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CI遥感土壤水在东北粮食主产区表征干旱的准确性评估

    姚晓磊鱼京善李占杰宋皓...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长时间序列土壤湿度数据集在国内缺乏验证和应用的问题,利用东北粮食主产区1992-2013年土壤10cm表层实测站点数据,采用2种评估方法,即皮尔逊相关绝对法和干旱判断吻合度相对法,对欧洲空间局气候变化倡议(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CCI)的土壤湿度数据集,融合遥感土壤水数据产品在东北粮食主产区表征干旱的准确性进行评估.2种分析结果表明,CCI遥感土壤水在判断东北粮食主产区干旱事件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东北粮食主产区内表征干旱的有效指标开展农业干旱评价研究.

    ESACCI遥感土壤水农业干旱准确性评估中国东北

    森林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响应上的调节作用

    曹乐瑶周涛罗惠李铮...
    240-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讨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森林覆盖率对这种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站点的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有正有负,正响应多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不同月份、不同时间尺度均有分布,负响应多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于冬、春季及短时间尺度干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森林的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正响应上起着调节作用,不同等级的森林覆盖率会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值限制在不同的范围内,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最大值会逐渐减小.研究揭示了森林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响应上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为森林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气候干旱森林生长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森林覆盖率

    京津冀城市外向度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研究

    王新星徐培玮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外向度和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协调模型,计算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的外向度和发展水平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根据计算得出的耦合协调度指数的高低将13个城市划分为4级.结果发现:京津冀城市外向度和发展水平二者并非同步发展,13个城市外向度均小于发展水平;二者的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水平总体较低,区域差异明显.

    要素流动外向度发展水平耦合协调京津冀地区

    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王小敏徐冉张文新
    254-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秩相关系数、GIS可视化以及ESDA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发现:1)2000-2012年13a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从失调阶段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变化呈现一定的时序特征.2)18个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地区间协调发展度差距大,且有扩大趋势,空间分异明显.3)河南省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但逐渐呈现空间弱化的态势,空间负相关增强.4)高值区主要位于豫西北部,低值区集中分布在豫东南塌陷区.

    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河南省

    基于EOF和HHT的多站点降雨场随机模拟方法研究

    周凌峰孟耀斌逯超伍甘霖...
    263-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希尔伯特谱分析的降水发生器EHS.该模型首先对原始降雨场进行高斯隐变量转换,转换后的标准化降雨场随后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A),提取出主要空间模态和对应的主成分时间序列.对主成分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希尔伯特谱分析(HAS)可以得到不同特征周期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及其对应的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利用随机相位法仿真各项IMF分量,对模拟得到的IMF分量进行EMD重构、EOF重构和高斯隐变量反操作,即可得到多站点降雨模拟场.本文以月降雨量均值、月降雨量标准差,空间相关系数、空间连接度、自相关系数为指标,利用湘江流域实测的降水数据,通过与现有多站点降水发生器MulGETS的比较,评估多站点降水发生器EHS的性能和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多站点降雨发生器EHS能很好地模拟湘江流域的降雨,重现历史降雨场的统计特征.该工具可为水文水环境模型、生态模型等提供数据支撑.

    多站点降雨模拟主成分分析经验模态分解时域法频谱法

    几种典型地表类型反照率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参数化研究

    薛华柱张国东周红敏王锦地...
    272-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反照率对地表能量平衡、气候模式和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季节和下垫面影响,地表反照率呈现一定的时序变化特征,刻画这种变化特征可以为地表反照率估算提供背景信息,有利于提高反照率反演精度.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致力于分析地表反照率时序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但分析仅限于某一特定区域的一种或几种地表类型,同时对反照率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还缺少参数化研究.本文使用美国通量观测网络AmeriFlux观测数据资料,利用该网络站点分布范围广、地表类型丰富的特点,选取其中代表性较强的站点观测数据,分析了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草地、农田4种典型植被类型地表反照率的时序变化特征.发现各植被地表类型反照率呈现“U”形年内变化特征,在植被生长季,落叶阔叶林、农田、草地3种地表类型反照率均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而常绿针叶林地表反照率变化不明显.利用统计方法分别建立了地表反照率与LAI和NDVI的参数化模型,结果显示;2种估算地表反照率的参数化模型均能较好反映植被生长过程中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特征,与地面实测数据相比,计算得到的地表反照率具有较高的精度;2种参数化模型估算得到的反照率一致性好,相关系数为0.721 9.该参数化方案可为地表反照率的进一步估算提供背景参考模型.

    反照率地表类型时序变化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参数化

    中国典型区域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适用性评价

    李雯陈文凯周中红高娜...
    284-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震灾害生命损失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了国内51例地震的人员死亡数据,并对5类具有代表性的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M<5.S级地震,5类模型的多数评估结果基本都在合理范围内;5.5≤M<6.0级地震,5类评估模型结果误差较小H在合理范围内的模型为基于震中烈度和适用特定区域的模型;6.0≤M<7.0级地震,5类模型的多数评估结果不在一个数量级;M≥7.0级地震一般需采用特定适用范围的评估模型和专家经验参与,才可能会得到相对准确的评估结果,但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2)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不适用于城市直下型地震生命损失评估,对于此类地震5种模型的评估结果都出现了较大偏差.3)在空间上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存在分区现象,评估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快速评估适用性评价中国

    1992-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扩展过程和驱动分析

    朱磊岳嘉琛陈诗音黄庆旭...
    29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利用支撑向量机完善了京津冀城市群1992-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扩展指数分析了城市扩展过程,并采用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因素对城市扩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1992年的1 662.8 km2增长到了2016年的9 092.5 km2,年均增长速度为7.3%.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扩展以边缘型为主.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扩展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扩展的相关性最高.地理区位因素和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城市扩展的重要因素,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应重点关注空间格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走集约发展之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夜间灯光数据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景观扩展指数驱动力

    图版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