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许振欣邓羽松林立文刘德杨...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人工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提供基础科学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内的马尾松、杉木、尾巨桉、米老排、红锥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5种人工林地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探讨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杉木和马尾松2种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相对较高,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最低.不同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均具有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且土壤表层(0~10 cm)的饱和导水率均显著高于土壤下层(10~50 cm).(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黏粒含量均与饱和导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密度与饱和导水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密度、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是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砂粒含量、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是次重要因素.[结论]相比红锥、尾巨桉和米老排,杉木和马尾松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延缓地表径流产生,减少土壤侵蚀.应注重科学的人工林经营措施,以便有效提高土壤的导水与贮水能力.

    饱和导水率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林灰色关联分析土壤基本性质

    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林龙圳陈远书马玮哲林震...
    10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厘清不同驱动因子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采用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年变化率、动态度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库布齐沙漠地区2000-2018年生态系统格局和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结果](1)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以草地、裸地和农田为主,三者共占91.46%,水域、建设用地和林地占比都很小.(2)研究期内,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农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水域和裸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演变以裸地转换为草地为主,同时草地转换为裸地也较为明显.(3)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均上升.(4)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首要驱动力,贡献率为44.53%;土地退化是引发生态系统变化的第二驱动力,贡献率为23.87%;农田扩张、城镇化建设和水资源开发的贡献率分别为17.72%、8.51%和5.37%.[结论]为实现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应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防止土地退化,合理开发利用耕地,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空间格局驱动力

    上海城市街道小气候要素与绿化布局关系测析-以徐汇区、杨浦区为例

    张德顺陈陆琪瑶薛凯华王振...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述小气候要素与街道绿化布局的对应关系,指导城市街道绿化空间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基于街道绿化布局因素分类进行小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风速等小气候要素进行测析,探索小气候要素与街道绿化垂直结构的关系.[结果](1)街道绿荫覆盖率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绿荫覆盖率越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减效率越好,当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效果最为显著;绿荫覆盖率越高,降温效应的规律特征越显著,但过高的绿荫覆盖使得街道空间闭塞,导致其降温效应反而有所降低;绿荫覆盖率高于90%的街道,其绿化对风速削减效率比覆盖率为50% ~70%时高出21%以上.(2)街道绿化复层结构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复层垂直结构中,结构越复杂,绿化量越大,所能发挥的太阳辐射削减效率越高,其总体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削减效率为88.78%;复层垂直结构的日平均降温效率为8.69%;乔-灌-草在一天的自然周期内,对风速的削弱效率相对最好,乔-灌其次,乔-草再次,灌-草最弱;复层结构的日平均风速削减效率在77.61%左右.(3)垂直绿量比与小气候要素的作用关系:乔灌木所占总绿量的比值与太阳辐射削减效率呈现正相关性;乔灌木所占比例越高,平均降温效率也越高;在一天的自然周期内,当乔灌与草比例越接近1:1时,对风速的削弱效率越好.[结论]基于街道绿化布局与小气候要素的关系,提出了调控街道绿化构成对提升小气候舒适度的技术对策:(1)为营造舒适的街道夏季小气候,宜保持70% ~90%的绿荫覆盖率;(2)通过适度的绿化复层结构增加遮荫和通风,但要避免过于复杂以致影响正常通风;(3)科学配比垂直绿量,综合考虑夏季绿荫覆盖率和冬季增温要求,通过种植落叶乔木并保持乔灌木占街道绿化的50%以上.

    小气候城市街道绿化布局上海

    大花序桉心边材的径向和轴向的变异

    罗佳马若克韦鹏练符韵林...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大花序桉心材与边材在树龄、横截面去皮直径和树高,即径向和轴向的变异规律,明确大花序桉心材发育过程中心、边材量的变化趋势,继而为培育大径级大花序桉以及木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东门林场5年、17年、29年、35年生的大花序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横截面去皮直径、去皮半径、心材半径、边材宽度,并拟合心、边材量与树龄、横截面去皮直径、树高之间的回归方程,研究大花序桉心、边材量轴向和径向的变异规律.[结果]心材半径和心材面积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大,而边材宽度仅在5~29年之间变化较大,边材面积随树龄的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树龄间边材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心材半径、心材面积和边材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横截面心材量随着横截面去皮直径的增加而增加,但横截面边材量与横截面去皮直径相关性较弱.当横截面去皮直径约为4.66 cm时,大花序桉开始形成心材,之后树干横截面去皮直径每生长1 cm,心材半径就增加约0.52 cm.各树龄大花序桉心材半径、心材面积和边材面积都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木基部最大,接近树梢处明显减小,边材宽度在树高为1.0~5.3 m时有一定的波动,在树高5.3 m以上相对恒定.[结论]心材量与树龄、横截面去皮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树高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35年生大花序桉仍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培育大径级大花序桉.

    大花序桉心材边材轴向变异径向变异

    基于杉木模板的Zn2+掺杂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杨天宇孙爽夏广达袁弟亮...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木材加工行业带来的加工剩余物浪费问题,本研究以杉木为模板,通过浸渍–煅烧的方法,制备具有木材分级多孔结构的Zn2+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的方式提高光催化材料的性能.[方法]以亚甲基蓝溶液为降解对象,探讨了不同的Zn2+掺杂对木材模板TiO2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结合XRD、SEM、XPS、BET、TEM和UV-vis等表征分析探讨模板二氧化钛的光催化降解机制.[结果]以杉木为模板的Zn-TiO2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其晶型为锐钛矿型和少量的金红石型的混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22.0 nm.掺杂的Zn2+取代了Ti4+的晶格的位置,使TiO2吸收波长在可见光区发生红移.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杉木模板1.0%Zn-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最高,达到了99.31%,相比无模板TiO2提升了27%,同时其禁带宽度相比于无模板TiO2从3.08 eV减小至2.41 eV.在循环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中,5次降解效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采用木材模板法制备的Zn-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木材独特的孔隙结构有利于光的吸收和传质,较高的比表面积为光催化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Zn2+与被替代的Ti4+由于半径和价态差异使晶格内产生晶格缺陷,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增加了载流子的运输,从而提高光催化性能.将木材剩余物的加工与多孔无机材料领域相结合,对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功能化转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木材模板光催化Zn2+掺杂TiO2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RGS的研究进展

    韩长志祝友朋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RGS)作为G蛋白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的负调控作用的蛋白,其功能主要表现影响真菌菌丝生长、产孢等发育阶段,以及次生代谢产物、色素合成等致病性方面.近些年,随着学术界对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RGS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报道,然而,尚缺乏对模式真菌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蛋白系统性对比分析的研究报道.该文对模式真菌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RGS蛋白的结构、分类进行综述,并通过SMART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组成情况以及遗传关系分析,明确了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与模式真菌中的RGS蛋白均具有保守的RGS结构域以及相似的二级结构组成情况,以及根据RGS蛋白的序列同源性,明确真菌中RGS蛋白可分为6大类,具有不同结构域的RGS蛋白分别聚类.同时,对不同真菌中RGS蛋白功能进行综述,明确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的数量和类型均多于模式真菌,RGS蛋白功能具有保守性和独特性特征.为今后学术界进一步开展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中RGS蛋白的作用机制解析,以及植物病原丝状真菌与其他模式真菌中RGS蛋白之间的关系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丝状真菌RGS结构域功能综述

    低共熔溶剂木质素的分离及结构性质研究进展

    许凤程鹏郭宗伟许阳蕾...
    158-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可再生芳香类化合物,木质素被认为是生产生物基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工业木质素主要包括碱木质素和木质素磺酸盐,来源于制浆过程.制浆过程中不仅存在操作条件苛刻、能耗大、废水负荷高等问题,而且分离到的工业木质素纯度低、化学结构变化大,影响其后续高值转化利用.为此,需发展温和、清洁、高效的木质素分离技术以降低能耗及减轻污染问题.低共熔溶剂(DES)是一种新兴的绿色溶剂,由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以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熔点低于其原组分的共晶混合物,具有易合成、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好、选择性强、可回收利用等优点.近年来DES被广泛应用于木质素的清洁高效分离研究,不同种类的DES对木质素的分离能力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说,羧酸类DES对木质素的分离能力较强,而酰胺类DES则相对较差.DES分离的木质素具有纯度高、分子量小、多分散性小的特点,与工业木质素相比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以DES对木质素的分离效率为主线,总结了常见的DES种类,分别阐述了DES组成、反应温度、时间、固液比对木质素分离效率及其结构性质的影响,介绍了DES的回收利用.并针对DES分离木质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DES筛选、辅助手段及反应条件优化、DES回收利用等研究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木质素清洁高效分离及其高值化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低共熔溶剂木质素分离结构性质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