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

吴斌

季刊

1671-6116

wenjunli@bjfu.edu.cn

010-62337919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高等教育、语言与艺术、新闻与出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国时期国家公园的筹设与流产

    高梓霏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公园起源于 19世纪后期的美国,随后被世界多国效仿。20世纪初,"国家公园"的理念传入中国,引发了时人较为广泛的关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遂开启国家公园的筹设。1929年,造园学家陈植订立了《太湖国立公园计划书》,推动"国家公园"在近代中国从感性认知转化为学理性概念。1936年,庐山牯岭英国租借地被收回后,庐山管理局计划将之建设为国家公园。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凝聚着塑造现代国民、推动市政建设、驱动国家经济的价值引导,又夹杂着浓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初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然而受时局所限,相关事业最终流产。作为理解近代中国转型的一扇窗口,国家公园可以折射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审美等复杂多元的方面。通过探讨民国时期国家公园的理念传入、筹设过程和实践成果,可为当今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启示。

    国家公园近代中国太湖庐山现代化建设

    文化生态视域下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形成及对我国创建国家文化公园的启示

    肖迅韬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1872年,美国时任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签署国会立法,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在美国正式设立,开启了人类保护原生自然资源的征程。美国能先于欧洲从国家层面设立世界首个国家公园,与其固有的文化生态紧密相关。从文化生态的视域,阐述美国国家公园设立的时代背景,探究其设立背后的缘由,并揭示美国国家公园兴起与美国新教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回顾美国国家公园从诞生到国家公园体系形成的发展历程,结合美国在国家公园体系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我国创建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美国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体系新教文化文化生态国家文化公园

    中国国家公园的文化使命

    王枫张德成陈永哲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国家公园诞生于生态文明新时代,依托于古老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以及独特的制度框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国家公园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生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使命。基于上述研究,提出践行中国国家公园文化使命的现实路径:丰富国家公园建设理念,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注重国家公园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加强国家公园科普宣教,提升全民生态命运共同体意识;拓展对外交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模式借鉴。

    国家公园文化使命天人合一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自信生态命运共同体

    认知图式视角下传统聚落空间解释——基于桂北汉族与壮族传统四村落的比较研究

    王静文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传统聚落的调研及史料收集,借鉴图式的概念内涵,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并融合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对桂北汉族与壮族的传统聚落空间进行比较研究。归纳传统聚落空间认知图式的物化形态,对传统聚落空间进行句法图解与释义,以解译其空间认知图式逻辑及特征,从自然环境、社会组织、文化信仰、经济技术等方面探讨传统聚落空间及其认知图式的建构机制。逆向捕捉桂北不同民族传统聚落空间特征和聚落社会秩序、文化等信息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梳理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聚落空间构建逻辑,以期对桂北传统聚落空间的保护与发展做出有益的探讨。

    传统聚落认知图式空间句法结构主义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研究——以北京国家植物园和英国邱园为例

    郭志美乌恩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开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明确国家植物园兼具植物保护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现有研究对植物园主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即游憩、教育功能的游客需求及认知研究较少。以游客感知价值为测量工具,分析国内外游客对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的感知差异,旨在讨论通过规划设计管理促进游憩、教育功能实现,进而为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国内外典型综合植物园——北京国家植物园和英国邱园为案例,以游客网络评论和游记为样本,进行词频、质性和情感分析。研究发现:植物园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包括资源价值、服务价值、体验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形象价值、成本价值等;游客游憩和教育需求包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丰富体验、求知审美等,则植物园应有展览展示、休闲游憩、科普、自然美育等功能。通过消极情感分析,发现北京国家植物园有交通堵、停车难、门票管理乱、活动空间受限等问题,并对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提升提出建议。

    游客感知价值北京国家植物园邱园游憩功能教育功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4,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