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颖深紫外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陆静李成颖吴立明陈玲...
    380-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在光刻、微加工及高分辨光电能谱仪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将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按其结构基元的几何特点分为π共轭体系(硼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和非π共轭体系(磷酸盐、硫酸盐和硅酸盐)2大类,并总结和讨论了各类材料的晶体结构、线性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以及设计合成策略.希望能为探索新一代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提供有益的帮助.

    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π共轭基元非π共轭基元非线性光学性质

    城市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需水量分析

    王晨阳成晓龙申超李锡鹏...
    390-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河道与塘库交错、季节需水存在差异等特点,对河道部分的需水提出了综合生态水力学法,将河道功能要求转化为水力约束条件,通过河道水力模拟得到生态流量;对塘库部分的需水流量,采用功能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河道与塘库水力联系分析,综合确定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补水流量.本文以成都市九道堰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别计算得到河道与塘库不同季节生态需水量,确定了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补水流量.研究结果对于城市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补水量的确定,以及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生态需水水生态修复九道堰城市河道塘库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以西宁市为例

    戴一华刘志锋王一航杨志鹏...
    399-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宁市为例,基于宜出行和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POI)2类常用大数据以及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3种常用分类方法,开展了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数据与方法组合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精度,确定了提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的最优数据组合方式和分类方法.并基于分类结果对西宁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基于POI和宜出行数据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获取的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71.25%,Kappa系数为0.62.主要原因在于综合POI和宜出行可以更加充分地反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而神经网络可以有效综合多源大数据的信息.因此,基于多源大数据和神经网络为快速有效地获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城市土地利用大数据兴趣点宜出行机器学习

    利用超高阶重力场模型检测水准测量粗差的方法研究

    杜向锋陈智伟左智刚
    41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水准测量仍然是高精度高程控制测量的首选方法,本文针对目前水准测量粗差缺乏有效检测方法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超高阶重力场模型的粗差检测方法.以2个控制网为例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EGM2008与EIGEN-6c4重力场模型均具有较高精度,应用上述2个模型计算的A、B测区测段粗差显著水平系数K满足三等限差K的比例≥78%,满足四等限差K的比例≥95%,显然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为水准粗差检测提供了可能性;2)该方法应用于水准粗差检测效果良好,水准粗差越大,粗差检测的成功率就越高;3)采用移去-恢复法计算模型正常高后,该方法粗差检测的成功率有所提升.

    地球重力场模型水准测量高程转换粗差检测

    黑龙江北部边境样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刘丹璩路路李琳娜
    417-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黑龙江省北部边境24个县市为样带,基于1995、2015年2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空耦合角度对样带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林地-耕地转换为例,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样带以耕地面积增长、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区中的大兴安岭区、小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耕地面积的增加速度逐渐加快,相应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速度逐渐加快.林地-耕地类型的转移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空间上集中分布在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北部的农林交错区;2)相对于自然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林交错区的林地-耕地转移的影响更大,主要受人口增长、产量增收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林耕转换的主导因素与驱动机制差异,将林地-耕地转移的典型县市划分为人口主导型、产量主导型和经济效益主导型3种地域类型.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驱动因素北方边境样带地理探测器黑龙江

    一种基于游憩时长的水景观满意度评价方法——以北京市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例

    孟耀斌宋昊政张东妮张媛...
    424-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水景观满意度指标,以游客的实际游憩时长tR与期望游憩时长tRexp之差表达.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tRexp,利用调查数据获取游客在公园内的行为参数并通过仿真获取tR,然后根据公园水体水质与游憩时长的统计关系对tR进行了调整.研究发现:1)水要素偏好明显受职业影响;2)在开阔水面景点的停留时长与多重因素有关;3)感官水质与总游憩时长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水景观满意度中的职业因素、水质因素等对于改进我国北方城市水环境建设具有直接参考价值;作为一个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开放性的整体论指标,本文提议的水景观满意度指标,可用于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成效评价.

    水质水景观满意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游憩获得感

    洄游鱼类坝下集群的水动力学特征与行为预测

    马卫忠安瑞冬李敏讷李嘉...
    43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藏高原某高坝工程为案例,重点关注鱼类在坝下洄游过程中,生境水力学条件的变化及生态行为学响应.通过综合采用生态调查、原位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识别鱼类集群效应与上溯路线,解构鱼类集群喜好水深、流速和紊动强度.通过对3-6月过鱼季节典型运行工况的反演,提出适宜鱼类洄游需求的生境水力学条件,实现对过鱼设施效果定量评估和对鱼群行为的预测.

    鱼道进口上溯轨迹坝下集群生境水动力学生态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