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文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文汇
保健文汇

月刊

保健文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期饮食护理方法用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黄玉姿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期饮食护理方法用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探究.方法:将68例来我院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12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按照硬币两面法准则将68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分期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后评价护理效果及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饮食护理方法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具有积极作用,既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又能降低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临床应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分期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情况

    李志琴程颖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4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样本.按照入院时间分为普通组和早期活动组,普通组按照一般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早期活动组除了普通的护理程序外还辅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活动.通过观察患者情况并比较两组重症监护时长、使用呼吸机依赖性、住院总时长、发生使用呼吸机导致的相关性肺炎等其他疾病情况.结果:早期活动组重症监护时长、使用呼吸机依赖性、总住院时长都比普通组时间短,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活动组使用呼吸机导致的相关性肺炎等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远比普通组低33.72个百分点,早期活动组愈合明显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活动有效促进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愈后效果情况,减少患者使用呼吸机使用的依赖性、减短重症监护时长和降低使用呼吸机导致的相关性肺炎等其他疾病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

    早期康复活动呼吸衰竭患者康复影响

    心血管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教学对策分析

    姜丽胡琳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教学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心血管外科120例患者以及60名实习护士,分析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同时随机将60名实习护理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分别给予常规教学、安全隐患预防教学,对比两组安全隐患知识掌握质量.结果:心血管外科安全隐患总发生率为6.67%,其中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医疗设备因素均属于影响原因.对比两组教学质量,观察组单项分数、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教学满意率,观察组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心血管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理因素以及医疗设备因素,需结合隐患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教学,提升实习护士知识掌握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率.

    心血管外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教学对策

    睡眠护理管理对脑梗塞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分析

    姜艳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睡眠护理管理对脑梗塞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例数为80例,纳入对象符合以下要求: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科室为神经内科;确诊为脑梗塞.研究展开方法为对比分析研究,以分组形式(对照组和研究组)实现对比,确保两组患者人数相等且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研究方法为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研究方法为睡眠护理管理,研究结束后统计所有患者观察指标(睡眠质量、生命质量、住院时间)并进行组间对比,以达到评价护理管理效果的目的.结果:组间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评分在护理前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4.33±3.37)d、(12.39±3.14)d,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睡眠护理管理的实施有着理想效果,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因此可进行应用及推广.

    脑梗塞睡眠护理管理病情康复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鲁为山陈晟赵强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组(n=50)和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组(n=50).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组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孔胸腔镜术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相当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但单孔胸腔镜手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水平.

    单孔胸腔镜手术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安全性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卵巢癌的效果

    刘艺查静雅游娟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卵巢癌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80例卵巢癌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行腹部彩超,研究组行阴道彩超,对比两组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卵巢癌检查效果显著,同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具有临床使用与推广价值.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

    景莉萍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方法:以我院40例AIP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MRI检查.结果:CT、MRI均可清楚显示患者胰腺实质、形态、胰腺外脏器信号、密度改变.MRI主胰管狭窄、胆管狭窄、假包块检出率(37.50%、30.00%、42.50%)均显著高于CT(15.00%、2.50%、20.00%)(P<0.05).结论:在AIP鉴别诊断中,CT、MRI均可发挥一定指导作用,但后者的临床实践价值更高.

    诊断MRICT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分子影像设备PET/CT成像系统的技术进展

    董昕俣赵占娟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对于疾病的认识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现代医学诊断并非是单纯的经由问诊与触诊来了解患者疾病或是疾病发展程度.在实际诊治中,医生需要直观了解患者脏器功能、组织生化代谢与细胞基因变化.基于此,将反映组织细胞代谢变化为主的影像设备投入临床应用具有其必要性.文章主要对分子影像设备PET/CT成像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近况进行总结.

    分子影像设备PET/CT成像系统技术发展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疗效观察

    李强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A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肛门排气时间较A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下降,且B组血清IgA、IgG、IgM水平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胆道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结石免疫功能

    观察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许东海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行CT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40例,所有的患者均先进行B超检查,再进行CT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相关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以及两种诊断方式的满意率、两组诊断方式的误诊率.结果:CT组进行诊断对相关疾病的诊断符合率95.00%高于B超组72.50%,组间具有差异(x2=7.4397,P=0.0064);CT组的满意率97.50%高于B超组80.00%,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346,P=0.0133);CT组的误诊率5.00%低于B超组25.00%,组间对比(x2=6.2745,P=0.0122).结论:对于腹部创伤患者进行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率低,有利于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腹部创伤CT诊断临床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