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自然森林景观空间结构参数化设计研究

    刘喆郑曦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现有近自然森林景观营造手段缺乏在设计阶段对群落空间结构的控制,制约了城市森林的营造效益.可以利用邻体相互作用的群落空间结构生成机制建立设计算法,实现近自然森林空间结构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基于树冠竞争指数构建设计竞争指数(DCI)作为近自然森林空间结构的优化规则,利用该规则开发包含植株生境适宜性预分布、空间结构迭代优化两个模块的设计算法.并参照北京市浅山地区天然森林群落特征,采用该算法对北京市青龙湖公园内的一处场地进行应用,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在应用情景中,该算法能够通过优化规则降低植株间的DCI,实现空间结构的优化,并根据预设的树种类型、适宜性和比例生成符合近自然森林景观特征的植株分布平面图.[结论]该算法能够生成符合近自然森林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设计群落,可以作为一种近自然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生成的辅助设计方法,但需要根据近自然指标进一步优化算法,积累近自然森林植物种类、形态特征和适宜性的特征参数,完善该算法对近自然森林群落的仿真程度.

    近自然森林参数化设计空间结构树冠竞争指数

    植物根系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影响

    王任重远张守红章孙逊闫婧...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绿色屋顶具有滞留雨水、削减和延缓洪峰等径流调控功能,但植物根系对其径流调控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根系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的影响,为绿色屋顶植物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在北京城区搭建的 3种不同根系特征植物(佛甲草、大花马齿苋、八宝景天)和无植被覆盖(对照)绿色屋顶的降雨产流和基质含水量动态变化监测,测定植物根长密度和根径等根系特征,定量分析植物根系对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的影响.[结果]含根系绿色屋顶基质的平均雨水滞蓄量比对照绿色屋顶高 2.1~4.1 mm,但平均产流时间较对照绿色屋顶提前6~10 min,平均峰现时间提前 9~26 min.在总根长密度相近的情况下,根茎较粗的八宝景天绿色屋顶的径流调控功能优于根茎较细的大花马齿苋绿色屋顶.佛甲草绿色屋顶的总根长密度和平均根径最大,其雨水初损占比最低,最易产流,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其径流调控效益相对其他两种植物的绿色屋顶下降更明显.[结论]植物根系可提高绿色屋顶基质的滞蓄能力,但会导致绿色屋顶产流提前;同时根系的径级分布也会影响绿色屋顶的径流调控功能.

    绿色屋顶根系特征基质雨水滞蓄能力径流调控

    基于纤维拔出研究木材胶合界面的断裂行为

    李振瑞李芸琪林兰英刘杏娥...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借鉴复合材料中纤维拔出方法探究木材/酚醛树脂(PF)胶合试件真实的界面剪切强度,分析拔出木条的断裂形貌和细胞壁层的破坏模式,为揭示木材胶合界面的断裂机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根据前期试验条件探索,分别制备得到两种类型木材胶合试件:早材木条/PF树脂和早-晚材木条/PF树脂.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平均界面剪切强度,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手段分析界面相内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形式、拔出木条的宏观断裂形貌、微观尺度细胞壁层破坏模式以及裂纹的萌生与扩散.[结果]载荷-位移曲线表明:拔出过程中木条/PF树脂界面相均发生脆性断裂,早材木条/PF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为(1.23±0.12)MPa,而早-晚材/木条/PF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为(3.66±0.11)MPa,约为早材木条的 3 倍.FTIR分析得出:木材与PF树脂聚合物分子间被证实发生化学交联反应,增强界面相黏结性能.SEM结果显示:拔出后埋入顶端早材木条试样的断裂类型为剪切破坏,而埋入底端早材木条的断裂类型为拉伸-剪切破坏共存;拔出后早-晚材木条试样的断裂类型以碎片化拉伸破坏为主.AFM图像表明:拔出后早材木条试样以跨壁层破坏为主,起始裂纹发生在厚度变化较大的相邻管胞壁的S2 层,随后沿着S1/S2 界面扩展;拔出后早-晚材木条试样晚材细胞S2 层起始裂纹同时沿着CML/S1 和S1/S2 界面扩展;此外,交叉场区域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外部拉力载荷使得射线细胞发生剥离或整体脱落.[结论]PF树脂在早材和晚材中渗透差异导致两种类型胶合界面的剪切强度差异,早材木条和早-晚材木条自身结构和性能的差异性是造成拔出后界面断裂形貌差异的主要原因.

    纤维拔出试验界面剪切强度界面断裂失效裂纹起始与扩展细胞壁层破坏

    大花序桉边心材酚类成分分布及鉴定

    罗佳马若克乔梦吉符韵林...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大花序桉边材和心材酚类物质在细胞结构上的分布情况及心材聚集主要酚类成分.[方法]以 9 年生大花序桉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表征边材和心材酚类物质的分布情况,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Q-Exactive-MS)鉴定木质部酚类成分及其分布.[结果]心材拉曼吸收强度明显高于边材,且细胞角隅处酚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胞间层和次生壁.进一步测定大花序桉边材和心材总多酚含量,心材中总多酚含量比边材高22.378 mg/g,表明心材形成过程中细胞角隅沉积了大量的酚类物质.通过UPLC-MS/MS首次从大花序桉木材的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了 21种酚类成分,主要包含酚酸和衍生物类、黄酮类、鞣花酸衍生物、葡萄糖衍生物和可水解单宁酸,提取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鞣花酸、鞣花酸-鼠李糖苷、没食子酸、鞣花酸-戊糖苷和甲基氯葡糖醇-O-甘露醇-葡萄糖.其中,心材的鞣花酸和没食子酸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边材,再通过定量分析可知鞣花酸在边材和心材的含量分别为 0.560、9.283 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 0.019、0.043 mg/g.[结论]明确了大花序桉心材形成过程中酚类物质聚集于细胞角隅中,且心材主要积累成分为鞣花酸.

    大花序桉心材边材酚类UPLC-MS/MS提取物

    林果类地下自密封压力注灌装置研究

    徐建伟罗海风阚江明李文彬...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林果灌溉作业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管、喷灌等)由于其水肥都灌于地表而易产生蒸发损失和盐碱化,亟需可有效对果树地下根部进行直接灌溉,同时保证水肥不会向地表溢出的装置和技术.[方法]根据实际运用场景,得到装置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款地下自密封压力注灌装置,该装置中通过压力自密封结构在工作中能够保证水肥不向地表溢流.应用此装置设计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选取土壤类型、供水压力和注水深度为影响因素,以注入量为目标进行试验,运用Origin软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试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究装置实际工作下适宜参数及各参数对注入量的影响.通过实际试验与得到的回归模型公式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单因素试验中,注入量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注水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多因素试验中,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常见土壤的适宜供水压力为 287 kPa,适宜注水深度为 30 cm,注入量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偏差小于 5%,模型结果可靠.[结论]该装置可以满足最初的设计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果树地下根部的直接灌溉,同时保证水肥不会向地表溢出.本研究的模型验证为后续该类装置实际运用和继续开发,以及地下压力注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林果灌溉地下注灌自密封压力注灌装置设计参数优化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