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气密度时空统计特性及对基本风压的影响——以山东省为例

    吴春冰王京学冀晓东姜谦...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本风压的确定对评估结构抗风中风荷载设计值尤为重要.空气密度是计算基本风压的基本参数之一,其取值受地貌和气候类型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研究空气密度时空统计特性及对基本风压的影响对风荷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文基于山东省123个气象站2005-2017年的气温、气压和风速资料,计算并统计分析空气密度的概率分布特性、随冷暖季及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并结合由Gumbel分布统计分析得到的设计风速,探讨了空气密度对基本风压的影响.[结果](1)全季空气密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呈双峰型,区分冷暖季后与Gamma、Weibull、Burr及GEV概率密度函数拟合精度有所提升,冷、暖季空气密度分布函数分别与Weibull、Burr函数拟合较好;(2)空气密度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3)在低海拔平原地区,冷季平均空气密度计算下的风压与固定空气密度1.25 kg/m3、考虑海拔对空气密度影响下的风压相差不大,在高海拔地区,固定空气密度1.25 kg/m3计算下的风压偏大;(4)对于山东低海拔平原地区,选取极值空气密度计算得到的基本风压较固定空气密度1.25 kg/m3、考虑海拔对空气密度影响的风压值大10% ~14%左右.[结论]该研究通过统计空气密度时空特性,并结合极值风速,探讨了不同空气密度对基本风压的影响,为结构设计中空气密度的选取提供重要参考.

    空气密度概率密度函数空间分布基本风压

    风沙环境下防风挡沙墙复变作用规律的风洞模拟

    闫敏左合君郭跃贾光普...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风沙防护是干旱环境下人类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关键工程问题之一,为探明不透风防风阻沙措施风沙运移的变化规律,筛选特殊风沙区域防护体系构建合适设置参数.[方法]采用风洞模拟对不同风向夹角条件下防风挡沙墙的气流速度场、风沙流结构以及沙粒阻截率/输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1)迎风侧模型4倍障高处始终为气流急剧变化的拐点,且不随着指示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当指示风速小于10 m/s,背风侧弱风区或静风区的范围随着指示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大于12 m/s则呈相反规律;同一指示风速作用下,随风向夹角的增大有效防护范围逐渐增加.(2)迎风侧积沙主要集中于近地表0~10 cm,平均占总输沙量的85.31%;45°、60°、75°与90°4种风向夹角条件下背风侧输沙量主要集中在20~30 cm高度范围内,分别占总输沙量的71.25%、88.75%、85.25%、86.00%.(3)背风侧0~10 cm高度层沙粒截留随指示风速的增加而增加,75°夹角时最大,平均为95.64%;10~30 cm高度层沙粒输导随着指示风速的增加有增大趋势,45°夹角时最大,平均为81.09%.[结论]指示风速的变化对防风挡沙墙气流速度场变化规律影响不显著,而对背风侧弱风区或静风区的范围影响较大,75°时有效防护范围最佳;迎风侧输沙量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背风侧随高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作为防风阻沙措施风向夹角应设置为75°左右.

    防风挡沙墙风速廓线风沙流结构复变规律风洞模拟

    '正午'牡丹染色体预处理方法优化和在核型分析中的应用

    李坤彦杜明杰钟原成仿云...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染色体核型信息是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亚组间远缘杂交育种是现代牡丹育种的重要方向.牡丹组植物染色体形态相似度高,远缘杂种的核型分析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预处理是影响染色体制片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改良预处理方法,提高染色体制片质量和效率,对获得牡丹远缘杂种准确的核型数据、研究牡丹远缘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正午'牡丹幼嫩花蕾中的雌蕊为材料,量化分析了4℃条件下不同预处理液和预处理时间对染色体收缩程度和分散程度的影响,统计了不同预处理效果下核型数据的差异.[结果]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或对二氯苯-α-溴萘混合液进行预处理,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4℃下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预处理36~72 h,或对二氯苯-α-溴萘混合液预处理24~48 h,可稳定获得大量收缩适度、分散良好的染色体制片.利用大量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获得了'正午'牡丹更多的核型信息:其核型公式为2n=2x=10=8m(2SAT)+2st(2SAT),随体位于第4、8、9、10号染色体短臂上,其中9、10号染色体上的随体比4、8号染色体上的随体更容易观察到.[结论]通过改进预处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正午'牡丹染色体制片质量和效率,获得更加丰富、准确的核型信息.本研究采用的量化方法能从染色体收缩程度和分散程度两个方面有效评价染色体制片质量,筛选出的预处理方法稳定、高效,为远缘杂种牡丹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进一步遗传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午'牡丹预处理染色体核型分析

    故宫养心殿墙体木柱缺陷状况无损检测研究

    张典于永柱管成王辉...
    12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古建筑墙体木柱部分或全部被墙体包裹,木柱与墙体接触部分易腐朽,检测操作空间差.通过对故宫养心殿墙体木柱缺陷状况的无损检测研究,探索墙体木柱缺陷状况无损检测评估方法,揭示墙体木柱腐朽存在的规律,为养心殿木柱修缮工作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木结构古建筑墙体木柱的无损检测和缺陷评估提供借鉴.[方法]以养心殿正殿、梅坞、东配殿、西配殿4座建筑中的68根墙体木柱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木柱的外露面、透风口或拆口,进行现场检测,内容包括外部缺陷检测、敲击检测、内部缺陷检测、含水率检测和树种取样;然后对现场检测获得的木柱尺寸、缺陷类型和尺寸、微钻阻力曲线等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评估每根被测木柱的缺陷情况,总结墙体木柱腐朽分布规律.[结果]养心殿墙体木柱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养心殿墙体木柱外部和内部缺陷的形式是不同的,外部缺陷的主要形式为外部腐朽和材料缺失,内部缺陷的主要形式为内部腐朽和空洞,而这两种缺陷的次要形式均为裂纹;对单根木柱而言,在横向截面上腐朽主要发生在木柱与墙体接触的区域,在纵向上腐朽主要发生在木柱底部,自下而上腐朽程度逐渐减轻;对全体木柱而言,双面外露木柱发生腐朽的概率较低,单面外露木柱发生腐朽的概率较高,完全被墙体包裹的木柱最容易发生腐朽.[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用于墙体木柱缺陷状况无损检测评估是可行的,墙体木柱的位置、被包裹程度和树种对其缺陷状况均有影响.

    养心殿墙体木柱缺陷腐朽无损检测

    IPBC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处理材抗流失性能

    韩利平王卿平张景朋蒋明亮...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探究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本研究建立IPB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对各处理材流失液中的IPBC含量进行测定,旨在确定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方法]采用紫外检测器及C18色谱柱(150 mm×4.6 mm(内径),5μm),通过对检测波长、流动相组成及配比、柱温及流动相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分析IPBC的色谱条件,采用外标法对IPBC标准溶液进行检测,进行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精密度、准确度等分析;参照国家标准GB/T 29905-2013《木材防腐剂流失率试验方法》进行流失试验,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各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结果]HPLC检测IPBC含量的色谱条件为:乙腈–水(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0 nm;IPBC标准溶液在5~80 mg/L浓度范围内,HPLC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4,标准偏差0.05%,变异系数0.50%,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99.5% ~100.4%;马尾松和辐射松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随着IPBC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马尾松的流失率为0.11% ~1.99%,辐射松的流失率为0.10% ~0.48%,毛竹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随着IPB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失率为3.11% ~7.08%;IPBC制剂处理材的平均流失率高于IPBC/PPZ-TEB复合制剂处理材的平均流失率;微乳D制剂处理材IPBC的流失率高于IPBC乙醇溶液处理材的流失率;经过木蜡油表面涂饰的IPBC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低于未涂饰的IPBC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结论]采用HPLC测定IPBC的含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用于IPBC的含量分析;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较好,其在马尾松、辐射松、毛竹处理材中的流失率均低于7.1%;通过与其他成分复合或木蜡油进行表面涂饰可以提高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

    木竹材IPBC高效液相色谱抗流失性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电动高枝杆锯研究

    张迎康峰王亚雄李文彬...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林木剪枝作业环节中,高枝杆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工具降低了林业工人爬树剪枝的风险.本研究对市场上典型的电动高枝杆锯进行人机工程学评价,针对其缺陷提出了一种增加可移动手柄的改进方案,通过对比实验来证明改进方案的有效性,为同类型工具提供改进思路.[方法]可移动手柄通过改变握持点到重心的距离,调节工具本身重量对手臂及全身的疲劳负荷.实验选取17名男性操作者,收集操作原有电动高枝杆锯过程中被试人员的心率,肱二头肌和掌长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握持距离和主观评价结果等数据来选择改进方案.同等实验条件下,对比改进后的实验数据,确定改进效果.[结果]改进前被试人员的心率增加比均大于18%,表明人体全身疲劳负荷过大.肱二头肌和掌长肌归一化的表面肌电信号分别高于20%和30%,呈现出局部肌肉高度疲劳特征.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计算得出改进前后的心率增加比,肱二头肌和掌长肌的归一化表面肌电信号,主观评价和握持距离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电动高枝杆锯可以允许操作人员利用可移动手柄自由调节双手间的握持距离,从而降低手臂及全身的疲劳负荷,最终使得操作舒适性得到明显提升.改进成本控制在百元以下,提高了普遍推广的可行性.

    电动高枝杆锯人机工程学表面肌电信号心率主观评价

    辽宁松材线虫病与中国其他疫区的差异性分析

    郑雅楠刘佩旋时勇吴昊...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松树病害,是我国近40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林业灾害.目前,该病害已经在我国18个省(市、区)造成了大面积的松树死亡.由于全国范围内的松材线虫病疫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不同疫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年均温度10℃以下的辽宁疫区与其他疫区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与其他疫区相比,辽宁疫区的松材线虫虫株耐寒性更强,且发现了新的寄主树种红松、樟子松和落叶松以及新的媒介昆虫云杉花墨天牛.这些差异不但给辽宁疫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而且增加了疫情继续向北扩散的风险.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符合辽宁疫区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的有效防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松材线虫病差异寄主树种媒介昆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