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

韩启德

双月刊

1671-167X

xbbjb2@bjmu.edu.cn

010-82801551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由北京大学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刊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版)和中国生物医学称盘数据库核心期刊。本刊报道基础、临床、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主要栏目:述评、专论、科研快报、论著、研究工作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方法、讲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注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的长期抗凝

    李春胡晓丹
    947-949页

    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抗体血栓复发预防

    铁死亡标志物4-HNE在系统性硬化症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柯林夏雪史乃旭周韩...
    950-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铁死亡标志物4-羟基壬烯醛(4-hydroxy nonenal,4-HNE)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生理意义,为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纤维化进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饥饿处理12 h后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分为两组,对照组以1%(体积分数)血清培养基培养,TGF-β1处理组以10 μg/L TGF-β1+1%血清培养基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形态的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验证SSc细胞模型的构建.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GF-β1处理组中4-HNE的表达水平.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TGF-β1处理的NIH3t3细胞形态从典型的长梭形逐渐转变为多突起的扁平三角形.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GF-β1组中纤维化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证实了TGF-β1可以促进纤维化标志物的上调.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GF-β1处理组中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表明其诱导了氧化应激的发生.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均显示,TGF-β1处理后细胞中4-HNE的表达显著增加(免疫荧光强度P<0.05).结论:TGF-β1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生纤维化,同时促进ROS的生成,并显著上调4-HNE的表达水平;4-HNE的显著增加提示其在SSc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潜在的纤维化标志物;本研究为未来探讨4-HNE在SSc中的作用机制和其作为诊断和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系统性硬化症成纤维细胞铁死亡纤维化

    血清趋化因子CXCL-10和涎液化糖链抗原6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

    闫蕊柯丹张妍李丽...
    956-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motif chemokine 10,CXCL-10)和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RA-ILD的相关性,探讨CXCL-10和KL-6对RA-ILD患者病情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69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RA-ILD组82例和RA-non-ILD组87例,根据入排标准最终筛选出两组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XCL-10和KL-6水平,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比较匹配后的组间差异,分析血清CXCL-10、KL-6与ILD评分(Warrick评分)、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LD的危险因素,并判断CXCL-10、KL-6对RA-ILD的预测价值.结果:经1:1 PSM匹配出RA-ILD组和RA-non-ILD组患者各49例.RA-ILD组血清CXCL-10、KL-6水平显著高于RA-non-ILD 组[CXCL-10 水平 64.36(34.01,110.18)ng/L vs.29.80(16.89,40.55)ng/L,P<0.001;KL-6 水平360.70(236.35,715.05)U/mL vs.210.69(159.98,255.50)U/mL,P<0.001].RA-ILD 患者血清 CXCL-10 水平与Warrick评分呈正相关(r=0.378,P=0.007),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呈负相关(r=-0.338,P=0.018);KL-6 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呈正相关(r=0.296,P=0.039),与 FVC%(r=-0.436,P=0.002)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lung carbon monoxide,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r=-0.426,P=0.002)呈负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CXCL-10(OR值分别为1.035、1.023,P均<0.05)、KL-6水平(OR值分别为1.004、1.005,P均<0.05)与ILD呈正相关.分别用CXCL-10和KL-6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和0.752,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可增加至0.800.结论:RA-ILD患者血清CXCL-10和KL-6水平明显升高,与ILD患者ILD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RA-ILD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10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

    褪黑素调控节律基因表达及其缓解间质性肺纤维化的机制

    李炳乐朱凌妍王永福白力...
    963-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干预肺纤维化患者节律基因表达,并分析其缓解肺纤维化疾病进展的机制.方法: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肺纤维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生物钟基因,分析节律基因与肺功能及肺纤维化相关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通过测序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LM组以及使用MT干预后(BLM+MT组)肺组织PER2、CRY2表达的差异,通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MT对肺纤维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诱导肺上皮细胞P-smad2/3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探究对照组、TGF-β组、TGF-β+MT组生物钟基因的节律表达变化,最后通过MT受体阻滞剂luzindole干预TGF-β+MT组的肺上皮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探究MT减轻TGF-β诱导上皮-间质转化的受体依赖性.结果:(1)通过对GEO数据集的分析发现,节律基因PER2和CRY2与TGF-β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且与患者肺功能指标存在正相关性.(2)小鼠肺组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BLM组PER2和CRY2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同时,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完整清晰,肺泡间隔薄;BLM组中肺组织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肺泡结构紊乱;与BLM组相比,BLM+MT组胶原纤维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BLM组PER2和CRY2的表达量比正常组降低,BLM+MT组比BLM组增加.(3)肺上皮细胞体外TGF-β干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TGF-β组P-smad2/3表达量增加,MT干预抑制了TGF-β对P-smad2/3的诱导作用,而MT受体阻滞剂干预又逆转了这一现象,说明MT可以抑制TGF-β通路激活,且该过程存在MT受体依赖性.(4)肺上皮细胞48 h节律实验结果显示,TGF-β+MT组中PER2和CRY2的mRNA节律接近24 h,且有向对照组节律恢复的趋势,而在加入MT受体阻断剂后,其节律的时程和振幅均趋向于TGF-β组.结论:MT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可以恢复正常生物钟基因PER2和CRY2的周期性表达,进而抑制TGF-β经典通路的激活,抑制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病理进程.这一发现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褪黑素节律基因肺纤维化

    抗合成酶综合征重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学特征

    赵亮史成龙马柯赵静...
    972-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重叠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04例ASS伴有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皮疹、肌肉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治疗用药,依据患者是否重叠RA进行分组并比较.结果:104例ASS伴有关节炎的患者中,明确诊断RA的患者占23.1%(24/104例),ASS重叠RA组患者的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炎(rapid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发生率(41.7%vs.17.6%,P=0.032)、压痛关节数[10(7,14)个vs.4(0,8)个,P<0.001]、肿胀关节数[4(2,8)个vs.2(0,4)个,P=0.012]及骨侵蚀发生率(47.8%vs.2.5%,P<0.001)均显著高于非RA组.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小板水平[(289.57±68.74)× 103/μL vs.(247.94±77.04)×103/μL,P=0.022]、红细胞沉降率[43(19,59)mm/h vs.18(10,44)mm/h,P=0.019]和 C 反应蛋白[19.20(4.80,55.36)mg/L vs.5.68(1.10,14.96)mg/L,P=0.006]在 ASS重叠RA组的患者中显著升高.免疫学指标检查显示,与ASS合并关节炎的患者组相比,ASS重叠RA组患者的外周血 CLA+Treg 细胞[(11.12±4.10)%vs.(17.22±8.49)%,P=0.003]、B 细胞[8.56%(4.80%,11.90%)vs.14.55%(8.75%,20.29%),P=0.025]、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7.56%(4.65%,13.20%)vs.13.25%(7.46%,19.25%),P=0.045]的比例显著降低,Naïve Th 细胞[(52.66±17.66)%vs.(40.76±14.96)%,P=0.033]的比例显著升高.治疗反应方面,ASS重叠RA组患者的完全临床应答率较低(16.7%vs.43.8%,P=0.031).结论:ASS重叠RA患者的肺部及关节受累更严重,治疗应答率低,对此类患者需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

    抗合成酶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细胞亚群完全临床应答

    抗EJ抗体阳性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

    朱玉静王磊吕成银谈文峰...
    980-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 57 例抗 EJ(anti-glycyl tRNA synthetase)抗体阳性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ILD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57例抗EJ抗体阳性AS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胸部CT影像,以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lung carbon monoxide,DLCO)],并进一步分析ILD复发的临床特征.结果:所有57例抗EJ抗体阳性ASS患者均合并ILD,平均发病年龄为(58.18±10.27)岁,平均病程为3.00(2.00,16.00)个月.患者中70.18%为女性,87.72%有咳嗽症状,70.18%有咳痰症状,89.47%出现呼吸困难,14.04%发生呼吸衰竭.肺功能结果显示,FVC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DLCO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分别为59.36±21.41、58.34±19.46和58.17±27.95,氧合指数为(363.24±99.42)mmHg.胸部CT影像中,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为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类型.在46例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的患者中,21例(45.65%)出现了ILD复发.复发组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1.38±8.63)岁,而非复发组为(55.28±11.8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发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显著高于非复发组[(50.48±29.64)mm/h vs.30.28±23.97)mm/h,P=0.025],血清 IgM(immune globulin M,IgM)水平也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42).此外,复发组的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非复发组(25.48±11.81 vs.18.59±8.53,P=0.027).尽管复发组患者在基线时的年龄偏大,且ESR、IgM和CD8+T细胞百分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这些指标均未被证实为IL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D是抗EJ抗体阳性AS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且常伴有显著的肺功能损伤.尽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但ILD的复发率依然较高.基线ESR水平增快、IgM升高及CD8+T细胞百分比增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

    抗合成酶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抗甘氨酸基tRNA合成酶抗体复发

    低疾病活动度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残留症状评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翟佳羽赵金霞安卓刘蕊...
    987-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达到低疾病活动度(low disease activity,LDA)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A)患者的残留症状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21年5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首次达到LDA的ax-SpA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C 反应蛋白(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C-reactive protein,ASDAS-CRP),将达到 LDA的患者分为达到LDA但未缓解组和缓解组,评估两组患者残留疲劳及疼痛症状的发生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在治疗过程中首次达到LDA的患者201例,包括男性151例(75.1%)、女性50例(24.9%),中位年龄32.0(28.0,37.0)岁,中位病程6.7(3.8,11.5)年,其中达到LDA但未缓解组140例(69.7%)、缓解组61例(30.3%).残留疲劳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分患者92例(45.8%),其中达到LDA但未缓解组残留疲劳VAS≥4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缓解组(53.6%vs.27.9%,P=0.001);残留疼痛VAS≥4分的患者49例(24.4%),其中达到LDA但未缓解组残留疼痛VAS≥4分比例亦明显高于缓解组(30.0%vs.11.5%,P=0.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水平对于残留疲劳症状有显著的负性影响(B=-0.142,P=0.008,OR=0.868),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健康指数(Assessment of Spondylo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health index,ASAS-HI)对于残留疲劳症状有显著的正性影响(B=0.288,P<0.001,OR=1.334);性别对于残留疼痛症状有显著影响,女性的残留疼痛症状风险更高(B=1.135,P=0.002,OR=3.112).结论:残留疲劳和疼痛症状在达到LDA的ax-SpA患者中常见,尤其是女性患者;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和评估残留疾病负担,优化治疗方案.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疼痛疲劳相关因素

    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韩艺钧陈小莉李常虹赵金霞...
    994-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方法:纳入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RA患者,调查MTX的应用情况,包括起始剂量、最大剂量、目前用药情况、停药原因等,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数据,分析MTX应用与疾病控制情况之间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RA患者239例,其中女性201例,男性38例,平均年龄(54.5±14.3)岁.239例患者中,治疗达标(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患者101例(42.2%),符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定义的难治性 RA 患者 26 例(10.9%),曾应用 MTX的比例为 84.1%(201/239 例),而目前仍规律应用者仅为39.7%(95/239例),且应用MTX的剂量普遍偏低,起始剂量为每周(9.5±3.0)mg,最大剂量中位数为每周15.0(10.0,15.0)mg,目前剂量为每周(12.4±2.7)mg.最常见的停药或减量原因为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及白细胞减少.目前规律应用MTX者与未用药者相比,治疗达标率更高(52.6%vs.35.4%,P>0.05)、疾病活动度更低[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评分(28-joint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评分(3.6±1.8)分 vs.(4.2±1.8)分,P<0.05]、疼痛关节数更少[(4.8±8.3)个vs.(8.6±10.4)个,P<0.05];而肿胀关节数、患者疼痛评分及总体评分、C反应蛋白、ESR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未达标者相比,治疗达标者规律应用MTX的比例较高(48.5%vs.33.3%,P<0.05),既往应用MTX的比例相当(84.2%vs.84.1%,P>0.05);治疗达标者应用MTX的最大剂量较大(中位数每周 15.0 mg vs.13.7 mg,P>0.05),目前剂量也较大[每周(12.9±2.5)mg vs.(11.8±2.8)mg,P>0.05],而起始剂量两组相当[每周(9.6±2.8)mg vs.(9.5±3.1)mg,P>0.05].难治性RA患者虽然既往应用MTX的比例较高(96.2%vs.82.6%,P<0.05),但应用的最大剂量(中位数每周12.5 mg vs.15.0 mg,P>0.05)和目前剂量均较小[每周(11.6±3.2)mg vs.(12.5±2.6)mg,P>0.05].结论:RA患者中规律应用MTX的比例偏低,且药物剂量偏小;规律应用MTX的RA患者治疗达标率更高,疾病活动度更低;治疗达标者较未达标者目前应用MTX的比例高,最大剂量及目前剂量较大;难治性RA的患者应用MTX的最大剂量及维持剂量均偏低.RA患者中MTX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提高RA患者MTX的使用率及用药剂量可能有助于改善RA患者的治疗达标率.

    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剂量效应关系,药物达标治疗

    超重和肥胖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症状、整体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龙梅娟王怡丹武诗雅李梓豪...
    1001-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超重和肥胖对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门诊435例FMS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压痛点个数、普遍疼痛指数及症状严重性量表数据作为疾病诊断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贝克(Beck)抑郁量表、压力感知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多维疲劳量表用于评估疾病疼痛、负性情绪、压力感知、睡眠质量,以及疲劳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修订版纤维肌痛影响问卷、纤维肌痛症状量表(fibromyalgia severity,FS),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36 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FMS患者的整体病情及生活质量.同时招募50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在校正年龄和性别的基础上探索超重和肥胖对FMS患者的影响.结果:采用中国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正常体重组与超重和肥胖组FMS患者分别有242 例(59%)和 170 例(41%),平均 BMI 分别为(21.66±1.42)kg/m2 和(26.25±1.83)kg/m2.与正常体重FMS患者相比,超重和肥胖患者的PSS评分(P=0.010)、PSQI子维度睡眠效率评分(P<0.001)及FS评分(P=0.025)均更高,SF-36量表子维度的生理机能评分(P=0.041)更低;而健康对照组正常体重者与超重和肥胖者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体重FMS患者,超重和肥胖患者压力感知水平更高、睡眠效率更低、纤维肌痛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同时表现为以生理机能下降为主的低水平生活质量.由此可见,FMS患者积极控制体重将有助于改善睡眠效率和心理状态,提高生理机能,并减轻整体病情.

    纤维肌痛综合征慢性疼痛体重减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低肌肉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躯体功能的影响

    贾霈雯杨迎邹耀威欧阳志明...
    1009-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低肌肉量综合征的特征及其对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情活动、躯体功能及放射学评估,同时进行身体成分、握力和步行速度的测量,评估有无低肌肉量综合征以及营养不良、肌少症、肌少症性肥胖和恶病质,采用斯坦福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disability index,HAQ-DI)评估躯体功能,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RA患者1 016例,女性占82.5%,平均年龄(52.4±12.5)岁.557例(54.8%)为低肌肉量综合征且均合并营养不良,在此基础上,326例(32.1%)合并肌少症,124例(12.2%)合并肌少症性肥胖,33例(3.2%)合并恶病质.共584例(57.4%)RA患者有躯体功能障碍,轻度、中度和重度躯体功能障碍分别有421例(41.4%)、124例(12.2%)和39例(3.8%).与无低肌肉量综合征(n=459)或仅营养不良(n=231)的患者相比,同时合并营养不良+肌少症(n=326)的RA患者病情活动性高,躯体功能障碍比例较高(69.6%vs.42.0%vs.56.6%),但仅营养不良的RA患者HAQ-DI评分(中位数0.0 vs.0.1)和躯体功能障碍比例(42.0%vs.56.6%)则较无低肌肉量综合征者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肌少症与躯体功能障碍呈独立正相关(OR=2.021,95%CI:1.067~3.828),而仅营养不良则与躯体功能障碍无明显相关.结论:同时合井营养不良和肌少症会加重RA患者病情活动性和躯体功能障碍,临床应重视RA患者低肌肉量综合征尤其是肌少症的筛查与评估,并予以及时干预.

    类风湿关节炎低肌肉量综合征营养不良肌少症躯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