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IS空间技术和MaxEnt模型预测川西松材线虫病入侵风险

    许格希余荣兵杨昌旭刘怀君...
    10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松材线虫在我国主要以松墨天牛和云杉花墨天牛为传播媒介,感染林木后常导致森林毁灭性破坏.预测松材线虫病入侵风险不仅对森林保护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还关乎我国生态安全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方法]本文基于川西理县 24个云杉花墨天牛和 55个枯死松树(云杉花墨天牛羽化前载体)地理分布点以及 20 个生物与非生物因子数据,利用GIS分析工具和最大熵模型(MaxEnt)对该县云杉花墨天牛适生区和枯死松树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通过MaxEnt软件内建的刀切法剖析影响云杉花墨天牛适生区与松树分布区的主要因子.考虑到松材线虫病发生至少需同时具备传播媒介(云杉花墨天牛)和载体(松树)二要素,将云杉花墨天牛适生区和枯死松树分布区数据进行加权求和,预测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潜在分布区,评估其入侵风险.[结果]研究发现MaxEnt模型对云杉花墨天牛适生区和枯死松树分布区的预测工作特征曲线的下面积值分别为 0.993 和 0.969,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为优,可用于松材线虫病潜在入侵风险预测.松材线虫病潜在入侵风险评估发现距居民点1.5 km内、年均气温为7.8~10.1℃、最湿季降水量为345~358 mm时松材线虫病潜在发生风险最高.模型预估理县松材线虫病潜在发生高风险区面积为 10 616 hm2,沿道路呈带状分布于各乡镇,占县域针叶林总面积 7.1%.[结论]基于GIS空间技术和MaxEnt模型有助于预测川西林区松材线虫病入侵风险.但是,随着经济建设与气候变化,川西松材线虫传播与发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应加强居民点、公路沿线松材线虫及其传播媒介的监测,完善防控应急预案,保障川西林区生态安全.

    松材线虫MaxEnt模型ArcGIS入侵风险理县川西林区

    内蒙古防沙带生态空间网络结构演变

    张启斌李倩
    11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生态空间网络具有保障生态过程、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当前有关研究多针对潜在生态空间网络展开,对现状生态空间网络的研究较少.基于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现状生态空间网络,分析其结构的演变特征,为优化网络结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防沙带为研究区,首先以空间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 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和 2020 年多种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以核心区为节点,以连接桥为边构建了研究区实际生态空间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中的度、度分布、直径、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多种拓扑结构指标研究了实际生态空间网络的结构演变特征.[结果]研究区景观组分以核心区和连接桥为主,30年间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 32.13%和 28.72%,其次为边缘、孤岛和环,其中核心区在不断减少,孤岛逐渐增多.30年间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平均度在 20.01 至 39.98 范围内波动,度分布幂律特征明显,幂函数指数呈上升趋势.网络直径从 1990年的 24下降到 2020年的 17,平均路径长度从 1990 年的 4.20 上升到 2020 年的 5.14.30 年间连通子图平均数量为 61个,且呈现增加趋势,连通子图规模平均为 33.35,呈下降趋势.网络具有极强的度度相关性,度与聚类系数之间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结论]30 年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为无标度非层次同配小世界网络.网络不均匀性较强但有降低趋势,网络局部连接紧密,社团结构明显,但跨社区的长距离连接正在减少,网络正逐渐分裂为互相孤立的多个子图,网络整体连通性有所下降.研究区景观格局的优化可通过建设跨区域的生态廊道、增加各个社团间的连接等措施进行.

    内蒙古防沙带生态空间网络结构演变复杂网络分析

    基于糠醇改性的木材细胞壁孔隙变化对水分的影响

    王凯清周子懿马尔妮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分析木材细胞壁与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了糠醇改性前后木材细胞壁在典型水分状态下物理环境(孔隙)的变化规律和细胞壁水分的结合状态.[方法]以速生青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糠醇改性改变木材细胞壁水分存在的物理环境,分别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法考察绝干状态下改性材的微观形貌、改性剂分布、官能团和孔隙结构,并利用差示扫描热孔计法和二维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低湿、气干、高湿和纤维饱和状态下改性前后木材细胞壁物理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细胞壁水分的结合情况.[结果]糠醇改性后木材的质量增长率、体积增长率分别为 35.1%和 12.6%,并伴随细胞壁增厚现象.改性后木材细胞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降低了29.9%、35.3%,糠醇树脂堵塞了木材细胞壁的部分孔隙.从低湿状态到纤维饱和状态,未处理材和改性材孔体积均呈现增加趋势,未处理材细胞壁孔径分布极大值从 3.41 mm3/g增加到 5.65 mm3/g,增加了 65.7%,糠醇改性材细胞壁孔径分布极大值从 2.99 mm3/g增加到 4.63 mm3/g,增加了 54.9%.在不同水分状态下,糠醇改性材的细胞壁孔体积均低于未处理材,并且在高湿环境下,水分对木材细胞壁孔体积影响更加明显.随着相对湿度升高,未处理材和糠醇改性材的含水率都增加,但是糠醇改性材含水率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未处理材,吸湿性降低.含水率增加,未处理材和糠醇改性材细胞壁水分T1/T2 值降低,水分移动性增加.糠醇改性材中两种细胞壁水分的T1/T2 值远高于未处理材,进一步说明糠醇改性改变了木材细胞壁的物理环境,限域空间束缚增加使得水分子移动性降低.[结论]经糠醇改性后,糠醇树脂进入木材细胞壁并发生原位聚合,造成在绝干、低湿、气干、高湿、纤维饱和状态下,改性材细胞壁孔体积均低于未处理材,并且在高湿度状态下,孔体积表现出更大的增长率.物理环境的变化造成木材细胞壁容纳水分的空间减少,同时,水分子受到细胞壁的物理束缚增加,移动性降低.

    木材细胞壁木材水分相互作用糠醇改性孔隙结构

    基于少样本学习的森林火灾烟雾检测方法

    贾一鸣张长春胡春鹤张军国...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决由于森林火灾烟雾数据集样本量小、样本特征分散、烟雾图像占比小等特点导致的林火烟雾检测模型识别效果差、准确率低等问题,实现快速、准确识别检测森林火灾烟雾.[方法]针对少样本森林火灾烟雾图像数据集的样本特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森林火灾烟雾图像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训练阶段采用数据增强方法,扩充训练数据的数量同时降低过拟合风险;然后设计特征提取模块与特征聚合模块,在特征提取模块中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并探讨引入的合适位置,使模型更多地关注火灾局部特征,解决烟雾图像少造成的信息缺失问题;在特征聚合模块中使用FPN-PAN模块对图像的深层与浅层语义信息进行特征融合;最后,设置检测头模块输出实验结果.利用测试准确率、召回率、误报率、检测率和F1 值等评价指标在少样本公共数据集和自建火灾烟雾少样本数据集上测试本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在数据增强阶段同时增加马赛克数据增强和多尺度变换,可以得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在特征提取模块的第 4个卷积模块后面添加 1处多头注意力机制的模型性能最好.相较于现有的元学习长短时记忆网络、匹配网络和轻量级目标检测网络等方法,本方法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具体表现为准确率达到了 98.79%,召回率 98.28%,检测率97.33%,误报率仅为6.36%.[结论]与现有的火灾烟雾检测模型相比,本方法具有更好的判别能力和泛化能力.

    森林火灾烟雾检测少样本小目标特征提取多头注意力机制

    超声波-半仿生法提取桑叶黄酮及其活性的研究

    张锡宇黄瑜石统帅赵海桃...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桑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旨在获得充分保持桑叶黄酮活性的新型制备方法,为桑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半仿生法提取桑叶黄酮,考察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 4 个因素对桑叶黄酮得率和DPPH·以及OH·的平均清除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桑叶黄酮提取工艺,评价桑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桑叶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 30 mL/g、提取总时间 97 min(3 个阶段的时间比例为 1∶2∶2)、超声温度 49℃、超声功率 400 W,黄酮得率为(38.23±0.42)mg/g,自由基平均清除率为(57.04±0.97)%.桑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1.081±0.130)g/L和(1.204±0.190)g/L.超声波-半仿生法比单一超声波法提取桑叶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强,比单一半仿生法提取桑叶黄酮的得率高.[结论]采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桑叶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有抑制作用,与单一提取法相比,超声波-半仿生法提取桑叶黄酮具备更高的生物活性和得率.桑叶黄酮可开发为高糖人群调节血糖的产品,超声波-半仿生法可为工业制备桑叶黄酮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

    桑叶黄酮提取半仿生响应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