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文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文汇
保健文汇

月刊

保健文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眠贴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机制研究

    李春明潘康健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利眠贴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失眠症的患者共180例为研究对象,于前额、印堂穴、双侧涌泉穴、双侧神阙穴敷贴利眠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与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得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失眠症患者的PSQI与ISI量表得分均明显下降,前后相比P<0.05.结论:利眠贴穴位贴敷能够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失眠严重程度.

    利眠贴穴位贴敷失眠临床疗效机制研究

    "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培训与高职护理课证融通方案设计——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黄薇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给我国老龄事业带来巨大的挑战,老年照护需求的增长使得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失的短板日趋明显.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对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1+X"证书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培训与与高职护理(老年方向)专业课程进行融通方案设计,对设计要求、路径规划、诊断反思等进行了系统阐述.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培训与高职护理课证融通的的实践,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升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为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执行依据.

    1+X老年照护高职护理课证融通方案

    1例支气管镜并发大咯血窒息伴失血性休克抢救与护理

    黄海燕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支气管镜检查中并发大咯血窒息患者的救治方法.方法:患者在行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并发大咯血窒息伴失血性休克,运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球囊保证供氧,再通过支气管镜疏通气道、局部用药,联合静脉补液、止血、升压等方法.结果:成功救治一例支气管镜中并发大咯血窒息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结论:大咯血窒息伴休克时,保证供氧是关键.密切监测SpO2,医护密切配合,人工呼吸球囊辅助通气、支气管镜疏通气道、引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休克联合等多种抢救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支气管镜咯血窒息抢救

    连续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姜荣霞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240例艾滋病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120例)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艾滋病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无痛分娩中待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农莉丽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方法:选取我院从2020年1月-6月收治的50例无痛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把5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待产护理,观察待产护理干预的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尿潴留及产后出血等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及出血量等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级疼痛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级、Ⅲ级分娩疼痛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结论:对无痛分娩产妇给予待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疼痛,避免产后出血,确保新生儿健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无痛分娩待产护理干预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李莲丽时增玉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围产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施行剖宫产手术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产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D-D)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形成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11.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天、第6天观察组D-D及hsCRP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围产期护理中西医结合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心理的影响

    邓兴群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初产妇接受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产程时间、产后住院时间、产后不同时间点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产程时间、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不同时间点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接受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后持续出血时间、产程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幅度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使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初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剖宫产产后出血心理状态产程时间

    循证护理模式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质量效果观察

    黄琳洁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改善病情程度效果.方法:对收治的4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组,研究组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研究组MDI、PDI评分、住院时间、满意度更优(P<0.05).结论: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对改善病情程度,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满意度较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护理

    脑卒中家庭照护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状况及护理干预研究

    卢小莲黄莉梅莫新贤廖兵...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家庭照护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计160例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护者,根据患者出院先后顺序将其家庭照护者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给予家庭照护能力培训,分析两组家庭照护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干预结果.结果:护理干预前,组间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照护技能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2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照护技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家庭照护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经过家庭照护能力培训后可有效提升其认知能力与照护技能.

    护理干预脑卒中家庭照护者康复知识

    急性心梗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

    汪冬生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梗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效果.方法:以我院63例急性心梗患者展开研究,试验组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结果:试验组急诊效率、卧床时间等临床指标、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较好,对提升急诊救治效率有积极作用.

    急性心梗急诊护理急诊效率卧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