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极端温度指数在中国地区基于ETCCDI指数新结果的CMIP5模式输出

    李灵珊
    10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新的数据集对由气候变化与监测指数专家团队(ETCCDI)定义的温度极端指数TX10p、TN10p、TX90p、TN90p、CSDI、WSDI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这6个指数都是基于百分位数的指数,通过半参数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计算而得.我们在超出率序列中去除了自相关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计算分位数时的独立性条件.我们利用参与多模型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19种全球气候模型,在历史和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 2.6、RCP4.5、RCP 8.5模拟了6个指数的变化.根据新的结果,中国的高温事件在未来有持续上升趋势,而低温事件有减少趋势.到21世纪末,在RCP26、RCP4.5、RCP8.5情景下,TX90p、TN90p和WSDI会显著上升,而TX10p、TN10p和CSDI会下降.在中国,低温事件频率下降最大的区域是东北地区,而高温事件频率上升最显著的区域是华南和西南地区.

    ETCCDI指数CMIP5半参数分位数回归百分位数指数典型浓度路径

    基于Fu-Liou模式的气溶胶对中国、印度2011-2014年地表太阳辐射影响的研究

    乔岩张晶薛文晧周丽花...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Fu-Liou辐射传输模式,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模拟有无气溶胶2种条件下的地表辐射情况.模型结果使用基线地表辐射观测网(baseline surface radiation network,BSRN)地面观测站点进行验证.结果证明,研究区内所有站点的相关性系数平方R2均在0.6以上,整体R2达到了0.81,相关程度较高,模型模拟结果与观测较为一致.比较2组模拟结果显示,2011—2014年间气溶胶导致研究区总辐射量减少18.81W·m-2,散射量增加14.94 W·m-2.其中中国地区散射辐射增加12.79 W·m-2,印度地区散射辐射量增加23.21 W·m-2.AOD高的地区,云量较少则散射辐射增加较为明显,云量较多则散射辐射的增加量明显减少.

    气溶胶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直接辐射效应

    华北地区夏季严重臭氧污染事件及气象要素分析

    薛文晧张晶周丽花乔岩...
    12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6月中旬,华北地区经历了持续的臭氧污染事件.华北地区55个城市的8h臭氧质量浓度均高于160 μg·m-3,一些主要城市臭氧质量浓度甚至超过200 μg·m-3.在这段时间内,臭氧柱质量浓度、PM2.5和PM10质量浓度也发生了增长.为了分析气象因素对于臭氧的影响,本文按照温度的不同划分为2个时期.此外,为了定量的分析该影响,结合气象参数建立了一个综合气象因子评估模型.结果显示,臭氧质量浓度和气象评估因素的相关性R在北京,天津和唐山分别为0.694、0.803和0.755.同时,根据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气团的变化.最后,结合2014—2018年的人为排放源分析了该时间段华北地区夏季臭氧的变化趋势.在北京、天津及唐山地区,线性回归的斜率分别为0.422、0.160和0.887.此结果表明,这3个城市近5年来6月份的臭氧质量浓度均有显著的增长.

    光化学污染高温臭氧气象因子

    长三角地区气溶胶对辐射和降水影响的分析

    陆天蔚张晶乔岩薛文晧...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气溶胶对辐射和降水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004—2014年该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辐射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季节尺度确定了对辐射和降水影响最大的气溶胶成分.研究发现:2004—2008年,AOD在春、夏季明显上升(0.260·(10 a)-1、0.066·(10 a)-1),辐射在春季明显上升(20.4W·m-2·(10 a)-1))、夏季明显下降(-41.4W·m-2·(10 a)-1)),降水在夏季明显上升(4.6mm·(10 a)-1)、冬季明显下降(-1.7mm·(10 a)-1);2009—2014年秋季AOD明显下降(-0.126·(10 a)-1),辐射和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2004—2014年辐射在春、夏季受云量和气溶胶共同影响,2004—2008年秋、冬季辐射主要受AOD影响,2009—2014年秋、冬季辐射与云量相关性更高.各季节沙尘、海盐气溶胶的AOD小于总AOD的20%,但其对辐射和降水影响更大.春、夏季对辐射影响最大的气溶胶分别是细模态沙尘和细模态海盐;降水在春、夏、冬季均受沙尘气溶胶影响最大.

    AOD辐射降水

    唐古拉冰芯包裹气体氧稳定同位素气候环境指示意义

    徐陈鹏李久乐王宁练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钻取自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冰川190 m冰芯上部的99.5m序列进行了多参数指标的分析测试.以常规阴、阳离子的季节性变化、结合冰芯记录的1963年β活化度峰值和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深部冰体定年模型,建立了99.5m冰芯的年代学序列.结合冰芯钻取点的成冰作用过程分析,明确了冰芯包裹气体与同层位冰体间不存在年龄差异,冰体年龄即为冰芯包裹气体年龄.基于此年代学结论和冰芯年代学结果,将冰芯包裹气体氧稳定同位素值(δ18 Oatm)与大气中δ18Oatm本底值、冰体气泡含量、冰芯氧同位素和全球太阳辐射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揭示了唐古拉冰芯包裹气体δ18Oatm值变化对区域气候环境影响下冰川表面融化强度变化的指示意义,冰川表面融化强度越强,冰芯包裹气体δ18 Oatm值越低.

    青藏高原冰芯包裹气体氧稳定同位素气候环境

    土地利用和侵蚀过程对土壤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李琦时鹏杨倩毕直磊...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选择3种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灌木林地、草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37Cs示踪技术分析了坡面尺度土壤侵蚀程度的变化,明确了土壤重金属(Mn、Cr、Zn、V、Ni、Cu、As、Co)在流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坡面侵蚀速率变化与土壤重金属再分布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总体上为“强烈侵蚀”,最大侵蚀速率高达10 853.56 t·km-2 ·a-1.灌木林地和草地为“轻度侵蚀”.坡耕地Cr和As含量较高,而V、Mn、Zn、Co、Ni、Cu在灌木林地和草地含量较高.坡耕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与侵蚀速率相反,侵蚀严重的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少,侵蚀微弱的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侵蚀作用下坡耕地中Cr、V、As、Co和Zn容易发生顺坡迁移流失.土地利用变化和侵蚀过程对坡面土壤重金属分布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重金属面源污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土壤侵蚀137Cs示踪重金属

    基于InfoWorks ICM的济南市少年路暴雨内涝模拟研究

    黄子千庞博任梅芳程涛...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InfoWorks ICM模型对济南市少年路区域进行洪涝过程的精细化模拟,探寻城市内涝形成规律.选用2013年7次典型内涝积水过程的区域水位站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并研究了不同重现期和雨型的设计降水对区域积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率定期积水深度的最大实际偏差、相对偏差和时间偏差分别为-0.04 m、15.79%和-20 min;检验期积水深度的最大实际偏差、相对偏差和时间偏差分别为-0.06 m、16.67%和27 min.通过4个重现期和3种雨型的设计降水模拟发现,暴雨重现期的增加会导致积水面积和最大积水深度随之增加;而雨峰位置滞后会导致积水面积偏大,但对最大积水深度影响较小.

    InfoWorksICM暴雨内涝重现期雨峰位置

    余姚杨梅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牛海林高益波胡波刘强...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余姚市43个自动气象站多年气象观测要素资料,以及100m×100m分辨率DEM数据、土壤质地和酸碱度数据,根据杨梅生长习性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综合筛选出区划评价更加全面的9个指标,运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气候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的精细化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构建了杨梅农业区划指数模型,将余姚市杨梅栽培适宜度划分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3个等级,生成了余姚市杨梅精细化农业区划图.结果表明:余姚大部地区可以栽种杨梅,但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并不大,仅占11.75%,主要集中在姚东北部丘陵和姚西丘陵地带;南部山区由于海拔高、温度条件差,不适宜杨梅的种植.

    余姚杨梅精细化农业区划指数模型层次分析法

    信息动态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