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文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文汇
保健文汇

月刊

保健文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米洛利类化合物对alpha2肾上腺素受体亲和力的研究

    张萧萧刘丽艳黄宁陈军利...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米洛利类化合物对α2B-AR和α2C-AR的亲和力和选择性.方法:用受体表达试验检测α2B-AR和α2C-AR的活性及表达水平;通过配体受体竞争性结合实验检测阿米洛利和Benzamil对α2B-AR和α2C-AR的亲和力.结果:Benzamil对α2B-AR和α2C-AR亲和力大于阿米洛利;Benzamil对α2C-AR亲和力是α2B-AR的6倍.结论:Benzamil对α2C-AR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

    亲和力选择性alpha2肾上腺素受体阿米洛利

    体重对表观健康女性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的影响

    凡瞿明杜娟卢小岚王强...
    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表观健康人群血清HE4与身体质量指数、血清肌酐、年龄等因素的变化关系,探明体重因素对健康人群血清HE4浓度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体检女性受试者血液,分离血清检测HE4、肌酐等试验指标.用改良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根据受试者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分析身体质量指数及年齿分组间各指标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血清HE4、eGFR水平和年龄在不同BMI女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a在不同体重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E4、Crea、MBI及eGFR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身体质量指数与血清HE4浓度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011,P=0.0008.结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HE4水平与年龄和BMI密切相关,体重是影响血清HE4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附睾分泌蛋白4肾小球滤过率肌酐身体质量指数

    PPARα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任佳月吴斐华
    1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逐渐年轻化.因此,NAFLD对公众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目前,对于NAFLD及其相关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癌,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是配体激活的核受体,可调节糖脂代谢和炎症反应.本文综述了PPARα在NAFLD中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和脂肪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PPARα发病机制

    靖西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农长挥杨桂塞
    16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靖西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EV71疫苗接种率与EV71感染手足口病关系情况,为今后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靖西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靖西市总共报告3501例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76.27/10万,其中重症病例15例,死亡病例1例,2017-2019年发病率分别为193.90/10万、142.71/10、142.71/10万;3-6月份病例占55.95%,为发病高峰期,10月份病例占8.54%,为小高峰期;1-3岁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分别占81.35%和89.3%;湖润镇、新靖镇、岳圩镇、壬庄乡、同德乡等5个乡镇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10.06%、303.14%、217.08%、209.28%、182.72%;经实验室确诊的125例病例中,EV71占12.8%,CoA16占33%,其他肠道病占76%.结论:靖西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较严峻,但EV71感染比例和重症病例较既往年份下降明显,仍需加强EV71疫苗接种及相关防治工作.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流行病学

    ANA及ANA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胡丽梅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ANA及ANA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8例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ANA和ANA谱的检测,ANA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ANA谱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7种自身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者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敏感度.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组ANA、ANA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的抗dsDNA、Sm、核小体、PO、组蛋白抗体;SS组的抗SS-A、SS-B抗体;PSS组的抗Scl-70、PM-Scl抗体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和ANA谱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于任一单项检测敏感度.结论:ANA是AID重要的一类自身抗体,为非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初筛;ANA谱可用于AID鉴别不同病种;ANA及ANA谱联合检测在AID的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对AID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抗核ANA谱

    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张立玲郑丽娟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将防范措施提出.方法:将80例感染性疾病科患者选择,观察组40例,采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感染护理程序.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均明显更低,P<0.05;本组探究中,感染病原体前三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分析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具体包括因滥用药物感染、因泌尿管插管感染、因护理差错感染、因自身基础疾病感染.结论: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很多,将防范措施提出,采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将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

    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维持性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式选择和并发症管理

    潘健忠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式选择及并发症管理.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20年9月收入维持性透析患者总计1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12):碳酸钙咀嚼片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n=56):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浓度及血磷浓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48.21%;观察组<1.8mmol/L、1.8-2.0mmol/L为7.14%、10.71%,低于对照组25.00%、17.86%,2.0-2.2mmol/L、>2.2mmol/L为33.93%、48.21%,高于对照组17.86%、28.5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选择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治疗,整体疗效显著,并发症低,值得应用.

    维持性透析甲状旁腺切除术并发症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莫小芳梁燕燕石梦秀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16年9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习惯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基本对象,并以护理方法以及入院时间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将1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50例的对照组和50例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各自肺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影响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

    黄燕斌
    17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选择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列为我院于2019.2-2020.2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的常规组(n=40)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试验组(n=4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试验组为87.5%;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试验组为1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促进机体恢复,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小,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呼吸内科肺部感染老年慢阻肺盐酸氨溴索

    计划免疫在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运用分析

    任玲
    1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用计划免疫的效果.方法:于某市级综合性医院0~6岁儿童患者中,按照是否接受计划免疫,各随机抽取300例,作为对照组(未接受计划免疫)和观察组(接受计划免疫),回顾性分析两组传染病预防效果.结果:(1)观察组疫苗接种率293例(97.7%),传染病知识知晓率279例(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疫苗接种率209例(69.7%),传染病知识知晓率187例(62.3%).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麻疹6例(2.0%),风疹5例(1.7%),百日咳8例(2.7%),乙型脑炎6例(2.0%),流行性腮腺炎14例(4.7%),水痘21例(7.0%),肝炎5例(1.7%),合计65例(21.7%).观察组麻疹1例(0.3%),风疹1例(0.3%),百日咳2例(0.7%),乙型脑炎1例(0.3%),流行性腮腺炎4例(1.3%),水痘7例(2.3%),肝炎2例(0.7%),合计18例(6.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传染病预防中推动计划免疫可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其生活质量,也能积极提高家长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对预防传染病传播有积极影响.

    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