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汇量驱动因素

    梅雪松董灵波陈冠谋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汇量及其驱动机制,为提升该地区的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第7次和第8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获取的264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考虑林木生长、枯损、进界和采伐4个碳库,分别从林分、气候、多样性、土壤、地形和采伐6个方面选取24项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量化了各指标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汇量的影响.[结果](1)2005—2010年间,该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平均碳汇量为(1.17±0.71)t/(hm2·a).(2)逐步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60、0.60 t/(hm2·a)和0.45 t/(hm2·a),表明所建模型精度较高.模型筛选出的变量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郁闭度、土壤全氮、土壤全钾、优势木平均胸径、年平均降水量、坡度和林分平均年龄.(3)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变量对林分碳汇量的路径系数依次为Shannon-Wiener指数(0.462)>郁闭度(0.357)>优势木平均胸径(0.313)>土壤全氮(0.286)>土壤全钾(-0.142)>年平均降水量(-0.107)>坡度(-0.069).[结论]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木平均胸径、郁闭度和土壤条件是影响碳汇量的重要驱动因子,可在后续经营中通过合理抚育间伐或冠下补植来调整林分的树种组成、郁闭度和土壤肥力,以达到提升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汇功能的目的.

    森林经营碳汇量兴安落叶松影响因子逐步回归结构方程模型

    吉林蛟河不同树种储水量分配特征与预测模型

    李昊岩Liu Guoling张春雨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吉林蛟河12个乔木树种整株及各组分含水率和储水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各树种最优储水量预测模型,探讨不同树种储水量随森林发育阶段的变化,为该地区森林树种储水量估算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12个树种不同器官含水率和储水量占比的差异,并通过多重比较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应用肯德尔秩相关分析法,以胸径(D)、树高(H)、D2H为模型自变量,整株及各器官储水量为因变量,构建多种形式的储水量预测模型,并通过模型决定系数、参数显著性以及赤池信息准则筛选最优模型.结合林地信息,计算不同发育阶段树种的储水量.[结果](1)12个树种器官平均含水率顺序为树叶>树根>树枝>树干.除千金榆外,其余树种在各器官储水量分配上普遍呈现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的趋势.随胸径增大,树枝储水量占比增大,而树干与树叶的储水量占比减小,树根储水量变化不显著.(2)12个树种的储水量预测模型均为对数函数形式,不同树种器官的最优模型自变量各异.(3)随着森林演替,单位面积乔木的储水量和生物量均增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储水量占比和含水率在器官间与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储水量与树高、胸径之间存在种间特异性,且不同器官储水量占比随胸径增长呈现不同变化趋势.所筛选的储水量最优模型均为对数函数形式,其中单树种储水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而全树种模型更适用于估算区域性储水量.本文阐明了吉林蛟河树木水分状况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加深对生态系统动态过程的理解,并为该地区森林树种储水量的精确估算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参考.

    含水率储水量储水量分配储水量预测模型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红松和紫椴个体生长的影响因素

    张萌范秀华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红松、紫椴为研究对象,探究叶性状的种间差异,不同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邻域竞争、初始胸径、叶片性状)与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对树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Welch-ANOVA方差分析量化红松、紫椴叶性状的种间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估性状间的相关性;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计算不同因素对红松、紫椴生长速率的相对影响.[结果]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紫椴;紫椴的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显著高于红松.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呈正相关;紫椴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坡度对红松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红松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邻域拥挤指数、坡度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对紫椴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海拔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年均生物量生长量均有显著负效应.[结论]红松、紫椴叶性状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两物种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紫椴的生长受初始胸径、海拔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海拔越高,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红松的生长受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和坡度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邻域拥挤指数、坡度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

    森林经理红松紫椴年均生长量初始胸径地形因子叶性状种间差异

    北京维管植物系统发育区系地理研究

    李文贺赵志荣赵乾龙王清春...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北京市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与其系统发育结构类型,为北京市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植物区系研究中引入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搜集整理北京市全域及各区植物名录、植物分布数据库和14个保护地的本底调查资料,构建野生维管植物系统发育树.计算系统发育多样性,并统计类群丰富度,明确北京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通过计算净相关指数探究北京市各区和多个保护地的植物系统发育结构.计算了各保护地两两之间的系统发育相似性指数,并基于物种组成相似性与系统发育组成相似性对14个保护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1)北京市植物区系组成完整,包括了全球维管植物所有大分支类群.(2)具有较高海拔山地的区,如延庆、门头沟、密云、怀柔、房山,表现出较高的类群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3)各区和保护地的属、种类群多样性与其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相关,但其系统发育结构均为非随机型.其中怀柔、门头沟和密云三区具有离散的系统发育结构类型.(4)基于物种相似性与系统发育相似性的聚类分析均无法区分位于太行山系与燕山山系的保护地.(5)14个山地自然保护地中,小龙门、百花山、喇叭沟门、雾灵山等地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较高,其中雾灵山和喇叭沟门的系统发育结构为离散型.[结论]北京市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山地,其中延庆区、门头沟区、密云区的植物多样性最高.14个保护地中,小龙门、百花山具有最高的类群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值得重点关注.雾灵山和喇叭沟门系统发育结构较为发散,能够为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较高保护效益,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太行山系与燕山山系的植物区系在北京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别.

    北京市系统发育多样性维管植物区系学保护地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背景下光核桃的潜在分布区和生态位变化

    张淑宁包文泉敖敦赵光华...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光核桃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为光核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根据光核桃的216条地理分布数据,结合11个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调用ENMeval程序包优化后的最大熵值模型(MaxEnt)模拟我国光核桃潜在分布区在未来3种气候条件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使用ecospat软件包分析光核桃气候生态位变化,以确定影响光核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1)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可准确预测光核桃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分布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较高海拔地区,总面积约为360711.8 km2,其中拉萨河谷、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干热河谷等地为光核桃高度适生区;(2)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光核桃适生区整体呈向西南收缩趋势,生境适宜度总体呈下降趋势;(3)影响光核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气温年较差、等温性和海拔,光核桃未来时期与当前时期生态位的重叠率随气候变化加剧逐渐降低.[结论]随着未来气候变化,我国光核桃适生区将向纬度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进行迁移,光核桃气候生态位也将与当前生态位逐渐分化,温度和海拔是影响光核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应在当前和未来环境适宜度均无显著变化的区域设立保护地,以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同时也可避免人类活动对光核桃资源的进一步破坏.

    光核桃MaxEnt模型潜在分布区生态位气候变暖

    3种玉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冯潇田玲尹群贾忠奎...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天女木兰、望春玉兰、红花玉兰'娇红2号'的生长和生理变化,揭示3种玉兰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理,评价3种玉兰的抗旱性,为干旱地区引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3种玉兰的2年生盆栽播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处理水平(土壤相对含水量80%~90%(CK),60%~70%(T1),40%~50%(T2),20%~30%(T3)),干旱胁迫50 d后分析生长、生理等19个指标的变化.[结果](1)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T2、T3)显著降低了3种玉兰的地径和各器官生物量增长量,显著增大了望春玉兰和红花玉兰'娇红2号'的根冠比(P<0.05);重度干旱胁迫下(T3),红花玉兰'娇红2号'的株高和各器官生物量增长量显著高于望春玉兰(P<0.05);(2)与CK相比,T1处理时红花玉兰'娇红2号'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他干旱水平3种玉兰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3种玉兰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干旱加剧逐渐增加,T3与CK均存在显著差异;望春玉兰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天女木兰和红花玉兰'娇红2号'脯氨酸含量随干旱加剧呈上升趋势;3种玉兰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干旱加剧变化规律不同,天女木兰过氧化物酶活性T2处理最高,望春玉兰和红花玉兰'娇红2号'T3处理最高.(3)红花玉兰'娇红2号'T1处理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最高,较CK分别高出2.67%、1.94%、3.09%,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随干旱加剧逐渐降低;重度干旱胁迫(T3)显著降低了天女木兰和望春玉兰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P<0.05).(4)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玉兰抗旱性强弱为天女木兰>红花玉兰'娇红2号'>望春玉兰.[结论]干旱胁迫影响了3种玉兰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活性,使叶片细胞结构受损,植株生长缓慢,但植物能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自身保护酶活性来抵御干旱,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综合各指标可知,天女木兰抗旱性最强,望春玉兰最弱.

    玉兰干旱胁迫生长特性生理特性隶属函数法

    毛乌素沙地黑沙蒿群落多尺度呼吸的季节动态和影响因素

    王天娇刘鹏翟树琛李鑫豪...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观测尺度呼吸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特别是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理解多尺度呼吸作用的影响机制,以期提升跨观测尺度呼吸模型模拟精度.[方法]在宁夏盐池选取典型黑沙蒿群落,于2022年5—10月,在固定样地原位连续监测黑沙蒿叶片、土壤与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即Rl、Rs与Re),拟合呼吸与温度、水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多尺度呼吸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1)观测期内,Rl主要受温度调控(R2为63.5%),温度敏感性(Q10)为1.48,Rl日均值最大为5.96μmol/(m2·s),出现在7月;Rs和Re季节变化均受水分调控(R2分别为44.4%和50.9%),Q10分别为1.23和1.08,Rs和Re最大日均值均出现在8月,分别为2.94μmol/(m2·s)和4.07μmol/(m2·s).(2)温度-水分双变量经验模型对Rl、Rs和Re的解释能力相较于单变量模型提升程度有限,平均R2分别增加了0.09、0.05和0.02.(3)水分条件是不同观测尺度呼吸温度敏感性是否趋于一致的关键因素.当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时(相对土壤含水量WRE<0.4时),Rl、Rs和Re对温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Q10分别为1.34、0.63和0.84;当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WRE≥0.4),Rl、Rs和Re对温度的响应趋于一致,Q10约1.8.[结论]不同观测尺度呼吸季节变化的调控因素存在差异,而双变量模型对提升不同观测尺度呼吸模拟的精确性作用有限,充分考虑不同观测尺度以及同尺度水分条件的差异是未来准确模拟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呼吸作用的关键.

    黑沙蒿生态系统叶片呼吸毛乌素沙地温度敏感性土壤呼吸

    坝上地区典型防护林水源涵养功能对林分结构的响应

    崔悦闫冰李治学范明远...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坝上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探究典型防护林林分结构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该地区防护林的抚育管理与林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坝上地区御道口林场3种典型防护林(樟子松林、华北落叶松林、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胸径、树高、林龄、密度、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等林分结构指标,通过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进行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性能的测定,运用冗余分析探究防护林结构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1)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枯落物层厚度、蓄积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大于纯林,其中总枯落物厚度差异显著(P<0.05).(2)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都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土壤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在0~30 cm土层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樟子松林,在30~60 cm土层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3)冗余分析表明,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林分密度和树高对不同防护林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影响显著,而树高和林龄对不同防护林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影响显著(P<0.05).[结论]3种防护林中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最好的分别是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林,林分密度、树高和林龄可以较好地解释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本研究对坝上地区生态平衡维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坝上地区林分结构水源涵养冗余分析枯落物水文土壤

    短期使用污泥产品对汞在土壤-国槐树体迁移和积累的影响

    陈玲朱坤彭祚登熊建军...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城镇生活污泥产品中重金属汞(Hg)在土壤-国槐树体中的迁移和积累,探讨国槐幼苗对Hg胁迫的响应机制,明确污泥产品在国槐幼苗抚育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以国槐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个污泥使用量梯度(0、2、4 kg/m2)和4个取样时间(40、80、120、160 d),将处理分为移栽国槐组和纯土壤组,探究土壤Hg含量的动态变化,进一步研究Hg在国槐根系和叶片的富集迁移规律、亚细胞分布特点及赋存形态.[结果](1)随污泥产品使用时间增加,土壤Hg含量显著降低,在种植国槐植株土壤中添加污泥产品,短期内土壤Hg含量显著低于纯土壤.(2)污泥产品用量、取样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国槐根和叶中的Hg含量有显著影响.污泥施用40和160 d国槐根系和叶片对Hg的吸收显著高于未施污泥组,使用污泥产品前期会促进Hg在根、叶间的转移,后期抑制.污泥产品的低施用量可以显著增加国槐生物量从而提高对Hg的积累量.(3)在国槐根、叶中,Hg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两者总占比超过90%.(4)国槐根系和叶片中Hg的残渣态占比最大,分别占比57.2%~59.7%和52.6%~69.0%.[结论]国槐可以应对低施用量污泥产品带来的Hg胁迫,主要途径为细胞壁固定、液泡区隔化以及将Hg转化为低活性形态贮存.

    污泥国槐亚细胞分布化学形态

    城市热岛强度对不同叶片质地绿化树种叶片水分相关性状的影响

    徐景亮朱济友闫香如徐程扬...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两种不同质地叶片水分相关性状对城市热岛的响应,揭示不同质地叶片对城市热岛的适应方式是否有所区别.[方法]在北京市4个典型热岛强度地块中,以常见纸质叶和革质叶绿化树种为对象,研究与树木水分过程相关的叶脉、气孔性状以及叶表皮厚度的变化.[结果](1)纸质叶的叶脉密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最大气孔导度、上表皮厚度在强热岛区相对于强冷岛区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叶脉直径在强热岛区相对于强冷岛区表现出减小的趋势;(2)革质叶的叶脉密度、叶脉直径、气孔长度在强热岛区相对于强冷岛区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气孔密度、最大气孔导度、上表皮厚度在强热岛区相对于强冷岛区表现出减小的趋势;(3)不同质地叶片表现出了不同的水分相关性状相关性,但两者均表现出气孔密度与最大气孔导度呈正相关(p<0.05),两种质地叶片通过调整水分相关性状之间不同的关系来适应城市热岛的胁迫.[结论]城市热岛会显著影响树木叶片的水分相关性状,不同质地的叶片应对城市热岛环境所采取的适应策略有所区别.纸质叶采取了加大水分供应,提高蒸腾作用,帮助植物体降温的策略;革质叶采取了提高水分的运输,减小蒸腾水分耗散的策略.两种叶片质地树种的叶脉与气孔均存在协同进化的现象.对于处于较高热岛强度的城市公园,应参考水分相关性状等指标选择耐高温树种,并且在高温季节采取加大灌溉量和人工降温等措施.

    热岛效应叶片质地叶片水分相关性状权衡策略城市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