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文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文汇
保健文汇

月刊

保健文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临床效果

    陈晓明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髋关节骨折且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完成分组,为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n=30,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手术质量做对比.结果:各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苏醒指标比较中,组间苏醒时BIS及术后疼痛评估无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质量方面组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收治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在麻醉时选择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手术顺利进行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在麻醉苏醒及预后质量评估中均有积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老年髋关节骨折

    中医辨证结合外治法治疗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黄海波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疾病高发人群为青壮年,占据患病总人数75%以上.对疾病病因分析得出,因腰椎间盘分为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当髓核呈现为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外力多种因素综合下,以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当破裂位置髓核组织突出,引起相邻脊神经根刺激及压迫,合并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临床多选取中医药干预,取得显著成效.为此,文章就近些年来相关研究结合我院实际开展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中医辨证外治法腰痛病研究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响分析

    徐璐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为52例,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9年10月,按照抛硬币分组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组别设定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予以患者常规方式,后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上对患者施以系统化干预,对对照组和研究组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评估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出血量估计、住院时间、出血次数、停止出血时间、住院费用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评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护理期间,应予以其系统化护理对进行干预,不仅有利于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系统化护理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曹君君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激发骨质疏松症患者予以中医治疗的效果作分析.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为纳入门诊时段间,抽取58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激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29例.参照组行西药治疗,试验组行中医治疗.检验研究中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骨代谢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为96.55%(28/29),参照组治疗效果为72.41%(21/29),比较卡方值=6.4444,P值=0.0111.相比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3%(9/29),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2/29)较低,比较卡方值=5.4971,P值=0.0190.治疗前两组研究中骨代谢情况经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钙指标、骨密度指标、25羟维生素D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激发骨质疏松症患者予以中医治疗,使骨代谢情况予以改善,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中医

    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联合使用纳布啡和罗哌卡因进行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

    梁洁欧连春罗小梅石浩...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自然分娩时予以初产妇纳布啡和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2018.01-2020.09共100例初产妇在本院自然分娩,按随机抽签形式划分成对照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镇痛)和观察组(罗哌卡因和纳布啡镇痛)分别50例,对比两组产程耗时及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结果:两组在第一和第二产程耗时上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第一产程的疼痛评分上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第二产程的疼痛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尿潴留出现上比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在恶心呕吐和瘙痒出现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在出生体重、1min和5minApgar评分≤7分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然分娩时予以初产妇纳布啡和罗哌卡因有着较好镇痛效果,且副反应更少,不会给新生儿Apgar评分带来显著不利影响.

    镇痛罗哌卡因纳布啡自然分娩初产妇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张丽叶王云刚蒲里沙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试验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实施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60例,回顾基本信息,分析本组病人对肝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人有无假包膜、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TACE次数与肝功能变化情况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顾分析发现TACE次数、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有无假包膜直接影响TACE病人肝功能状况.结论: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功能的影响性因素较多,包括有无假包膜、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TACE次数.

    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肝功能影响因素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的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杨柳飞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核磁共振影像方法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09月~2020年09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均选择核磁共振方法展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疾病诊断,并且同关节镜检查结果展开对比,以分析核磁共振影响诊断应用可行性.结果:所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同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所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均表现出较高诊断满意度,达到98.33%.结论:核磁共振诊断方法有效运用,可使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就半月板撕裂情况以及膝关节损伤情况可以进行充分明确,最终实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预后.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核磁共振关节镜诊断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MG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张谱谱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用于MG(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摘选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78例,选随机抽取出39例作为A组,行常规护理,其余39例患者作为B组,以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总结比较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B组的SDS、SAS评分相较于A组则明显更低,P<0.05;B组的疾病改善总有效率相较于A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MG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其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更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MG护理方法

    标准化护理在门诊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戴春凤许正翠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门诊胃肠镜检查患者行标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门诊接收的1000例胃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焦虑)、SDS(抑郁)评分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患者护理前SAS(焦虑)、SDS(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7%),差异均为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标准化护理应用于门诊胃肠镜检查患者中效果显著,在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检查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标准化护理门诊胃肠镜检查应用价值

    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分析

    吴青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随机调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开具的1000张抗菌药物处方,对处方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1000张抗菌药物药方中,不合理的处方有51张,占比5.1%,发生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在于用药剂量不当、用药时间不当、不良反应相加、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溶媒不当、药物拮抗等.结论:在临床患者的抗菌药物用药过程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普遍,其原因多种多样,临床应该要重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分析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病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