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编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编辑学报
编辑学报

陈浩元

双月刊

1001-4314

bjxb_bj@163.com

010-63577685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18号报刊总社8号信箱

编辑学报/Journal Acta Editologic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期刊。以学术性、实践性、规范性为特色,是我国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编辑工程与标准化,改革探索,经营管理,期刊现代化,人才培养,办刊之道,学术争鸣,标准修订讨论,编辑人物,编辑感悟,名刊风采,有问必答,谬误辨析,他山之石,读者作者编者等。读者对象为:科技期刊及科技图书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研究者、管理者,高校编出版专业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自信视角下科技期刊形象标识设计实践——以《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形象标识的设计与应用为例

    郝洋郭盛楠王芳吴金雨...
    393-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自信视角下进行科技期刊形象标识的设计与实践,以科技期刊形象标识的设计与应用为助推器,进一步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充分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本文以《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科技期刊形象标识的设计与应用为例,阐述科技期刊如何在传承基础上创新转译文化符号,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且科技期刊形象标识的设计应以文化内涵为内核,注意遵循原创性、可识别性、体现学科特点、符合美学原理和可用性的原则.《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形象标识体现了"天人合一,时空一统"的中医内涵,凝聚于《扁鹊针砭图》的文化图腾,被转译为东方神韵与国际风范相得益彰的美学符号.科技期刊人应提升文化自信,自觉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助力我国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文化自信科技期刊形象标识中医文化

    科技论文中数学杂类符号错用举隅

    周凤航
    398-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杂类符号(=、>、<、≥、≤、~、:、∝、≈、%等)在科技论文中应用非常广泛,然而,一些科技论文中存在数学杂类符号错用、不规范的问题.本文依据相关标准及文献,通过梳理一些常用的数学杂类符号的书写形式及其在应用中的易错点,阐明4类符号的正确用法,指出了连接类杂类符号在应用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尤其要注意连续性数据分组表示的科学性、百分率在公式中表达的规范性等.

    数学杂类符号不等号百分号浪纹线

    医学期刊作者、编辑和审稿人对医学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齐文安王海娟史乾灵朱迪...
    40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研究报告规范旨在通过促进医学论文的完整报告提高医学研究的可靠性和转化应用.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作者、审稿人、编辑对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率、认可度、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并收集报告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了解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调查对象中,知晓率最高的报告规范为《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统一要求》(82.31%,1 271/1 544),其次是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声明(16.13%,249/1 544),其他报告规范的知晓率均低于14%.51.10%(789/1 544)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应用医学研究报告规范.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条目复杂且要求过于严格、扩展版太多太细,以及使用起来耗费的时间、人力成本过高是其应用的主要障碍.简化现有报告规范,制定相应的期刊政策,借助便于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开展系统培训,将有助于作者、审稿人、编辑转变观念,形成鼓励使用报告规范的环境和文化,从而提升医学研究报告质量.

    报告规范医学研究认知度生物医学期刊作者、编辑和审稿人

    中国高校学术期刊版权情况调查与应对

    薛婧媛
    408-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寻学术期刊版权利益链条中起关键连接作用的出版者对版权的认识和实践,提出应对建议,为构建促进论文快速广泛传播、支撑期刊品牌建设、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基础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利益分析,对118份问卷进行现状分析与原因讨论.版权归属不明确,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版权意识总体水平较高,但版权内容认识不清、授权程序不规范;版权利益冲突尚未有效平衡,出版单位未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是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目前在版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期刊出版者需要培养主人翁意识,加强期刊出版者版权保护责任感;加大版权知识培训,规范授权程序,提供可协商的模块化版权协议;设立期刊版权集群管理平台、版权事务部门或专员;多元利益并重,发挥期刊出版者纽带作用以平衡版权利益冲突.

    高校学术期刊版权认知授权内容纽带作用

    基于松散耦合组织理论的编委会建设实践——以《地球科学》为例

    肖骏王淑华谢晓红
    413-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调动编委会活力,《地球科学》编辑部运用松散耦合组织理论指导实践,以提升编委"身份认同感""参与感""成就感""荣誉感"为目的开展了 一系列探索性工作.结果 显示,持续的编委身份提醒、明确的期刊目标、细化的期刊工作任务、持续的正向反馈和科学的晋升激励制度有利于激发编委的工作积极性.《地球科学》编辑部的理论创新指导《地球科学》《Journal of Earth Science》两刊的实践活动并推动了编委会建设,促进了两刊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地球科学》编辑部办刊实践表明,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要坚持走创新理论引领实践的道路.

    创新高质量发展人才管理科技期刊松散耦合

    品牌化建设助力《包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罗秋曼
    41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有效途径.品牌化建设作为体现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被更多期刊从业者和学者重视.通过分析品牌化建设对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包装工程》品牌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策略:找准品牌起点、扩大品牌效应、强化品牌传播、打通品牌链条和内塑品牌文化.并对应策略提出明确品牌差异、激活市场需求、攻克技术壁垒、厘清集群主线、突破思维局限5方面思考.《包装工程》系列品牌化建设工作契合新时代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传播力、自信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包装工程》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品牌化建设品牌价值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平台学术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蒋素琼吴飞盈吴昔昔谢浩煌...
    42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学术诚信技术体系建设,助力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平台系统升级,本文基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一体化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的技术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学术失范的新特点,探讨数字化稿件处理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全程检测.分析现有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包括检测精准度有限、数据库壁垒、图像检测难度大等问题,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规范数据引注标识等工具,帮助平台升级系统,助力学术诚信体系的技术建设.

    学术不端平台建设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

    也谈英文科技论文编校中"倍数的比较"

    蒋霞
    424页

    科技期刊智能传播体系架构与应用探索

    邱彦周茂黄可东梁超...
    425-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期刊论文的传播模式也相应发生改变,在大数据、智能算法背景下科技期刊传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围绕科技期刊智能传播体系架构内容,从智能画像、智能推送、智能社交3个方面阐述了智能传播体系的构成、应用流程,分析了智能传播体系的传播形式及特点.最后,对《核动力工程》读者进行了智能推送模块的模拟应用,再次表明读者对智能传播体系具有重要需求,智能推送对研究成果推广及期刊影响力提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该研究可为科技期刊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重要推动作用.

    科技期刊智能传播体系智能画像智能推送智能社交

    科技期刊直播内容深度挖掘与持续化传播策略——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图图Seminar学术公益直播实践为例

    陈秀妍尤笛韩向娣赵席彬...
    429-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学术直播成为数字时代科技期刊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出版的新形式.本文围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图图Seminar学术公益直播实践,采用问卷调查、重点用户访谈、数据分析等形式分析直播受众需求,总结直播内容,深度挖掘直播策略:选题策划瞄准学科前沿,内容安排契合科研链条上不同受众的主体需求;探析学术直播持续化传播路径:借助全媒体平台和私域流量池广泛宣传推广,建立"回放长视频-短视频-微信订阅号推文-期刊论文"的跨媒介内容传播链条.实践证明,科技期刊开展学术直播探索对于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出版质量、增强用户黏性、塑造期刊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直播内容挖掘持续化传播新媒体期刊品牌塑造影响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