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木毒蛾氨肽酶N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林健聪孙悦刘用垄王锦达...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氨肽酶N(APN)是昆虫中肠一类重要的Bt受体蛋白,Bt细菌产生的Cry毒素对昆虫的毒杀作用机理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但是普遍认为毒素与Bt受体蛋白的结合是产生毒力的必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龄期组织中的表达对木毒蛾APN1基因进行研究,为后续研究APN基因家族、其他Bt受体蛋白及Cry毒素作用机制提供有益补充.[方法]以木毒蛾中肠cDNA为模板,对木毒蛾APN1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学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木毒蛾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木毒蛾APN1基因的全长DNA,命名为LxAPN1.LxAPN1序列全长为3159 bp,ORF为3054 bp,编码1017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LxAPN1与舞毒蛾的LdAPN1高度同源,在N-端都具有信号肽,都具有锌结合位点HEXXH(X18)E以及保守区域GAMENWG,在末端具有GPI结合位点;LxAPN1在木毒蛾卵期无表达,在所有幼虫阶段中均有表达,幼虫期过后LxAPN1表达量锐减;LxAPN1在肠道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头部和表皮.[结论]LxAPN1在木毒蛾中肠被成功克隆,LxAPN1与LdAPN1高度同源,并且在进化树的分布上也极其相近,推测两者的APN1功能上近似;LxAPN1在木毒蛾2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并且在6龄幼虫肠道中表达量最高,肠道高表达与LxAPN1作为Bt受体在木毒蛾中肠发挥作用息息相关.

    木毒蛾Bt受体氨肽酶N克隆

    舞毒蛾LdOR2基因克隆及对CO2胁迫下的行为反应

    王建国王建军曹传旺孙丽丽...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克隆了舞毒蛾的气味受体基因LdOR2,并阐明该基因在舞毒蛾各发育期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CO2浓度胁迫下的行为响应,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下舞毒蛾的嗅觉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文库筛选克隆出LdOR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特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LdOR2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以及不同CO2浓度(397、550和750 μL/L)下的表达水平,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不同CO2浓度下LdOR2基因沉默后舞毒蛾的行为学反应.[结果]舞毒蛾LdOR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45.76 kDa,理论等电点为8.22;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舞毒蛾LdOR2与黏虫MsepOR24和双委夜蛾AdisOR21亲缘关系较近,并聚为一类;RT-qPCR结果显示,LdOR2在舞毒蛾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雌蛹中表达量最高,雄成虫中表达量最低;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雌、雄触角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 < 0.05),但雌、雄虫触角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明显.高CO2浓度下LdOR2基因表达量降低,其中,550 μL/L和750 μL/L条件下雌虫触角中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21%和29%(P < 0.05),雄虫触角中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43%和7%(P <0.05).LdOR2基因沉默后,舞毒蛾雌、雄成虫对丁香酚和顺-3-己烯-1-醇的趋向性减弱,而在高浓度CO2处理条件下,舞毒蛾沉默体对7种挥发物的反应率均有所下降.[结论]舞毒蛾LdOR2在其气味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O2浓度变化通过调节舞毒蛾LdOR2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对气味的敏感性.

    舞毒蛾LdOR2克隆表达CO2浓度气味受体RNA干扰行为反应

    桉蝙蛾幼虫触角及胸腹体表感器形态及分布特征

    胡平杨秀好杨振德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感器形态、类型、数量、分布特征,探究桉蝙蛾幼虫触角及体表感器与其蛀道生活的适应性.[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桉蝙蛾4龄幼虫触角、胸部及腹部体表感器的形态特征并分类,结合测量、统计分析和等比例绘图,分析感器数量和分布特征.[结果]桉蝙蛾幼虫触角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末端,共有8对感器,分别是3对刺形感器、4对锥形感器和1对栓锥形感器,推测其感器类型能满足幼虫感受化学及机械刺激的需求.胸腹部体表的感器类型是Bohm's鬃毛及刺形感器;其中刺形感器分3个亚型,基部至中部均为螺旋状;刺形感器Ⅱ型最独特,外壁具有刺状突起,推测其在幼虫的机械伸缩及防御上起作用.[结论]桉蝙蛾幼虫触角及体表感器类型与其蛀道生活相适应,该结果为桉蝙蛾幼虫寄主选择与适应研究提供基础.

    桉蝙蛾幼虫触角体表感受器

    核桃缘吉丁成虫的取食选择行为及机制

    崔亚琴宗世祥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核桃缘吉丁成虫对核桃、苹果和山楂这3种植物在取食选择和取食量上的差异,并分析植物挥发物的组成与含量,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核桃缘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提供了依据.[方法]测定核桃缘吉丁成虫对核桃、苹果和山楂叶片的取食选择和取食量,采用动态顶空法收集这3种植物的枝叶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的测定,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比较核桃缘吉丁对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核桃缘吉丁成虫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选择和取食量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对核桃的取食选择性最高且取食核桃叶片,对苹果和山楂的选择性较低,且存在不取食现象.从核桃、苹果和山楂的枝叶挥发物中,共收集到45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类5种、酯类8种、芳香烃类3种、萜类18种、醛类2种、醇类4种和酮类5种.在行为反应测定中,莰烯对核桃缘吉丁雌雄成虫均具有明显的趋向反应,而乙酸冰片酯、癸醛和桉叶油醇这3种单体化合物仅对雄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效果.[结论]核桃可作为核桃缘吉丁成虫补充营养的寄主植物,该成虫不取食苹果和山楂.莰烯、乙酸冰片酯、癸醛和桉叶油醇对核桃缘吉丁成虫具有一定的吸引效果,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枝叶挥发物成分在核桃缘吉丁成虫寄主植物识别与选择的阶段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桃缘吉丁取食选择植物挥发物行为反应

    现场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水体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韩文涛胡克娇赵婉凝李松卿...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由于森林病虫害频发,大量化学农药用于病害虫防治.而农药残留进入水体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因此,拟建立一种新颖的实现现场处理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环境水体中的农药进行检测.[方法]称量0.4992 g柠檬酸、0.4056 g磷酸二氢钠、0.2184 g碳酸氢钠和0.1800 g己酸钠,研磨混合均匀,使用压片机压制成泡腾片待用.将吸油棉裁卷为2 cm高度和60 mg/cm密度的圆柱体,填装入过滤柱,手动制成聚丙烯吸油棉过滤柱.将10 mL样品盛于注射器中,加入泡腾片,待完全反应后,经自制过滤柱过滤,200 μL乙腈洗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最佳条件下,该方法在5 ~ 500 μg/L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具有良好的线性.按照3倍信噪比和10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和定量限,检测限为0.22 ~ 1.88 μg/L,定量限为0.75 ~ 6.25 μg/L.加标回收率在88.2% ~ 11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5% ~11.8%,富集倍数在65 ~ 108之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可转换亲水性溶剂的泡腾片辅助现场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了环境水样中的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该方法不需要使用用电设备,能够实现样品现场预处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转换亲水性溶剂泡腾片辅助现场分散液液微萃取自制过滤柱拟除虫菊酯类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