探索的生态现代化转型不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绿色要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指导,基础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要义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战略观,关键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最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在于,为化解现代化与生态化转型的矛盾提供了具体思路,那就是解决好三对矛盾,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公共生态利益与私人经济利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前瞻性、辩证性、人民性等特征.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将为实现新型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解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上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对全球诸多发展中国家探索后发现代化发展之路也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内在机理、价值蕴涵与发展路径

    李学林刘美驿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蕴含着丰富的内在机理,它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陈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范例,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可持续蓝图,贡献了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全国人民加快推进"两个结合",加强与西方现代化生态道路的界限划分和交流互鉴,提升人民群众的现代化生态意识与动力,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内涵阐释与实践探索

    赵麑刘衍峰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探索——基于"绿色足迹"的视角

    林珊于法稳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绿色足迹"的视角,从时空维度系统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探索,并进一步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研究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绿色足迹"具有保持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自然要素高质量保护、促进城市建设美丽家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践、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及谋划重大区域战略部署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探索绿色足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阈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朱红宋兵波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在核心理念、思想脉络和现代化路径等方面深度融合.从理论建构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恪守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倡导系统全面的辩证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强调实践论精神,遵循唯物史观发展规律,激发全社会共筑和谐生态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路径上,要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与行动落地相统一,通过构建全社会生态文明共识、完善法规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视域下国家公园的自然价值内涵及伦理原则

    周国文耿奖研吴丹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公园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结晶.国家公园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典范之地.它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有效联结的自然保护地范式,其所内生的自然价值是支撑其内涵的核心要义.自然价值是人类对自然界中能够满足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存在需求及其有用性的存在物的诠释.从自然价值所折射出的新生境哲学,构成了国家公园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自然生命与地球生态和谐融合的新生境哲学,体现了原生生态系统有效修复并融于自然的新境界.新生境哲学是对新生境之存在与发展的辩证反思与哲学诠释.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价值,需要从新生境哲学的内涵中提炼人、公园、土地、生态与自然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伦理原则,既在自然价值序列中吸收新生境的道德要素,又从人类敬畏自然的善意行动中理解万物存在于国家公园中的意义价值.以新生境哲学为指导保护国家公园自然价值,必须遵循自然至上、系统整全、多元共生和美丽循环四个原则,以维护和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

    国家公园自然价值新生境哲学保护式建设

    刊首语

    王洪元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