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更新潜力

    薛雅文赵丁洁孙明琦杨启盟...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作为潜在的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地上植被的更新演替潜力,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响应,为近自然城市公园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六环内公园绿地为对象,将其划分为综合公园、郊野公园、文化遗址公园、社区公园4种类型.在随机选取的75个公园内,采用样方法进行地上植被调查,随机法进行土壤采样,土壤种子库采用萌发试验确定,常规方法获取土壤理化指标.[结果](1)北京城市公园土壤种子库共有77种植物,隶属34科74属,以草本植物为主(97.5%),其中菊科物种数最多(16种).土壤种子库密度在352~899粒/m2之间,其中菊科种子储量最高,其次为禾本科和豆科,密度最大的物种为马唐(147.11粒/m2),其次为苜蓿(128.40粒/m2)、狗尾草(122.67粒/m2)等.4类城市公园均以一、二年生草本为主,郊野公园的多年生草本相对丰度要高于其他类型公园,其种子库密度显著大于其他类型公园(P<0.05).(2)城市公园土壤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04~1.46,Simpson优势度指数范围在0.53~0.62,Patrick丰富度指数范围在4.79~8.41,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74~0.84,其中郊野公园种子库物种丰富度显著大于其他类型公园(P<0.05).(3)相似系数(Sørensen指数)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公园间土壤种子库、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较高,且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4类城市公园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偏低,相似系数为0.10~0.18,且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间群落构成存在明显差异.(4)土壤种子库密度与草本多样性指数、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土壤铵态氮和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多样性指数和土壤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种子库均匀度、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与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中,草本多样性指数和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对城市公园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结论]城市公园土壤种子库密度较小,与其对应地上植被间相似性也较低,且以草本植物种子为主;种子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地上草本多样性指数和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影响较大.因此城市公园绿地土壤种子库更新潜力较低,采取人工促进木本植被更新,是营建近自然城市公园的关键.

    城市公园土壤种子库植被更新地上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

    林型和林龄对嫩江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规律研究

    鲁艺牟长城高旭梁道省...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林型和林龄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嫩江流域固沙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及机制,为沙地人工林碳汇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测定法,同步估算具有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年龄序列的11、30、45年生樟子松和6、15、26年生小黑杨2种人工林,以及28年生天然榆树疏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其相关环境因子(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等),确定林型和林龄对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效果.[结果](1)在植被固碳方面,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均强于天然榆树疏林,尤以樟子松人工林为最佳;且樟子松、杨树人工林的植被碳储量均随林龄而递增,但两者植被年净固碳量随林龄变化规律却不同,前者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后者随林龄而递增.(2)在土壤固碳方面,杨树人工林优于天然榆树疏林,而樟子松人工林却不及天然榆树疏林;且樟子松、杨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分别为先增后稳型和递增型.两者的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也被改变,在水平空间上,前者降低了上、下部土壤层的碳储量,且在上部土壤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强;后者增加了中上部土壤层碳储量,且在底部土壤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强;在垂直空间上,两者幼龄林土壤碳储量垂直分层明显,至成熟林趋于弱化;(3)在生态系统固碳方面,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相近且均强于天然榆树疏林;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随林龄而递增,但其分配格局多以植被碳储量占优势,明显不同于以土壤占优势的天然榆树疏林;(4)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植被年净固碳量主要受土壤全氮所控制,而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植被年净固碳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所控制.[结论]在我国温带半干旱地区流动沙丘上营造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不仅能够固沙而且能够增加森林碳汇,且以植被固碳占优势,故在沙地人工林碳汇管理实践中既要加强对植被碳库的维持,也要注重其土壤碳库长期固碳潜力的发挥.

    嫩江沙地固沙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年净固碳量林型和林龄

    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树枝CO2通量的影响

    郝国宝王利东李岩李帆...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枝CO2通量是林分碳释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模拟氮沉降下的华北落叶松枝CO2通量变化,可以为氮沉降背景下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固碳增汇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21年6-10月,以华北落叶松25年生中龄人工林和32年生近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kg/(hm2·a))、低氮(N1,75 kg/(hm2·a))、中氮(N2,150 kg/(hm2·a))、高氮(N3,225 kg/(hm2·a))4个强度的氮添加处理,并使用LI-8100A对枝CO2通量进行原位监测,同时采集枝条样品以测定其氮含量.[结果](1)华北落叶松枝CO2通量与空气温度基本呈现出"单峰型"月变化,峰值出现在6-8月,空气温度可以分别解释2个林龄枝CO2通量37%~82%、40%~70%的变化.(2)25年和32年生华北落叶松6-10月平均枝CO2通量随氮添加处理强度增加都呈增大的趋势,但只在N3处理下与CK差异显著(P<0.05).CK、N1、N2处理下,25年生枝CO2通量均显著高于32年生(P<0.05).除32年生的N1处理外,其余氮添加处理均降低了枝CO2通量的温度敏感性(Q10).(3)氮添加处理显著增加了25年生枝氮含量(P<0.05),32年生枝氮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个林龄的华北落叶松枝CO2通量与枝氮含量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线性关系(P<0.01),且氮含量分别可解释25和32年生华北落叶松16%和32%的枝CO2通量变化.[结论]枝CO2通量受空气温度、氮添加和林龄影响,在构建华北落叶松林木碳释放模型时应考虑这3个因素.

    氮添加华北落叶松树枝CO2通量氮含量

    大兴安岭北部2种不同生活型针叶树种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王浩伊满秀玲王军朱哲圣...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寒温带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及随龄级增加的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生活型针叶树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生长阶段之间的关系,为寒温带植物生长与养分供给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为对象,研究5-9月针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利用内稳性指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N、P之间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生长阶段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针叶N、P月平均含量表现为随龄级的增长而降低,C含量则是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加,且5-8月兴安落叶松针叶N、P含量高于樟子松,C含量则低于樟子松.(2)兴安落叶松针叶C∶N、C∶P和N∶P月平均值均高于樟子松,4个龄级兴安落叶松针叶N∶P均小于14,而樟子松在5-7月N∶P小于14,8-9月N∶P大于16.兴安落叶松针叶N、P以及N∶P稳定性大于樟子松.(3)土壤含水率与2树种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呈极显著相关,樟子松针叶N含量与C、N、P化学计量比呈显著相关,兴安落叶松针叶C含量与N∶P、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相关.[结论]大兴安岭北部不同生活型的2种针叶树种,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对寒冷气候和冻土生境的适应策略不同,兴安落叶松是本区的顶级群落优势种,但其生长受到N的限制,而樟子松生长的限制因子因季节变化而不同.

    寒温带养分含量化学计量针叶树种龄级

    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周向异质性及影响因素

    宋思远荆雪慧王轶夫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长白落叶松年轮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径向生长的周向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高度年轮宽度各向变异特征的差异性,为长白落叶松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方法对黑龙江省朗乡东折棱河林场的18株长白落叶松相对年轮宽度随树龄的变化进行检验,通过比较不同高度的相对年轮宽度变异系数,分析不同高度的年轮宽度变异特征的差异.借助加权Voronoi图计算树木各向生存半径,分析其与树木年轮宽度变异特征的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光照和树龄与径向生长的周向异质性的关系.[结果](1)人工长白落叶松5年定期平均年轮宽度和累积平均年轮宽度随树龄的增长在各方向上的差异特征没有显著变化.(2)7株样木的累积年轮宽度变异系数与横断面相对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12株样木的近5年平均生长量在各方向上的变异系数与断面相对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3)胸高断面径向生长周向变异特征与光照强弱方位特征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成熟样木的年轮宽度各向变异系数的平均值最高;大部分样木胸高断面各向相对年轮宽度(近5年平均生长量)与各向生存半径之间呈显著相关性.[结论](1)同一高度不同树龄的年轮宽度在各个方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径向生长周向差异程度随横断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弱.(2)竞争对年轮宽度变异特征有显著影响.树木生存半径越大,竞争能力越强,此方向的年轮宽度越大;不同树龄中,成熟林的径向生长周向差异最大.

    径向生长周向变异竞争长白落叶松

    基于距离相关Hegyi指数的云冷杉天然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

    周泽宇周超凡胡兴国陈科屹...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与距离有关的Hegyi种内和种间竞争指数,构建以期初胸径及Hegyi竞争指数为预测变量的云冷杉天然林单木胸径生长预测模型.[方法]使用2013年金沟岭云冷杉林3块1 hm2固定样地内实测数据,以非线性Logistic模型为基础模型,逐步引入期初胸径、种内和种间竞争指数,以探究竞争和生长对于单木胸径变化的影响,并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模型精度的提升.[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以期初胸径、种内Hegyi竞争指数、种间Hegyi竞争指数为预测变量,树种水平下随机效应作用在参数a0、a2、a3上时,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且未出现异方差现象.建模数据的调整决定系数(R2adj)、均方根误差(RMSE)、总相对误差(TRE)分别为0.5126、0.6071、3.6519%,利用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检验数据的R2adj为0.5098,检验RMSE均为0.6242,检验TRE均为3.8831%,检验数据的残差分布未出现明显的异方差现象.[结论]云冷杉天然林中影响对象木胸径生长的因素包括单木大小因子与竞争因子.期初胸径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较大,为正向作用.竞争因子中,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均对单木胸径的生长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为负向抑制作用.本文所构建的基于树种水平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够为研究区天然云冷杉林中对象木的胸径生长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参考.

    Hegyi竞争指数期初胸径混合效应模型胸径生长

    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对比研究

    刘小杰宋凌寒张仓皓刘健...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实现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可为毛竹生长状态分析与毛竹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毛竹不同叶位叶片的平均反射率和样地实测平均叶绿素含量数据,对平均反射率光谱曲线采取Savitzky-Golay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一阶微分的组合预处理,采用相关系数法和连续投影算法(SPA)分别提取特征波长,基于特征波长提取结果运用SPXY算法、KS算法和随机法(RS)进行数据集划分,构建6种光谱训练集,选取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BP神经网络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毛竹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根据模型评估结果筛选叶绿素含量估算最适应模型.[结果]在数据集划分算法性能上,相比于KS和RS数据划分法,基于SPXY数据集划分法能显著提升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精度;在特征波长筛选方法中,SPA算法相比于相关系数法能有效消除共线性影响,提升模型精度;在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上,以SPA算法结合SPXY数据集划分法建立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对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精度最高,训练和验证R2分别为0.78和0.76.[结论]SPA算法结合SPXY数据集划分法建立的SVR模型能实现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准确估测,可用于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信息的快速、无损获取.

    叶绿素含量毛竹连续投影算法机器学习算法高光谱

    干旱胁迫对黑杨派无性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梁青兰韩友吉乔艳辉谢孔安...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以10个黑杨派无性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抗旱能力,筛选出抗旱性强的优良无性系,旨在为干旱立地杨树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模拟干旱胁迫,共设置4个水分梯度,测定10个无性系在不同缺水程度下的9个指标变化,探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各无性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持续干旱胁迫下,10个无性系之间的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和生物量增量差别明显,其中无性系1733和1627与对照2025差异显著.除无性系1716外,其余各无性系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轻度干旱时小幅度增加,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时下降.各供试无性系叶片的细胞膜透性随干旱时间的延续呈升高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细胞膜通透性增至最大,增幅最大是无性系1716、1722,增幅最小的是无性系1733、1641.丙二醛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中度干旱时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后降,在中度干旱下活性最大,与正常供水相比,无性系1627和1733的SOD活性升高幅度最大,无性系1733和1641的POD活性升高幅度最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随干旱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在重度干旱下,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增大幅度最高的均是无性系1627和1733,与对照2025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10个无性系的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1733、1627、I-107、1641、1640、1725、1723、2025、1716、1722.[结论]干旱胁迫下10个无性系的各项指标变化不同,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初步认为无性系1733和1627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可作为干旱立地的试验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黑杨派干旱胁迫生长指标生理特性综合评价

    兰州市典型夏花树种功能性状对城市异质生境的响应

    张悦田青黄蓉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城市异质生境中夏花树种功能性状间差异及关联特征,了解影响树种功能性状变异的因素.[方法]以兰州城区3个典型路段和3个居住区内的夏花树种国槐、栾树、接骨木、七叶树和华北珍珠梅为对象,于2020年夏季进行采样,测定各树种叶功能性状,并于盛花期与结实盛期对所标记的同一样树开展生殖功能性状测定,应用相关性分析探究生境内环境因子与树种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应用通径分析探究叶功能性状与各生殖功能性状间的关联特征.[结果]与居住区相比,道路生境下5夏花树种开花数目、花序长度、花序总轴直径与结实率均减小,但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叶片厚度均增大,叶面积变小,绿叶期缩短.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叶功能性状间、各生殖功能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生境内土壤条件与多数花序性状和叶功能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主要大气污染物中,O3浓度与夏花树种花序、叶性状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各生殖功能性状表现受到多个叶功能性状的共同作用.道路生境内,比叶重、叶片厚度与叶组织密度对生殖功能性状影响显著,而居住区则不显著,表明不同生境内夏花树种资源利用策略存在差异.[结论]5种夏花树种功能性状在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生境间的变化具有种间差异,这2种生境内土壤条件及大气污染物水平的差异与树种功能性状表现密切相关.5种夏花树种各生殖功能性状表现均会受多个叶功能性状共同影响,不同生境内树种的资源利用策略亦不完全相同.

    功能性状兰州市夏花树种环境适应性

    四川西昌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忆文索奥丽高钰王博...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西昌市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影响因素,为科学管理可燃物,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省西昌市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分因子(树高、胸径、郁闭度、平均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设置16块20 m×30 m标准地,调查样地内不同类型地表可燃物(草本、灌木、地表枯叶、1时滞枯枝、10时滞枯枝、100时滞枯枝),结合室内实验结果计算可燃物载量,运用冗余分析明确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各类地表可燃物载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云南松林地表总可燃物载量范围为7.82~33.53 t/hm2,平均为22.25 t/hm2,易燃可燃物载量平均为10.68 t/hm2,占地表总可燃物载量的48.00%.(2)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林地表总可燃物载量与郁闭度呈正相关(P<0.01),与海拔呈负相关(P<0.05),阴坡云南松地表总可燃物和易燃可燃物载量高于阳坡(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云南松林地表总可燃物和易燃可燃物载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坡向.[结论]云南松林可燃物载量受到以坡向和海拔为主的地形因子和以郁闭度为主的林分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西昌市云南松飞播林区地表总可燃物载量高,易燃可燃物占比大,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云南松可燃物载量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冗余分析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