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分析

    赵欣张杰钟林东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北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保护对象,是我国北方红松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首个通过森林认证的自然保护区.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有助于提高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为生态功能区划布局,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货币化补偿政策提供价值评定依据.[方法]根据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从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3个维度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全面重新估算.[结果]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49366.42×104元/a,平均每公顷价值8.22×104元/a,高于已有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价值研究和全国森林的平均水平.按具体项目划分,生物多样性保护(36.80%)>涵养水源(21.34%)>保育土壤(19.88%)>固碳释氧(15.02%)>净化大气(5.61%)>累积营养物质(0.80%)>服务社会(0.39%)>社区发展(0.14%).[结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应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延续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可持续的源动力.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及保育土壤等生态功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研究

    张致义邱尔发谢晓阳辛琳...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结论]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冬季景观树种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华北地区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

    冯小杰刘国梁张伟孙向阳...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为精准提升土壤肥力质量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北京市副中心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方案,即不施肥(NF)、氮磷钾单施(MF)、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单施(GF)、氮磷钾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混施(MF+GF),每种施肥方案氮磷钾施入量均为N 10 g/kg、P2O51.5 g/kg、K2O 5 g/kg,分别在施肥后1、3、6、9、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结果]不同施肥方案下,土壤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和球囊霉素碳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肥后1个月达到最高,分别为0.98、5.03 g/kg和215.48 mg/kg.施肥1年后,土壤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可溶性碳、碳水化合物和球囊霉素碳含量均表现为在GF和MF+GF方案下最高,而土壤胡敏素碳含量则表现出在MF方案下最高.施肥对球囊霉素碳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有机碳组分,敏感性指数4.80% ~229.03%.MF方案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最不敏感,GF方案显著提高了土壤胡敏酸碳,胡敏素碳和球囊霉素碳敏感系数,MF+GF方案提高了土壤可溶性碳,富里酸碳和碳水化合物敏感系数.土壤球囊霉素碳与全氮和有效磷含量线性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7038和0.8676.土壤碳水化合物与硝态氮和速效钾线性相关性系数最高,分别为0.5246和0.5869.[结论]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碳组分均有影响,球囊霉素是有机碳组分最敏感指标,且与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线性相关性较强,可作为苗木施肥管理过程中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腐殖质碳组分非腐殖质碳组分敏感系数

    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形态模拟与弹性修复策略研究

    吴明豪李豪肖萌刘志成...
    12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自20世纪80年代断流以来,永定河下游河道被侵占、破坏严重,2019年和2020年永定河实施生态补水工作.本文选取永定河宛平湖至黄良铁路间河段,模拟不同生态流量和洪水脉冲流量设定下河流形态特征,目的是将补水流量变化与河流形态变化联系,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方法](1)运用Tennant法计算永定河下游生态流量,并选取3种不同等级的生态流量作为后续模拟输入;(2)使用CAESAR-Lisflood模型模拟3种生态流量和4种洪水脉冲流量下的形态特征.[结果](1)模拟得到3种生态流量下河道内年平均水面面积为439.29~462.74 hm2,水面高度在40~52 m之间,最大流速为1.49~2.24 m/s.河道内侵蚀区域面积为52.18~77.94 hm2,沉积区域为61.70~101.39 hm2.4种洪水脉冲流量下,河道内年平均水面面积为637.58~769.25 hm2,水面高度在42~55 m之间,最大流速在3.92~5.85 m/s之间.(2)根据不同河段的形态特征,河道内侵蚀/沉积区域范围和5年一遇洪水淹没范围,提出不同河段修复策略,并确定河道内弹性空间范围.[结论]在生态补水工作的促进下,研究河段以及整个永定河北京段断流河段的修复应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预留充足的河流空间,允许河道形态变化,发挥河道自我修复能力.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人工监测和策略调整,逐渐恢复断流区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及自然河流景观.

    生态流量情景模拟景观演变生态修复永定河

    NaCl对杉木中水分子扩散影响的机理研究

    赵东汪云燕赵健费利华...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NaCl的存在会改变木材中水分子的扩散行为,使水分子"易进入"或"难扩散",从而影响了木材的吸湿性和平衡含水率.研究其影响机理对含盐木质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制作了不同含盐率的杉木试件,开展吸湿与干燥试验,探究盐分对杉木中水分扩散的宏观影响规律;建立了杉木的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水分子进入含盐与不含盐两种模型的过程,以及水分子在两种模型中的扩散行为.通过平衡构型、相对浓度分布等参数分析水分子进入两种模型结果的差异;通过均方位移、吸附能、径向分布函数、氢键等参数分析两种模型中的水分子与纤维素分子、半纤维素分子、木质素分子等杉木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定性解释了盐分影响杉木中水分扩散的微观机理.[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杉木试件的吸湿速率随着含盐率的升高而增大;在含水率低于80%范围内,干燥速率随含盐率的升高而减小.MD模拟结果表明,水分子更容易进入含有NaCl的杉木分子模型中,但NaCl会抑制水分子在杉木分子模型中的扩散.模型中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NaCl与水分子间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但会降低水分子与杉木之间作用强度.[结论]NaCl使杉木对水分子的束缚作用降低,但其对水分子的强吸附作用导致了水分子"易进入"与"难扩散"现象.

    NaCl水分子扩散杉木分子动力学

    低共熔溶剂提取马尾松松针抗氧化成分的研究

    傅钰史璇张道明张锡宇...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马尾松松针富含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活性功能.通过对马尾松松针的低共熔溶剂(DES)提取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深度开发林下资源,获得与传统提取方式相比更加绿色环保、活性优良并且高效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马尾松松针中活性成分,首先通过对比提取效果对3种低共熔溶剂进行了筛选,进一步在选定的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葡萄糖)基础上,进行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提取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酚、黄酮得率为指标,响应面法优化主要工艺参数,对比提取物与传统醇提物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差异.[结果]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10 mL/g,超声温度为48℃,超声时间为60 min,超声功率为300 W.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7.387%,黄酮得率为10.377%,回归模型拟合良好,与醇提物相比,低共熔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醇提物.[结论]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的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得率显著高于普通醇提法,通过显著性分析比较得出DES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醇提物.该方法绿色环保,可实现高效提取马尾松松针成分,并充分保持其生物活性,在提升马尾松的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马尾松低共熔溶剂黄酮多酚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