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下游城市区域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的规律与机制

    高梦瑶李翅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绿色空间是城乡发展的生态基础,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是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全面测度黄河下游城市区域绿色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究其演变机制,有助于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滩区生态综合整治中的规划应对.[方法]以黄河下游4个城市济南、菏泽、郑州、新乡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0、2010、2020年为时间节点,基于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和植被覆盖密度划分区域绿色空间类型,进而运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城乡梯度、地理探测等方法,对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的规律与机制开展定量研究.[结果](1)30年间,绿色空间合计向裸露地表转出3 223 km2,裸露地表向各类绿色空间转出1 181 km2;绿色空间之间互相转换735 km2,其中较高密度向较低密度绿色空间转出466 km2,较低密度向较高密度绿色空间转出269 km2.(2)各类绿色空间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平均面积、功能连通度增加,低密度绿色空间斑块面积比、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减少是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普遍规律.(3)城乡梯度上,低密度绿色空间的波峰、波谷移动明显,高、中密度绿色空间相对固定.(4)自然环境因素对济南、郑州、新乡区域绿色空间分布产生主导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解释力的累积值增加了 3.1%~8.4%,因子间的非线性增强效果逐年提升.[结论]30年间,区域绿色空间总量损失,绿色空间内部转移以中、高密度向低密度的转出为主,各级城镇建成区边缘、宽滩区沿线转移较多;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趋势为由明显波动到趋近平稳、由破碎分散向整合连通,中、高密度绿色空间指标的改善态势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更为明显;城乡梯度特征在城市间、绿色空间类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因子间对绿色空间地理分布的协同作用渐增,绿色空间逐渐成为自然-社会互构的结果.未来应"因城制宜"地促进城市区域绿色空间由"屏障"转为"枢纽".

    绿色空间时空演变景观格局市域黄河下游

    金佛山方竹基础物性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刘文娟王滔赵福泽林剑...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掌握金佛山方竹基础物性,探究其化学组分与物理力学性质随竹龄与轴向部位的变化规律,进而促进其秆材资源的合理高值化利用.[方法]本研究以1~5年生天然金佛山方竹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应国家标准测定其化学组分含量(本文指的是质量分数)与密度、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等物理力学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定样品衍射曲线,进而计算其相对结晶度与微纤丝角度.[结果]金佛山方竹各化学组分含量随竹龄与轴向部位小幅度波动变化,且变化规律不显著.结晶度随竹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2年生最大,为50.39%,并随轴向部位升高逐渐增大.微纤丝角度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先减小后增大,2年生中部最小,为9.10°.基本密度为0.513~0.693 g/cm3,全干密度为0.535~0.725 g/cm3,气干密度为0.556~0.756 g/cm3;各密度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1~2年间显著增大,随后平稳增加至趋于稳定.全干干缩率和气干干缩率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下降趋势,1~2年间显著下降,随后平稳下降,后者波动性相对较大.顺纹抗压强度为50.73~64.58 MPa,抗弯强度为114.09~134.26 MPa,弹性模量为8.45~12.42 GPa,三者均随竹龄增加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随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内外侧硬度平均值为60.00~72.70 HD,其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金佛山方竹的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硬度均受解剖构造与主要化学组分显著影响.[结论]金佛山方竹竹龄与竹秆轴向部位均影响其基础物性,但竹龄的影响更加显著;2年以上金佛山方竹秆材质基本成熟,可作为金佛山方竹的较佳砍伐竹龄.此外,物理力学性质与解剖构造和主要化学组分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

    金佛山方竹基础物性竹龄竹秆轴向部位

    SiO2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木材表面的结构生色

    李元元任瑞清陈瑶高建民...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丰富木制品颜色体系,探讨SiO2光子晶体在木材表面结构色的构筑和生色表现.[方法]采用改进的Stober方法制备不同粒径的SiO2微球,通过重力沉积自组装法在木材基底上构建了 SiO2光子晶体结构色.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了 SiO2微球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微球的外观形貌及其在木材基底上的排布方式,并分析了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微球粒径分布.通过数码相机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木材表面SiO2结构生色的色度参数及紫外-可见光反射率进行了分析.[结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了本研究中所制备的反应产物都是纯相无定形SiO2,适用于构筑呈色良好的结构色涂层.制备配方只控制了乙醇添加量,添加量分别为80、85、90、95、100、105 mL,生成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iO2微球,粒径分别对应为294、246、226、214、194、181 nm.参与自组装的SiO2粒径依次减小,薄膜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绿色、蓝绿色,最后到深紫色、紫色、淡紫色,紫外反射波长逐渐减小,颜色发生蓝移.SiO2微球在木材基底表面呈现三维有序的面心立方结构堆积,因环境扰动会出现裂隙、缺失等组装缺陷,但不会影响整体呈色.[结论]只通过控制乙醇的添加量,就可以获得适用于构建光子晶体结构色的6种不同粒径的SiO2颗粒;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在木材基底自组装后形成鲜艳明亮的结构色,且结构色涂层的颜色会因参与自组装的微球粒径减小发生蓝移.本研究为大规模制备木材表面结构色涂层提供了一种简单新颖的方法,可以丰富木制品颜色体系.

    光子晶体结构色重力沉积自组装SiO2微球木材颜色

    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地理差异

    王奇孙婧依刘建锋常二梅...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大范围采样分析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软木资源的定向选育与科学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了全国12个地区栓皮栎软木进行软木脂、木质素等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分析,通过LSD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样点软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栓皮栋软木主要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本文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指的是质量分数)为可萃取物(13.94±0.54)%,软木脂(41.63±1.44)%和木质素(23.03±2.26)%.以软木脂与木质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2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河北临城、江西永修、安徽金寨、江苏南京和河南内乡属于软木脂含量相对较高的类群;河南济源、陕西眉县和甘肃天水属于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类群;陕西商洛、湖南城步、北京平谷和广西田林则属于中间类群.相关分析发现,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软木脂含量随经度和土壤氮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均温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年均降水量与软木脂、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整体上,我国栓皮栎软木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且主要受纬度、年均降水量和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栓皮栎软木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环境因子相关性

    基于实例分割模型的原木检尺径方法

    李佳雨刘晋浩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降低原木检尺作业中人为因素对检尺结果的影响,提升工作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掩膜区域实例分割模型和边缘拟合算法的原木径检尺方法.[方法]使用单目手机作为采集设备,针对3种不同尺径等级的桉树原木和矩形标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不同距离下采集图像制作数据集,以8∶1∶1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建立原木端面识别实验数据集.其次利用实例分割模型提取端面部分生成掩膜,使用边缘拟合算法求得矩形标尺和原木端面像素长度,结合标尺实际大小求得原木端面实际尺径.比较算法测量误差及不同国家标准下材积计算误差,评估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本实例分割模型能够准确地实现原木端面掩膜分割,达到99.89%的精准率与99.41%的召回率,F1分数与均值平均精度相较one-stage算法有明显提升.通过最小二乘边缘拟合算法拟合端面为椭圆,求得椭圆短径作为原木尺径,对比真值,平均百分比误差约为-2.00%,较真实值偏小.对比不同尺径等级原木误差,100%小尺径原木、98%中尺径原木和95%大尺径原木的计算值误差范围为-5%~5%.对比不同距离下采集的原木端面图像,在50~100 cm以内采集图像效果最佳,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2.22%,距离大于100 cm时误差逐步提升.对比不同国家原木材积计算标准,根据我国标准得出材积误差为-4.5%,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标准相比较,误差更小.[结论]相较于人工检尺径,本研究提出的测量方法工作效率更高,人为因素影响更小,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得原木尺径,可以达到代替人工原木检尺径作业的目标.

    原木检尺单目视觉实例分割边缘拟合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