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掺杂量子自旋霍尔态后所形成超导的平均场计算

    侯迪莎郭文安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给出了对易面t-λ模型详细平均场理论和计算的结果,特别是给出了平均场相图。研究表明,掺杂纯的量子自旋霍尔(QSH)态后可获得2种结论:1)相互作用强度较弱时,QSH态和超导态之间可发生一级相变;2)相互作用强度较强时,系统经过一个连续相变进入2相共存区,并发生QSH态消失的一级相变。计算结果表明,平均场理论虽然体现了对称破缺相的特征,但是其忽略了涨落,致使其得到QSH态与超导态共存的错误结论,从而使得平均场理论无法准确描述因拓扑激发所引起的相变。

    量子强关联量子自旋霍尔态超导掺杂平均场计算

    光电调控的磁性WSe2超晶格中的自旋和谷极化输运

    罗国忠
    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磁性WSe2超晶格系统,探讨了非共振圆偏振光与栅极电压及其对隧穿、谷极化及自旋极化的影响;发现了单层WSe2的弹道输运操纵,以及基于磁性WSe2的NM-FM-NM结的周期性阵列量子输运的调控。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势垒的数量,圆偏振光临界值可消除透射能隙;圆偏振光和栅极电压可视为一个透射阀,也可用于控制自旋和谷极化的敏感旋钮。发现了在WSe2超晶格中的克莱因隧穿是自旋-谷相关的;自旋-谷极化可以利用栅极电压和圆偏振光来调整和转换。

    磁性WSe2超晶格圆偏振光栅极电压自旋输运谷极化输运

    超亮超新星光变特征和供能机制的统计分析

    董晓菲刘良端高鹤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计了 91颗贫氢超亮超新星的光变特征,并结合3种供能模型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以探究实际观测对其能源机制的约束。结果显示:这些超亮超新星在g波段的平均峰值绝对星等为(-21。34±0。8),上升和下降时标分别分布在7~79和14~114 d,并呈现显著正相关;模拟结果表明磁星和相互作用机制都可能为大部分超亮超新星供能,在相互作用模型中,基于壳层分布假设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符合得更好。国内各大巡天项目(如CSST、司天工程)未来将探测到更多高红移超亮超新星,以期为相关科研人员深入了解宇宙中的恒星演化和爆炸过程提供重要数据。

    超新星光变曲线毫秒磁星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心理学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刘冬予骆方屠焯然饶思敬...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数据收集和分析入手,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趋势和潜在问题;梳理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心理学分支学科诸如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和消费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心理测量学等的发展与应用;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为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范式变革所提供的技术支撑;探讨了数据驱动研究的局限性及大数据样本的有偏性,以及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与心理学交叉融合的学科路径与未来融合的前景,以期为推动心理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交叉、双向赋能、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大数据多模态数据机器学习交叉融合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及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谭锬柯柏怡梁前进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周期是真核生物实现细胞分裂与增殖、从母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连续过程。真核细胞通过蛋白质水平的周期性调控完成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周期的紊乱常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细胞周期进程中一种主要的调控方式,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影响其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相关分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状态的改变犹如"分子开关",精细地控制着周期进程和细胞分裂系列事件。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多位点磷酸化机制研究是磷酸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合评述细胞周期调控进程中部分重要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机制,总结了近年来细胞周期领域中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方面的新发现、新突破,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蛋白质磷酸化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蛋白质磷酸化蛋白激酶细胞周期蛋白去磷酸化蛋白磷酸酶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郭玉佳刘世梁董玉红郝放...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和脆弱加剧等问题备受世界关注,生态修复成为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生态修复的成效评估是确保生态修复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并为改进和完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国内外关于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数量日益剧增,但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对研究领域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演变的认识不足。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文献进行发文作者、发文机构、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1996-2023年,国内外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其中国际文献数量增长更快;2)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发文量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国际上发文量较多,北京林业大学在国内发文量较多;3)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1996-2005、2006-2015和2016年及以后,它们分别对应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早期探索阶段、体系完善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4)国内外文献的关键词重合度和同步性均不高,相较之下,国际研究更加多元化,但国内近2年研究主题有所拓展,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和多尺度综合评价。

    CiteSpace生态修复成效评估评估方法知识图谱评估指标

    广东省水资源-能源-粮食网络特征分析

    洪思扬程涛王红瑞邓彩云...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对水资源-能源-粮食(WEF)依赖程度高,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合理配置WEF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广东省2007、2012、2017年的WEF资源网络模型,通过探索网络拓扑性质,挖掘网络关键节点和关键路径,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关注对象。结果表明:1)广东省WEF资源网络具备小世界属性,能源网络的小世界属性较强,水资源网络较弱,关键节点和关键边的调控均会对WEF资源网络形成较大影响;2)农业(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食品和烟草,化学产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建筑,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关键节点具备较大点强度,其资源调控对广东省水资源、能源、粮食的节约效应显著;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建筑,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在WEF资源网络中处于枢纽位置,其资源节约效应可快速传递至整个网络;4)农业→食品和烟草、农业→纺织品、食品和烟草→住宿和餐饮等边频繁出现于WEF资源网络的关键路径之中,改变其资源流通量,可显著改变所在关键路径甚至整个WEF资源网络的流通量。

    水-能源-粮食资源网络关键节点关键路径广东省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耦合协调格局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窦睿音赵银芳李开宇焦贝贝...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厘清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和城市建设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流域多维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MinD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方法测算2009-2020年不同尺度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并利用Tobit模型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总体缓慢上升。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由高到低排序为下游、中游、上游;社会高质量发展效率缓慢下降,由高到低排序为上游、下游、中游;生态高质量发展效率快速上升,由高到低排序为中游、上游、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效率平稳波动,由高到低排序为中游、上游、下游。2)黄河流域全域、上游和中游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多系统耦合协调整体属于较协调状态,下游整体属于接近协调状态。3)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科技投入强度、科技产出水平、能源消耗强度、环境规制、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保障和城镇化水平等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多系统耦合协调,在不同流域段的影响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发展效率多系统耦合协调影响因素黄河流域

    雄安新区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研究

    宋香静乔雅君张九天常影...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积极适应气候变化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腹地的国家级新区,其气候安全对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尤为关键,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综述了学者对雄安新区的气候变化形势预估,识别出雄安新区面临高温、暴雨洪涝等气候风险。总结得出:随着未来人口大规模增加与产业布局更新,人口暴露度增加、水资源承载力受限及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认识及能力不足等方面是雄安新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此分析,未来雄安新区应立足于"千年大计"的战略定位,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强调以人为核心,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机制,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适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风险韧性策略雄安新区

    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来源及其降低途径

    郭悦张文青刘浏周雪婷...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准确预估未来时期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中的15个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在未来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和典型浓度路径组合情景下,量化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和降水预估的不确定性。然后使用DT(daily translation)方法,对CMIP6模式输出数据进行偏差校正。通过对比DT方法前后不确定性的大小,讨论偏差校正方法在降低气温和降水预估不确定性方面的潜力。结果显示:DT方法校正结果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对于气候预估不确定性,从长期来看模式不确定性占据主导地位,而情景不确定性和内部变异性的贡献相对较低;DT方法对于降低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效果较好,其中模式不确定性降低最多,对情景不确定性的大小影响不大,但影响了不确定性的相对贡献大小。综合来看,利用DT方法进行偏差校正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预估不确定性。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气候变化对高寒区水循环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气温降水偏差校正不确定性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