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北平泉油松林火烧迹地土壤氮变化特征

    李炳怡刘冠宏顾泽李伟克...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北省平泉县火烧迹地油松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氮在火后不同年份的变化特征,结合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和可燃物因子,研究土壤氮变化的影响因素,为火烧迹地养分循环研究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北平泉县柳溪镇油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火后当年)、2016年(火后1年)、2021年(火后6年)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比较和分析上述4种氮含量在不同火强度(轻度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对照样地)、不同土层深度(0~10 cm和10~20 cm)在不同年份(2015、2016、2021年)的变化趋势.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林分因子(树高、胸径、郁闭度)、立地因子(坡度、坡向)和可燃物因子(1、10、100时滞可燃物载量、1、10、100时滞可燃物含水率)对土壤氮元素的影响.[结果](1)整体而言,火强度、土层深度、年份对4种土壤氮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火强度和土层深度对2015年的4种土壤氮含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火强度和年份对4种土壤氮含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火强度、土层深度和年份对土壤氮含量不具有三因素交互影响(P>0.05);(2)火后1年(2016)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回升,以重度火烧样地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464.67%、397.97%、185.63%,碱解氮含量降低,中度样地降幅为52.48%.火后6年(2021)土壤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在中度样地回升明显,增幅分别为368.78%、209.00%、427.51%,硝态氮含量在中、低强度下降,降幅为14.31%、14.34%;(3)RDA结果表明,可燃物含水率对土壤氮含量的变化贡献最多解释度:1时滞可燃物含水率影响碱解氮含量,并与其成正比关系;100时滞可燃物含水率影响硝态氮含量,并与其呈正比关系.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对土壤氮含量变化解释度较小,主要是间接作用.[结论]火后6年内土壤氮含量的变化先降低再回升,这是火强度、土壤和年份共同作用的结果.火烧初期(火后当年、1年),火强度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但是随着年限增加(6年),火强度对土壤氮含量的直接影响降低,火强度与土壤的介导作用,通过土壤含水率、温度、pH等指标继续影响土壤氮含量的变化.火烧迹地植物的更新与发育同样受到介导作用影响,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利用策略差异,以及植被凋落物的累积也是土壤氮含量在火后1年和6年发生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

    土壤养分配置土壤氮元素火烧迹地恢复油松林

    额济纳绿洲不同土壤水盐条件多枝柽柳对胡杨种群分布的影响

    张伊莹邹旭阁王寅王健铭...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西北干旱区河岸林群落的关键建群种胡杨和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目前野外常见的两种土壤水盐生境(相对高水高盐和水盐适中),分析两个物种种群空间分布及其与水盐的相互关系.[结果](1)在相对高水高盐的环境中,胡杨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幼龄木极少且更新受限,而多枝柽柳则表现稳定状态.水盐适中的环境中,胡杨种群结构稳定,各龄级相差不大,多枝柽柳种群则表现为增长趋势.(2)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两个物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以抵抗不良环境的胁迫,胡杨幼苗的生长还会受多枝柽柳伴生抑制.(3)不同的土壤水盐条件会造成两物种多度的差异.多枝柽柳与胡杨种群个体数的比值均与盐分呈正相关,但在盐分含量不高时,随水分的增加,多枝柽柳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胡杨种群个体数量则增多.[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除环境过滤作用外,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目前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衰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盐环境中多枝柽柳会逐渐取代胡杨,水分条件的改善可以减缓这种趋势的发生.

    土壤水盐胡杨多枝柽柳种间竞争

    黄土高原地区4种常见树种适宜区对气候变化响应

    陈美霖韩海荣
    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黄土高原地区4个常见树种(樟子松、油松、柠条、华北落叶松)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方法]基于19个气候因子结合来自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和Kira指标体系的5个指标:年生物温度(ABT)、潜在蒸散率(PER)、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指数(HI),运用Maxent模型,模拟预测了 4个树种在当前、未来(2041-2060年、2061-2080年)ssp126、ssp245、ssp585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运用刀切图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1)Maxen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黄土高原4个主要常见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各物种的10次平均AUC结果均大于0.8;(2)对于樟子松、油松、柠条来说,温度和水分共同限制其分布,而对于华北落叶松来说,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子是降水.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潜在蒸散率、最湿润季节降雨量、最干燥月降水都影响樟子松分布.年均温变化范围、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最低温度,最暖季度降水量、潜在蒸散率是影响油松分布的主导因子.影响柠条适宜区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最暖月最高温度、温暖指数、等温性和潜在蒸散率、最冷季度降水量.影响华北落叶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主要与降水有关,分别是最湿润月降雨量、最湿润季节降雨量、降水量变异系数和潜在蒸散率.(3)油松、柠条和华北落叶松的潜在适生区将向西北方向迁移,樟子松的潜在适生区向西南方向迁移.油松和华北落叶松的潜在适宜区面积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柠条和樟子松的潜在适生区将持续扩张,尤其是樟子松的高适生区占比将在2070s扩大至50.97%.[结论]气候变化将使油松和华北落叶松丧失一部分的高适生区,但同时会使柠条和樟子松的高适生区扩张明显.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建设中,可优先考虑种植柠条和樟子松.

    气候变化黄土高原地区Maxent模型适生区分布

    小兴安岭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苏远航张峰源刘滨辉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方法,以小兴安岭为研究区,构建森林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分析森林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 NDVI 3g影像,运用一元六次多项式拟合植被生长曲线,并结合逐像元动态阈值法提取小兴安岭1982-2015年森林植被生长开始期(SOS)、生长结束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共3种物候参数;利用ArcGIS软件,将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数据与植被物候参数逐像元分析,得到物候参数与气象因子偏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植被SOS逐渐提前,植被EOS逐渐推迟,植被LOS逐渐延长的规律.(2)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集中在日序第112.1~128.3天,年际变化在1998年前后出现转折,1998年前呈显著提前趋势(R2=0.284,P=0.028),1998年后呈不显著推迟趋势(R2=0.002,P=0.86),导致整个时间段(1982-2015年)变化不显著,变化幅度为每10年提前0.12 d(R2=0.001,P=0.872);森林植被EOS集中在第277.3~294.8天,年际变化呈现显著推迟趋势,变化幅度为每10年推迟2.33 d(R2=0.294,P<0.01);森林植被LOS集中在149.5~167.5 d,年际变化呈现显著延长趋势,变化幅度为每10年延长2.45 d(R2=0.231,P<0.01).(3)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对当年4月温度的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2月温度;植被EOS对当年8月降水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6月温度.[结论](1)小兴安岭森林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与水热条件多年平均值呈现出比较一致的空间规律特征.(2)研究期植被EOS的变化主要受8月降水的变化驱动,8月降水的下降是导致植被EOS显著推迟的主要原因.(3)20世纪末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引起2月温度在1998年前后呈现由显著上升转变为不显著下降,引起植被SOS变化趋势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导致整个时间段植被SOS变化不显著.

    小兴安岭植被物候GIMMS3gNDVI变暖停滞

    庐山日本柳杉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韦玉贵彭琬钰邱颖青冯文钟...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庐山日本柳杉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以及WUE与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科学评估庐山日本柳杉的碳水耦合关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计算日本柳杉WUE,并选择平均气温(T)、降水量(W)、平均风速(Ws)、太阳辐射(Rs)、干旱指数(SPEI、SPI、WI)等气候变化相关指标,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庐山日本柳杉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1)1969-2018年,庐山日本柳杉树轮δ13C值序列呈现下降趋势,变化区间为-23.09%0~-25.67%0,年平均-24.55%0;庐山日本柳杉WUE的年际值呈现上升趋势,变化区间为91.06~118.89 μmol/mol,年平均102.37 μmol/mol;(2)相关性分析表明:庐山日本柳杉WUE与上一年的7月、9-11月和当年的2-6月、9-11月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系,与上年7-12月以及当年的1-12月风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庐山日本柳杉WUE与各月太阳辐射、降水、SPEI、WI以及SPI未产生显著关系;(3)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庐山日本柳杉WUE主要与Ws1(当年1月风速)、T3(当年3月均温)、T9(当年9月均温)、T-9(上年9月均温)、Ws12(当年12月风速)相关.[结论]T和Ws是影响庐山日本柳杉WUE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W、Rs以及干旱指数(SPI、SPEI以及WI)对庐山日本柳杉WUE的变化未产生显著影响.

    庐山日本柳杉稳定碳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气候变化

    枣CML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抗寒性表达模式分析

    高梦娇王林霞罗智赵若雨...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枣类钙调蛋白(ZjCML)在抗寒性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挖掘关键抗寒ZjCML基因,为进一步利用其进行枣抗寒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全面分析了枣CAL基因家族成员的数目及相关结构特征,并利用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响应低温胁迫时的表达模式,为筛选关键抗寒基因奠定基础.[结果]在枣基因组数据中共鉴定到23个ZjCML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与拟南芥CMLs蛋白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ZjCMLs可被分为12个类群.蛋白网络互作预测发现16个ZjCMLs存在于该网络中,且具有一定的互作关系.RNA-seq结果表明ZjCML13和ZjCML6基因表达模式在"冬枣'及其同源四倍体响应低温胁迫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ZjCML13在'冬枣'响应低温胁迫6和24 h时极显著上调表达,而在'冬枣'同源四倍体中表达差异不显著.外源CaCl2和褪黑素处理后,ZjCML13在'冬枣'同源四倍体响应低温胁迫6和24 h时极显著上调表达,说明其可能通过诱导ZjCML13表达调控'冬枣'同源四倍体抗寒性.[结论]枣CML基因家族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及响应低温胁迫,ZjCML13可能在调控'冬枣'及其同源四倍体抗寒性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

    类钙调蛋白(CML)基因家族抗寒性表达分析

    短轮伐期毛白杨S86纸浆林生长对沟灌水肥耦合的响应

    杨红青王亚飞贾黎明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沟灌水氮耦合对三倍体毛白杨S86高密度短轮伐期纸浆林林木生长和林分生产力的影响,旨在为选择适合当地的高效沟灌-施肥技术制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山东省高唐县三倍体毛白杨S86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监测3个灌溉水平,即土壤水势值达到-20 kPa(W1)、-33 kPa(W2)、-45 kPa(W3)时开始灌溉,和 4 个施氮水平(N1,120kg/(hm2.a);N2,190kg/(hm2.a);N3,260kg/(hm2·a);N4,0kg/(hm2·a))组合下短轮伐期内(2017-2020年)胸径、相对生长率、蓄积、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并设置无灌溉施肥作为对照处理(CK).[结果]三倍体毛白杨S86的胸径生长速生期持续较长,生长季内各处理不同林龄林分胸径生长均符合Logistic函数(R2>0.99),各沟灌施肥处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6月份.沟灌施氮处理对2年生毛白杨S86林木胸径增长量、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3~5年生毛白杨S86林木影响不显著.水肥耦合措施对2~3年生林木平均蓄积量和平均生产力促进作用较强,而对4~5年生林木促进作用不显著.毛白杨S86林木4年的年均生产力为19.65~25.31 m3/(hm2·a),其中年均生产力最大的处理W1N1,显著高于CK28.41%(P<0.05);5年生林分W1N1处理下林木生长最优,单位面积蓄积和平均生产力分别达到104.39 m3/hm2和27.42 m3/(hm2.a),较CK处理分别提高28.15%和11.74%.[结论]沟灌水肥耦合措施对2~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林木的单位面积蓄积和年度生产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对4~5年生毛白杨S86单位面积蓄积和年度生产力无明显作用,其中W1N1沟灌施氮处理生长最优;在气候和土壤条件相近条件下,保持水分充足(灌溉阈值为-20 kPa)以及较低的施氮量(120 kg/(hm2.a))时最有利于以纸浆林为培育目标的高密度短轮伐期毛白杨林木的生长.

    三倍体毛白杨S86沟灌水肥耦合林木生长生产力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溶磷细菌的筛选及溶磷特性

    韦双韩小美黄伟李万年...
    7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望天树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一级保护树种,人工林栽培是扩大其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磷素供应是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溶磷菌在磷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不同林龄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细菌,探究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溶磷特点,以期为望天树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1)利用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从不同林龄望天树林分根际土中分离筛选溶磷细菌,挑选4株高效溶磷菌,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2)通过检测溶磷动态,研究溶磷细菌溶磷量与菌液pH的相关关系.(3)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高效溶磷菌在不同环境因子和营养因子下的溶磷特性.[结果](1)共分离筛选出18株溶磷菌,其中溶磷能力较强菌株为P4、P8、P12和P30(溶磷量分别为552.87、559.78、548.53、598.89 mg/L).(2)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P8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P4和P12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30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3)P4、P8、P12和P30菌株的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0、-0.985和-0.997.(4)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各溶磷菌株在温度为30~35℃,pH为5.5~8.5,NaCl质量分数为0~2.5%,碳(C)源为蔗糖、乳糖和葡萄糖,氮(N)源为草酸铵和硫酸铵时,表现出较好的溶磷效果;菌株P30、P12和P4最适C:N为20:1,P8最适合C:N为40:1;菌株P12最佳磷源为FePO4,P30、P8和P4最佳磷源均为Ca3(PO4)2.[结论]不同培养条件会显著影响溶磷细菌的溶磷能力,筛选得到的4株高效溶磷菌具有良好的溶磷能力,且能够溶解多种难溶性无机磷酸盐,可用于望天树专用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望天树溶磷细菌溶磷能力培养条件

    4种榕树对榕透翅毒蛾生长发育及取食偏好的影响

    廖菘凯黄家豪卢隆鑫林浩宇...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榕透翅毒蛾对不同榕属植物的寄主偏好性和选择性,为榕透翅毒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4种榕透翅毒蛾寄主植物(黄金榕、高山榕、垂叶榕、小叶榕)为对象,分析榕透翅毒蛾取食不同榕树叶片后的生长发育和摄食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榕树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龄期存在差异,黄金榕5~7龄,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6~8龄;垂叶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而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在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的每一龄级,以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体长、体质量和排泄物鲜质量最大;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2~7龄头壳宽最宽(1龄头壳高山榕最宽);黄金榕和高山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垂叶榕和小叶榕;幼虫取食黄金榕的榕透翅毒蛾雌成虫寿命最长,而取食高山榕的雄成虫寿命最长,雌成虫预卵期最短,单雌产卵量最多;1~4龄幼虫取食黄金榕的5龄幼虫更偏爱取食高山榕,而取食其他3种榕树的5龄幼虫寄主偏好性不明显.[结论]榕透翅毒蛾对4种榕树的偏好性和选择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黄金榕和高山榕比垂叶榕和小叶榕更适合榕透翅毒蛾幼虫生长发育.

    榕透翅毒蛾榕属植物发育历期存活率取食偏好

    亚洲百合部分品种灰霉病抗性评价及抗病生理响应

    胡浩汪莲娟隗功磊陈佳伟...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筛选出抗灰霉病能力强的亚洲百合品种,对部分Tiger、Pearl系列亚洲百合品种及兰州百合进行灰霉病抗性评价并初步探究其抗病的生理机制.[方法]对不同品种亚洲百合进行离体叶片接菌,评价其相对抗病能力,并测定筛选出的抗病和感病品种接菌后的生理变化.[结果](l)Tiger、Pearl系列百合品种及兰州百合对灰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抗灰霉病能力相对较强的品种是'Pearl Melanie',属于中抗水平;抗性最弱的是'Pearl Justin'、兰州百合、'Pearl White'和'White Twinkle'.(2)供试百合的抗性水平与其气孔密度、气孔大小无显著相关性.(3)相对抗病的品种'Pearl Melanie'和感病品种'Pearl Justin'在接菌后的生理响应显著不同.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丙二醛的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草酸氧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逐渐增强,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抗病品种的丙二醛含量相对低于感病品种,草酸氧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结论]叶片气孔的性状与抗病能力无显著相关性,抗病能力不同的百合在生理机制上有一定差异.在生理响应过程中,丙二醛含量、草酸氧化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可作为筛选亚洲百合对灰霉病抗性的评价指标.

    亚洲百合灰霉菌抗性评价生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