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半球中高纬植被聚集指数遥感产品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的案例研究

    高歌焦子锑王晨霞尹思阳...
    386-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聚集指数(clumping index,CI(Q))是表征植被冠层聚集程度的重要结构参数,由于其定量化研究起步较晚,导致对CI季相变化特征的研究不充分,结论争议较大.为此,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MODIS CI产品,从北半球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特征敏感区,在13个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类型中,优选了 84个高质量的代表性像元,开展典型像元CI季相变化特征的案例研究.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对比,提出改进的动态阈值法,结合离散Fourier变换方法,分别提取不同地类的生长季开始时间(start of season,SOS)及生长季结束时间(end of season,EOS),最终建立北半球中高纬度各地类生长季与休眠期的经验Q.结果表明:CI具有较为明显的物候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特征,甚至能够识别出耕地的一年两熟迹象,但相对于NDVI相对稳定的季相变化特征,大部分地类的CI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其中,SOS和EOS多分别在第100和第300天左右变化,生长季则多维持在200 d左右;提取物候特征参数的最佳阈值随提取时期、地物类别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提取SOS和EOS的最佳阈值多集中在40%~80%和80%~90%;经验Q呈现出针叶林的聚集效应最强,耕地的聚集效应最弱的特征.本研究对于揭示不同地类CI季相特征及相关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证据和参考.

    聚集指数时间序列植被物候MODIS

    中国耕地重心迁移特征及气候适宜性评价

    祝培甜马永欢陈霈弦李蕾...
    397-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中国耕地空间格局与气候适宜性变化,基于耕地、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重心迁移模型和生态位模型,对中国耕地重心迁移变化特征及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我国耕地重心向北迁移112 km,水田重心向东北迁移260 km,水浇地重心向西北迁移116 km,旱地重心向东北迁移90 km.2)耕地降水适宜性从我国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积温适宜性从我国南方向北方逐渐降低,青藏高原积温适宜性程度最低,气候适宜性从我国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3)水田的降水、积温和气候适宜性均为较适宜面积大,水浇地的降水和气候适宜性均为一般适宜面积大,积温适宜性为较适宜面积大,旱地的降水、积温和气候适宜性均为一般适宜面积大.4)耕地气候适宜性整体处于下降趋势,降水较适宜和不适宜耕地面积增加,极适宜和一般适宜耕地面积减少;积温极适宜和不适宜耕地面积增加,较适宜和一般适宜耕地面积减少;气候不适宜耕地面积增加,极适宜、较适宜和一般适宜耕地面积减少.建议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水田等优质耕地,并根据气候条件开垦耕地和退耕,从而对耕地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保护.

    耕地重心气候适宜性生态位模型耕地保护

    "适宜-开发"视角下雄安新区特色小镇发展类型探究

    蔡雅涵邓雅文蒋卫国
    405-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适宜-开发"视角,以雄安新区22个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建立主客观综合评价体系,通过"适宜-开发"匹配度和四象限图划定特色小镇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程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以3大县级行政驻地为中心从内向外逐级递减;2)开发程度与适宜程度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低水平区域集中在淀中片区,高水平区域分布在淀北和淀东片区;3)22个特色小镇可划分为11个"高适宜-低开发"型、4个"低适宜-低开发"型和7个"低适宜-高开发"型,表明雄安新区特色小镇开发程度普遍处于较高水平,适宜程度则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

    特色小镇雄安新区适宜性评价空间自相关

    基于生态网络的黄河上游(四川段)水源涵养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刘世梁王清波缪驰远董玉红...
    418-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黄河上游四川段水源涵养功能及修复潜力评估的基础上,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识别黄河上游四川段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水源涵养能力由南至北逐渐降低,水源涵养修复潜力等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北部;MSPA识别的核心区主要位于若尔盖县和石渠县,占总面积的44.04%,形成由3个等级的生态源地和3个等级的生态廊道组成的黄河上游四川段生态安全格局;整个生态网络均集中于研究区中北部,东西部和南部生态网络分布较少.基于生态网络进行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可为黄河上游四川段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水源涵养修复潜力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生态网络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环境动态评估

    朱国梁黄庆旭段晓宇侯怡鸣...
    427-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产品,利用区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ndex,CEI)评估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2000-2020年城市环境动态,并基于Kruskal-Wallis(K-W)检验和Mann-Whitney U(M-W U)检验区分不同城市范围内环境动态的差异.研究发现,2000-2020年京津冀城市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环境动态类型为相对改善和改善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8.1%和28.4%.2000-2005、2005-2010和2010-2015年这3个时间段环境退化、相对退化区域的面积之和均>90%,而2015-2020年环境改善和相对改善的面积分别占比50.8%和41.7%.在这一过程中,PM2.5质量浓度的降低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主要作用.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的老城区、新城区和城乡过渡带三者的环境动态差异显著,其中老城区以环境改善为主(66.5%),新城区和城乡过渡带的环境动态类型则多为不变(45.6%和49.3%).在未来,要继续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治,特别注重生态基础较差、环境持续退化地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要避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开发和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新城区.

    城市化城市扩展可持续评估环境可持续性城市可持续性

    中国内陆沿海地区1986-2015年极端气候指数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乔世荣徐霞黄奕钦
    438-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86-2015年气象数据、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集,计算了典型极端气候指数和生态系统脆弱性,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NPP以及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中国内陆沿海地区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不同生态系统脆弱性对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15年,中国内陆沿海地区呈现偏暖的趋势,平均温度上升1.2℃,具体表现为暖昼时间(Tx90p)、暖夜时间(Tn90p)呈增加趋势,冷昼时间(Tx10p)、冷夜时间(Tn10p)则呈减少趋势,每日气温极值(TXx、TNx、TXn、TNn)呈增加趋势,气温日较差(DTR)呈降低趋势,夜间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日间;极端降水呈现南增北减的空间分布特征.2)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出显著的地理空间差异性,脆弱性最高的地区位于北部,东北地区中部以及华北地区存在明显的高脆弱性区域,具体表现为该区域恢复力较低.3)极端气候指数与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性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日夜温差(DTR)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呈显著正相关.

    中国沿海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极端气候净初级生产力(NPP)

    基于GEE和Sentinel-2影像的杭州城市湿地精细化分类研究

    潘宸侯浩唐伟蒋卫国...
    447-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使用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面向杭州城市湿地类型进行遥感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湿地类型精细化分类时,相比于使用单一特征信息分类,多特征信息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精度,最优特征组合包括传统光谱特征、红边光谱特征、变换特征、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其总体精度为81.2%,Kappa系数为0.75;不同特征信息对于不同湿地类型的提取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光谱特征对于滩地和养殖池的识别非常有利,而红边光谱特征和变换特征分别对草本沼泽和湖泊的识别更为有效.此外,红边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组合有利于运河/水渠的识别.通过特征对比实验可为湿地精细化分类的案例研究提供参考,湿地分类结果可为杭州城市湿地信息的遥感识别提供数据支撑.

    GoogleEarthEngine(GEE)云平台Sentinel-2影像随机森林算法湿地精细化分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