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文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文汇
保健文汇

月刊

保健文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

    韦爱芳潘薇薇罗凤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血小板(PLT)减少症分别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白介素-11(rhIL-11)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于2016.05-2019.05纳入38例白血病化疗后并发PLT减少症患者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19例患者予以rhIL-11治疗(A组),另外19例患者采用rhTPO开展治疗(B组),评估两组疗效.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PLT恢复后最高值及输注单采PLT次数均优于A组;B组PLT在50×109/L以下持续时长、PLT恢复至70×109/L及恢复至100×109/L所需时长显著短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显著低于A组的36.84%(P<0.05).结论:rhTPO在白血病化疗后并发PLT减少症患者治疗中合理应用,相比rhIL-11,其可显著提高患者PLT水平恢复后的最高值,有助于PLT减少持续时长缩短,促使PLT水平快速恢复至正常,且用药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可靠,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症

    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李勇
    18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社区糖尿病治疗中,应用二甲双胍+饮食疗法临床价值.方法: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8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分别实施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饮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相关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前FPG、2hPG、HbA1c及HOMA-IR、FINS水平均较对照组高,HOMA-β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33%,较对照组18.60%低(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二甲双胍+饮食疗法,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能力,同时可降低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效果理想,具推广价值.

    社区糖尿病二甲双胍饮食疗法

    益气养阴汤加味治疗自汗盗汗40例疗效观察

    汪春兰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自汗盗汗患者在服用益气养阴汤加味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来院治疗且确诊为自汗盗汗的患者随机抽取40名,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0人,其中一组均为自汗患者,另一组则均为盗汗患者,最终观察自汗盗汗患者在使用益气养阴汤加味治疗后的情况.结论:使用益气养阴汤的自汗盗汗患者均对病症有良好的作用.

    益气养阴汤自汗盗汗观察疗效

    奥曲肽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影响研究

    邹荣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曲肽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影响.方法:将本院14年7月-19年6月研究时间段内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共330例设为研究对象,设置回顾性治疗研究,分析奥曲肽临床治疗可行性.患者均接受奥曲肽辅助治疗方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炎性因子、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甘油三酯、心理情绪评分及机体营养水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治疗后炎性因子(CRP、WBC、IL-6、P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甘油三酯较治疗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5%;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6.36%;治疗第10日时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治疗第3日时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10日时患者机体各营养指标水平较治疗第3日时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胰腺炎患者奥曲肽辅助治疗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进展实现有效缓解,控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进展,且安全性显著.

    奥曲肽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炎性因子临床研究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住院时间评价

    舒仕菊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42例,麻杏石甘汤),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97.62%,4.76%)比对照组(83.33%,21.43%)优,差异均明显(P<0.05);憋喘改善、呕吐改善、发热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麻杏石甘汤的应用,除及早减轻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外,还有助于治疗效果提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麻杏石甘汤咳嗽

    环氧合酶2(COX-2)、绒毛蛋白(vill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郑娟罗锦斌杨勇张丹丹...
    19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环氧合酶2(COX-2)、绒毛蛋白(Vill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保存的50例胃癌标本作为胃癌组,在距离癌病灶边缘超过5cm的位置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50例胃癌前病变标本作为癌前病变组.对3组分别以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COX-2、Villin的检测.结果:在对照组、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内,COX-2蛋白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2%、64%、36%,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癌前病变组,癌前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内Vill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62%、28%,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癌前病变组,癌前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TNM分期为Ⅰ-Ⅱ且无淋巴结转移中COX-2、Vill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97%(23/39)、53.85%(21/39),TNM分期为Ⅲ-Ⅳ且伴有淋巴结转移中COX-2、Vill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10/11)、90.91%(10/11),Ⅰ-Ⅱ期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胃癌组织中,COX-2与Villin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Vill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均有所表达,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且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此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能力及侵袭性的参考依据.

    胃癌癌前病变组织环氧合酶2绒毛蛋白

    关于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地位和意义研究

    周辉
    19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察分析在医院感染预防中消毒供应工作的地位并对其意义进行解读讨论.方法:依据是否开展消毒供应工作抽选两个时间段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未开展消毒供应工作)起止时间为2016年2月-2016年5月,观察组(已开展消毒供应工作)起止时间为2019年2月-2019年5月.统计两组发生的感染情况施行探讨.结果:对照组2016年2月-5月间出院人数3200位,发生感染人数192位,感染率数值为6.00%.观察组2019年2月-5月间出院人数3180位,感染发生人数在35位,感染率数值在1.10%,两组感染率比照观察组数值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占据重要地位,可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意义重大.

    消毒供应工作医院感染预防地位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职业病专科的应急管理

    王叶屏蒋结梅王永义刘欣...
    20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职业病门诊及病房所需的医务防护措施进行讨论和建议,目前我国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在疫情期间既要满足患者的诊疗需要,更要保护好医护人员自身和患者的医疗安全,对诊疗区域进行相应的疫情防控,并定时进行消毒,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感染,有效地阻断传播途径,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职业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管理

    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析

    朱云
    203-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主要对于慢性胃炎(即为CAG,包含: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情况实施详细分析.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断以及治疗的患有慢性胃炎患者为64例,对其实施胃镜检查可进一步确诊,主要包含: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等患者,在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的基础上对于Hp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

    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分析

    探析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实施效果

    刘春荣
    20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不同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手术的实施效果.方法:从2018年04月-2020年0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46例展开研究,通过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中23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用作A组对应研究资料,选择单侧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方案;并将另23例患者用作B组对应研究资料,选择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方案,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B组患者手术后1d、3d、7d颅内压相较A组均明显降低(P<0.05);对侧中线移位程度及对侧血肿厚度相较A组均显著下降(P<0.05);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相较A组明显提高(P<0.05);且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值相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单侧大骨瓣减压窗手术及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均属于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常见手术方案,相对比而言,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单侧大骨瓣减压窗手术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