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莎豆的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生理机制研究

    张冰彬张琳琳于明含丁国栋...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干旱程度下油莎豆的生理响应、揭示其抗旱机制,可为油莎豆在北方沙区的引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干旱、半干旱沙区引种的热点油料作物油莎豆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对照、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4个处理,其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2%、8% ~12%、5% ~8%和<5%,探究干旱胁迫对油莎豆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隶属函数计算评价其抗旱能力.[结果](1)随着干旱程度加重,油莎豆的冠幅、果实数等生长性状显著降低,根冠比升高;适度的干旱胁迫可以增强油莎豆光合速率.(2)在不同干旱程度胁迫下,油莎豆的渗透调节、激素调节和提升抗氧化酶活性等多种抗逆生化机制的调节能力有所差异,且根系和叶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3)随胁迫加剧,根系中APX酶活性呈单峰变化,叶片中APX酶活性在重度胁迫下达到最大值;根系中甜菜碱含量持续升高,而叶片中甜菜碱含量呈单峰变化.(4)油莎豆抗旱性度量值为0.468,属于中等抗旱植物.[结论]油莎豆具有一定抗旱能力,沙土土壤水分质量分数8% ~12%是油莎豆表型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维持光合生理活性的最优土壤水分环境,故在半干旱沙区引种需配备一定灌溉条件.

    干旱胁迫抗旱性评价渗透调节抗氧化酶ABA激素

    高寒草甸植物叶片钾含量对多种养分添加的响应及机理

    李佳璞田大栓何奕成符义稳...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钾是植物体内含量仅次于氮的大量元素,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和适应低温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期研究表明植物生长受到多种养分的共同限制,而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叶片钾含量对钾、氮、磷养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及机理.[方法]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开展钾、氮、磷添加及交互控制试验,以揭示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叶片钾对多种养分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及机理.[结果]本研究发现钾、氮、磷3种养分添加对4种植物(垂穗披碱草、发草、无脉薹草、草玉梅)的叶片钾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单独磷添加不影响植物叶片钾,钾添加促进无脉薹草和草玉梅叶片钾含量,而氮添加均促进4种植物的叶片钾.尽管氮添加产生的直接效应(土壤有效氮增加)对部分植物叶片钾有显著影响,但是氮添加处理下叶片钾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氮添加的间接作用驱动的,即氮添加显著增加植物群落生物量,进而由于遮荫作用降低土壤温度,而结果表明较低土壤温度一致地增加了所有植物的叶片钾含量.与钾、磷养分相比,氮添加对植物叶片钾含量的影响更大.[结论]不同于传统观点认为土壤养分是主要影响植物叶片钾的因素,本研究发现氮添加引发的间接作用(土壤温度降低)是驱动养分富集背景下叶片钾含量变化的主要机理.该研究结果指示出高寒草甸植物由于长期受到低温胁迫,其钾利用策略可能与低温适应性密切相关.

    叶片钾含量养分添加土壤温度高寒草甸

    基于POI数据的北京市公园服务建筑设施类型及数量分布研究

    蔡凌豪
    12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服务建筑设施是公园开展游憩服务、科教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我国公园设计规范对公园内的建筑设施有着严格的指标控制.本文意图全景式地分析北京公园服务建筑设施的类型、数量分布和空间分布指征,总结规律,发现问题,以期对我国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和设施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309个主要公园内的兴趣点(POI)数据和兴趣面(AOI)数据,采用统计归纳法对比分析公园内服务建筑设施的总体分布特征,以空间均匀度指标来衡量公园服务建筑设施空间布局的特征及游客获得设施服务的便捷度;分析各公园中各类别服务建筑设施的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指征;以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统计北京公园公共厕所的空间分布合理性.[结果]研究认为,北京公园的服务建筑设施总体缺乏,数量严重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公园之间水平差异度大.距市区较远的大尺度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服务建筑设施尤其缺乏,布局稀疏,大部分公园的设施集聚程度高,空间均匀度不够;餐饮建筑服务设施与购物服务设施的种类设置不合理;缺乏科教文化设施.[结论]研究认为长期以来对公园服务建筑设施建设的政策限制,已经影响了公园的游憩服务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了公园作为绿色综合体的城市功能复合属性,也制约了土地集约化高效利用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我国的城市更新和公园建设,应当制定灵活的公园服务建筑设施控制指标和管理体系,增加服务建筑设施种类,适度引入社会资本,主动引入科教文化服务设施,优化建筑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服务建筑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均匀度兴趣点公园风景园林

    不同炭化-活化过程杉木液化物碳纤维微晶结构演变及孔结构形成路径

    金枝曾珍赵广杰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揭示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ALWCFs)孔结构形成机制,探讨了不同炭化–活化过程杉木液化物碳纤维(LWCFs)微晶结构演变及孔结构形成路径.[方法]通过控制炭化温度(500~900℃)获得具有不同微晶结构的LWCFs,在800℃进行水蒸气活化,采用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氮气吸附仪分别考察了不同炭化–活化过程中LWCFs的元素组成、微晶结构和孔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LWCFs中碳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升高,氢、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ALWCFs碳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增加,氢、氧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减少.炭化温度的升高使LWCFs乱层石墨微晶轴向尺寸逐渐增大,结构更加致密,900℃时横向微晶发生了生长.在活化过程中,高的炭化温度显著促进了水蒸气对轴向微晶的侵蚀,且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侵蚀程度加重.活化20 min时,微晶横向尺寸显著增大,900℃炭化样品增长最为明显,进一步延长活化时间横向微晶结构无显著变化.孔结构数据表明:炭化温度的升高提高了ALWCFs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对微孔结构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活化时间越长,微孔结构增加越显著.低的炭化温度有利于活化初期中孔结构的形成,而900℃炭化样品初期中孔结构较少,但随着活化时间延长,微孔结构的逐步扩大导致了中孔结构明显增多.[结论]水蒸气对乱层石墨轴向微晶内部的侵蚀是形成ALWCFs微孔结构的主要途径,中孔结构在活化初期主要来源于水蒸气对晶体缺陷或初始孔隙处的活化作用,活化后期主要来自于初期微孔的逐步扩大.

    活性碳纤维木材液化物微晶结构孔结构

    外源酸催化对木材半纤维素热降解规律的影响

    雒翠梅王旭洁母军漆楚生...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温热处理可使木材半纤维素部分降解,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使用外源酸可降低木材半纤维素热降解温度,因此有必要明确其热降解规律.[方法]采用碱法分离的方式提取出杨木和杉木的半纤维素,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法研究引入外源酸条件下(两种外源酸AlCl3和H3PO4,每种外源酸的浓度分别为0.1和0.3 mol/L)半纤维素的热降解规律.[结果]碱法分离出的木材半纤维素,其红外谱图符合阔叶材和针叶材半纤维素的基本特征.经AlCl3和H3PO4处理后,相比未处理的半纤维素,羟基峰发生红移,且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显著降低.热重分析显示:两种外源酸预处理的木材半纤维素的起始降解温度(T5%)从200℃左右降低至95~150℃,且主要降解温度范围从200~300℃降低至100~150℃.在相同浓度下,AlCl3处理后半纤维素的T5%(150℃)大于H3PO4的(95℃).当AlCl3浓度增大时,半纤维素热分解速率加快,但T5%无明显变化.随H3PO4浓度增大时,半纤维素热分解速率和T5%均减小.相比未处理的杨木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199.68 kJ/mol)和杉木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231.12 kJ/mol),AlCl3和H3PO4处理后的热解活化能显著降低.在相同浓度0.3 mol/L的条件下,AlCl3处理后杉木半纤维素的平均活化能(112.31 kJ/mol)要低于H3PO4的(125.82 kJ/mol).[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两种外源酸均可显著降低半纤维素的热降解温度.总体来讲,AlCl3催化效果优于H3PO4,杉木半纤维素对H3PO4较为敏感.可根据针、阔叶材半纤维素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外源酸性介质作为催化剂,加速热解反应速率,从而为外源酸在木材低温热处理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磷酸路易斯酸催化针叶材阔叶材半纤维素热降解

    柠檬酸预处理杉木压缩变形固定及性能

    岑路梅林剑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速度材杉木利用价值,探究柠檬酸预处理和热压缩处理对杉木压缩变形的影响,从而改善其密度低、尺寸稳定性差和力学性能不佳等缺点.[方法]采用柠檬酸预处理和热压缩,通过调控柠檬酸质量分数和热压温度制备杉木压缩材,并测定压缩材的吸水回复率和吸湿回复率.采用应力松弛测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探究柠檬酸预处理杉木压缩材的变形固定机理,并表征杉木压缩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柠檬酸预处理杉木压缩材吸水回复率随着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减小后略微增加,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吸水和吸湿回复率最低分别为10.78%和1.38%.柠檬酸预处理过程杉木细胞壁组分产生微量降解,切断杉木细胞壁组分之间少部分连接而释放压缩过程产生的内应力.此外,柠檬酸可能与杉木中的少部分游离羟基酯化反应形成交联网络.在热压过程中,填充在木材细胞壁间隙中的柠檬酸酯化生成的聚合物在高温下发生软化并流动,促进了木材内应力的释放,最终固定杉木压缩材形变.杉木压缩材的密度随压缩率的增大而增大,并在压缩率为50%时达到最大值0.717 g/cm3,相较于未处理材密度提高了94.8%,同时其抗弯强度提高了70.6%,抗弯弹性模量提高了278.2%,硬度整体提高了52.5%.[结论]柠檬酸预处理能够较好地实现杉木压缩材的变形固定,杉木压缩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可为速生材杉木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柠檬酸杉木压缩材变形固定物理力学性能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