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纳木霉ACCC30153对山新杨幼苗促生抗病功能分析

    黄颖苗嘉琪遇文婧刁桂萍...
    10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并分析加纳木霉ACCC30153 的促生抗病功能,为该菌株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加纳木霉ACCC30153分生孢子悬浮液灌施山新杨幼苗,对山新杨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加纳木霉ACCC30153与病原菌对峙试验及分析相关抗病基因表达差异,明确加纳木霉ACCC30153抗病功能.[结果](1)灌施不同孢子浓度加纳木霉ACCC30153 分生孢子悬浮液能够促进山新杨幼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灌施 1.5×107 cfu/mL孢子浓度 60d后幼苗平均株高增加了 63.99%.生理指标测定显示,灌施处理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加纳木霉ACCC30153 处理显著提高了山新杨叶片内防御酶的活性,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明加纳木霉通过提高防御酶活性增强了山新杨的抗病能力.(3)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加纳木霉ACCC30153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结果表明,加纳木霉ACCC30153 分泌的溶解酶和蛋白水解酶在其拮抗病原真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加纳木霉ACCC30153 能够通过提高山新杨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增强其光合速率促进山新杨幼苗的生长,并显著提高山新杨幼苗防御酶活性;同时能够分泌溶解酶及蛋白水解酶参与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加纳木霉杨树生防作用促生作用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驱动因素识别及预测模型

    周庆张恒张秋良赵鹏武...
    1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选择和验证适合研究区的林火预测模型,明确火灾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绘制火险区划图,为森林火灾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基于 1981-2020 年历史火灾数据,融合多源(气象条件、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数据,比较 4种机器学习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预测中的适用性,同时,基于显著影响火灾发生的驱动因素绘制火灾发生可能性地图和火险区划图.[结果](1)增强回归树模型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值为 0.967,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 0.947,均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Logistic回归模型和Gompit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上两种略低,AUC分别为 0.852、0.851,也满足研究区的基本预测要求.(2)气象因素气温日较差、日最小相对湿度是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海拔在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中位居前列;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如距公路的距离、距火灾瞭望塔的距离、人均GDP等)对林火发生也有一定影响.(3)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存在大面积火灾中、高风险区,北部中俄边境和西南部中蒙边境也有较高的火灾风险.火灾发生前一年秋季防火期的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等因素会影响第 2年森林火灾的发生.[结论]与其他 3 种模型相比,增强回归树模型是最适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气象因子、海拔显著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火灾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的中高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北部和西南部也有一定的火灾风险.

    大兴安岭模型比较林火发生概率林火驱动因素火险区划

    北京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与优化策略

    钟姝李方正刘志成
    12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与居民最为亲近的自然空间.随着人们对城市绿地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社区公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服务功能.在城市中心城区尺度下,探究社区公园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推动生态自然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方法]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社区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公众对于 10 个社区公园 4 大类、8 小类共 19项指标的感知评价数据.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构建评价模型,以重要性评价结果对应CES需求作为横轴,满意度评价结果对应CES供给作为纵轴,以每类CES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结果作为平均值划分 4 象限.根据各指标因子的 IPA分析结果,建立各类 CES的 IPA分析模型,分析北京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园 CES的供需特征.[结果]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1)在整体层面,19项指标中满意度评价结果前 3 的指标因子依次为植被覆盖率(满意度均值为 4.21)、自然资源维护水平(满意度均值为 4.07)、植物群落层次感(满意度均值为 4.04).重要性评价结果前 3 的指标因子依次为场地安全性(重要性均值为 4.54)、环境卫生维护水平(重要性均值为 4.49)、标识解说系统完善性(重要性均值为 4.41).(2)在分类层面,对游憩与旅游价值方面、美学与审美价值方面、文化认同价值方面和自然教育价值方面4类CES进行分析,指出各指标因子的发展方向.[结论]基于对 10 个社区公园的CES评价结果,从环境维护与场地优化,服务水平与设施完善,主题特征与区域认同强化 3 个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公园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以期为北京市中心城区其他相似类型的社区公园CES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风景园林社区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北京

    不同温度、载荷下应压木和正常木的拉伸蠕变特性

    李珠蒋佳荔吕建雄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马尾松应压木和正常木的拉伸蠕变特性对温度和载荷的响应规律,旨在为马尾松木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和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应压木和正常木早材组织切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测定试材的微纤丝角和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在 50~170℃范围内,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分别获得 3 个应力水平和不同恒定温度水平下应压木和正常木的拉伸蠕变曲线.[结果]与正常木相比,应压木的基本密度、微纤丝角、拉伸应变、拉伸蠕变柔量和最终残余应变均较大,而拉伸应力和弹性模量较小.应压木或正常木的瞬时应变均略大于瞬时应变恢复应变量.应压木与正常木试样的瞬时应变、瞬时应变恢复量、60 min蠕变应变量和 30 min蠕变恢复量均分别随温度、施加载荷的增大而增加;最终残余应变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对施加载荷的响应无明显规律.在 50~170℃范围内,单位应力增加引起应压木与正常木试样的瞬时应变增加量分别为 0.063%~0.076%和 0.016%~0.020%,拉伸黏弹变形增加量分别为 0.078%~0.095%和 0.019%~0.028%.[结论]与正常木相比,单位应力对应压木的拉伸瞬时应变和黏弹变形增加量影响更为明显,应压木中较大的微纤丝角导致其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较弱.升高温度加剧了单位应力对应压木与正常木瞬时应变和拉伸黏弹变形的影响.

    拉伸应变蠕变载荷应力黏弹性马尾松应压木

    形态量化清代扶手椅造型

    梁梦娇耿晓杰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清代扶手椅造型的研究大多基于主观视觉感受,为客观评价北京地区与江南地区的清代扶手椅的造型差异,用科学的量化数据替代主观的评价,对清代扶手椅造型进行形态量化.[方法]选择北京地区和江南地区扶手椅中具有代表性的 14例样本,主要对其靠背框架轮廓曲线进行相关参数(相似比例度、弧长率和扁平程度)的比较研究.[结果]北京地区清代扶手椅的相似比例度和扁平程度大于江南地区,而弧长率小于江南地区,所以北京地区的清代扶手椅更加稳定、庄重、威严,江南地区清代扶手椅更加活泼轻巧、灵动多变,亲和力强.这与两地的文化环境、艺术审美差异保持一致.[结论]清代扶手椅造型形态量化参数因为地区不同而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研究初探了外形轮廓线的量化分析,未来将继续探索其他方面的量化,以拓宽科学量化数据替代主观评价的应用范围.

    家具量化数据主观评价形态量化清代扶手椅造型

    基于计算机视觉在线监测定向刨花板断面密度梯度(VDP)

    周继鹏李万兆洪吾俊洪萍萍...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断面密度梯度(VDP)是影响定向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大部分采用模拟预测等间接方式获取VDP.为了快速、准确、直接获取热压过程中定向刨花板的VDP,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VDP的在线监测.[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处理热压过程中采集的照片,快速、准确地识别、标记刨花,计算瞬时压缩比例和密度,实现VDP的在线监测.在实验室制备陡峭型和平坦型两种VDP的定向刨花板.在热压过程中,采用VDP在线监测方法跟踪记录标记刨花位置,并计算压缩比例和区域密度;使用热敏电阻同步记录板坯表芯层温度,断面密度扫描仪计算区域密度.将实际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以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结果](1)该监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数据完整的特点;(2)板坯瞬时平均压缩比例与标记刨花的瞬时平均压缩比例的相关系数均值大于 0.990,区域密度的监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大于 0.840,说明VDP在线监测方法能够准确获得瞬时压缩比例和区域密度;(3)该监测方法能够直观反映热压过程中VDP的形成过程,为解译VDP的形成原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结论]本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了一种快速、准确监测定向刨花板VDP的方法.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可以为人造板的生产优化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监测密度热压定向刨花板断面密度梯度(VDP)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