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敖家坤牛健植谢宝元骆紫藤...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土壤不同孔径大孔隙结构特征及数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为研究区域土壤水分-溶质迁移规律、水土流失治理与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京郊密云水库五座山林场水源涵养林为研究点,基于工业CT扫描技术,对土柱中土壤大孔隙三维空间结构重建后,探究不同孔径大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密度及数量密度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1)除当量孔径大于4.30 mm以外的大孔隙,当量孔径越大,其数量密度越小,结构特征参数密度越小;(2)6个样地3个土层内当量孔径为0.31~2.30 mm的大孔隙占所有孔隙的比例均高于95%;(3)样地1、2、5和6中饱和导水率最大的均在0~10 cm土层,且除样地6外,均随深度增大而减小,样地4的饱和导水率随深度增大而增大;(4)除当量孔径大于4.30 mm的大孔隙体积密度外,5个径级所有其他的大孔隙特征值密度均与饱和导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在0~30 cm土层内,大部分样地的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但也会出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情况;(2)林地土壤的大孔隙当量孔径主要集中在0.31~2.30 mm,其占有率高达95%;(3)当量孔径越小的大孔隙,除大孔隙体积和表面积外的大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密度越大;(4)除当量孔径>4.30 mm的大孔隙体积密度以外的大孔隙特征参数与饱和导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大孔隙数量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大孔隙结构参数.

    工业CT扫描大孔隙径级大孔隙结构特征大孔隙数量土壤饱和导水率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夜宿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唐玮璐金崑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海南长臂猿与夜宿生境的关系,了解其对夜宿生境的选择和利用,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与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7-9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片区,以海南长臂猿4个家庭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夜宿树及夜宿地的选择.利用样方调查法共调查了74个夜宿地样方和515棵夜宿树,确定了夜宿树种类及其生态因子特征.利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e U检验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影响海南长臂猿夜宿树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选择指数和选择系数分析海南长臂猿对夜宿地生态因子的选择偏好.[结果]本次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夜宿树种类有83种,隶属于38科62属,均是乔木.夜宿树中数量最多的树种是公孙锥和杏叶柯,数量最多的科是壳斗科,有3属分别是锥属、青冈属和柯属.与非夜宿树相比,海南长臂猿偏好选择胸径更大,高度更高,冠幅更大,枝下高更高的乔木夜宿.在影响海南长臂猿夜宿树选择的生态因子中按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胸径、乔木冠幅、乔木高度、乔木枝下高.海南长臂猿对夜宿地的选择上,其喜欢在海拔800~1000 m区域、坡度15° ~30°之间、半阴半阳坡、山坡夜宿.海南长臂猿喜欢夜宿在山地雨林、乔木密度667~1000株/hm2、乔木胸径20~30 cm、乔木高度15~20 m、乔木枝下高5~15 m、藤本密度≤56株/hm2、藤本胸径5~10 cm、郁闭度50%~75%的生境.海南长臂猿喜欢夜宿在距道路距离2~4 km、距居民点距离≤10 km、距离水源≤500 m范围内的生境.[结论]因此可以看出海南长臂猿对夜宿树和夜宿地都有一定的选择偏好.其对夜宿生境的选择是多种生态因子综合影响的,对于生态因子的选择可能和环境的稳定、舒适、食物的可获得性、减少捕食风险和体温调节有关.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夜宿生境选择夜宿树生态因子

    以生境保护优先的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选址方法

    王瑞琦仇渊勋李雄
    12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例,构建生境保护优先的郊野公园选址框架,利用InVEST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价,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生境划分为低生境、一般生境、中生境、高生境、极重要生境5个等级.以模型评价结果中极重要生境地区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选取生境保护优先的备选区范围,叠加周边公园资源、已建和拟建郊野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市道路网可达性和土地利用现状6个外部建设条件和内部开发条件的指标因子选出适宜建设的区域,再根据植被覆盖类型的空间数据划定所选区域内的生境斑块群类型,最终完成研究区域内生境保护优先型郊野公园的选址和分类.[结果]不同类型的生境空间分布呈现一定差异性,根据不同生境划定混交林、灌丛、阔叶林或针叶林、农田、农田与纯林以及滨水6种类型的郊野公园,在通州区碱厂村、昌平区史家桥村、房山区梨村等村镇划定共41处以生境保护优先的郊野公园用地范围.[结论]以生境保护优先的郊野公园选址方法具有明显的空间定量化优势,其评价结果可以为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郊野公园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风景园林郊野公园选址生境保护优先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

    足尺胶合板弹性模量的两对边简支振动检测研究

    李焕管成张厚江刘晋浩...
    13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足尺胶合板两个主要方向(即长度和宽度方向)弹性模量的两对边简支振动检测,为足尺胶合板两个主要方向弹性模量的在线无损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以4种厚度共20块足尺胶合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和PULSE振动测试系统分别对两对边简支的足尺胶合板进行了模态灵敏度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提出了一种两对边简支边界条件下的足尺胶合板弹性模量振动检测试验方法,运用此方法提取出足尺胶合板所需模态的频率,将其带入到编写的弹性模量检测算法中,用以计算足尺胶合板两个主要方向的动态弹性模量值;进行了三点弯曲静态试验检测足尺胶合板两个主要方向的静态弹性模量值,用以验证动态弹性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确定了用于计算足尺胶合板两个主要方向弹性模量的频率所对应的模态,分别为其自由振动前9阶模态中的第1阶模态(2,0)和第7阶模态(2,2);厚度变化对足尺胶合板的前9阶模态的阶次排序没有影响;足尺胶合板两个主要方向的动态弹性模量均大于静态弹性模量,且同一厚度足尺胶合板的力学性能存在不均匀性;足尺胶合板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动态弹性模量与静态弹性模量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907和0.655.[结论]基于两对边简支振动和弹性模量振动检测算法检测足尺胶合板两个主要方向的弹性模量具有可行性.

    足尺胶合板两对边简支弹性模量振动检测

    果园高位自动调平作业平台设计及仿真

    于泳超康峰郑永军吕昊暾...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国果园机械化程度低,尤其缺少丘陵山地果园的机械,目前果园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等繁重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架梯完成.设计一款适用于丘陵山区苹果园的高位自动调平平台,可以提高果园采收机械的采收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根据果园地形特点和果树高度确定平台设计要求和调平方式,确定俯仰、侧倾不同部分尺寸关系,液压缸所需推力、平台角度和液压缸位移量的关系;建立平台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使用增量式PID控制器,以不同干扰信号在Simulink中仿真控制调平性能;在Adams中设计极限倾翻坡度实验,平台在不同姿态、不同升降高度和不同载质量情况下仿真验证其安全性.[结果]建立各部分的数学关系,确定各部分基本尺寸,从而建立了平台三维模型.在控制系统仿真中,俯仰、侧倾控制系统在阶跃干扰信号下能使工作台很快回到水平位置,调平时间分别为1.6、2.1 s,超调量均为0;俯仰、侧倾控制系统在正弦干扰信号下能使工作台始终保持在0°附近,波动范围分别在0.15°、0.19°内.平台极限倾翻坡度仿真实验表明平台的倾翻稳定性随着举升高度和载质量的增加而降低,相比无调平时,有调平时的最小极限倾翻坡度增加了24.77%,平台安全性明显提高.[结论]设计的果园高位自动调平平台能够在不同干扰下始终保持水平,具有较好的抗倾翻能力,安全可靠,能够满足丘陵山地果园的使用需求.

    果园采收机械自动调平PID控制倾翻实验

    基于X-ray CT的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形变研究

    李万兆章正彭俊懿王新洲...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木材是重要的室内装饰和建筑用工程材料,具有易加工,强重比高等优点.作为生物质多孔材料,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结构易发生变化,进而对其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结构变形可为理解其力学行为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方法]为探索压缩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使用微型加载设备对实体木材(花旗松)和胶合材(杨木)试件进行横纹压缩,实时记录加压头位移和加载压力,加载过程中使用X射线断层扫描仪周期性扫描试件,对扫描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实现试件内部空间结构可视化,结合力学性能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变解析实体木材和胶合材力学失效机制.[结果]实体木材在受载时,早材部分密度快速增加,载荷达到25.26 MPa时,晚材部分密度开始增加.早材管胞压溃是木材内部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压溃路径与生长轮平行;晚材结构改变主要体现为树脂道压缩变形和木射线压裂.胶合材在受载时,局部形变集中是杨木内部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大孔径导管极易压溃;另外,胶黏剂能够明显增加胶层区域杨木刚度,提高导管结构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解析了横纹载荷作用下实体木材和胶合材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为优化木材加工工艺和指导木材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新型三维动态检测技术为解析木材力学行为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木材加载载荷结构变化X射线断层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