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

赵静

月刊

1674-1307

bjzy1589@126.com

010-65251589

100005

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

北京中医药/Journal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学术,提高思想和方法,其特点: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具有北京地区特色,选登全部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程海英运用调神温通法治疗面瞤经验

    王丽娜梁瑞丽程海英
    375-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瞤是以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程海英教授认为神不安使脏腑气机失调,面部筋脉失养,复外感风寒邪气而致面瞤;拟调神温通法进行治疗,首选火针局部点刺,以温通扶正、祛邪止痉,配合毫针的选穴及针刺手法实现调神治神,同时注重针药并用、内外同治.

    调神温通法贺氏火针面瞤程海英

    欢迎关注《北京中医药》杂志微信公众号

    377页

    蔡连香运用"益气血滋乳通络法"治疗产后缺乳经验

    刘辉艳巩志慧吴文玲窦秋荣...
    378-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后"缺乳"是指产妇乳汁质稀、乳汁量不足或完全无乳,不能满足哺育婴儿的需求.概由产时失血过多,产后失于调养,气血化源不足加之肝气不舒、乳络瘀滞不畅所致.蔡连香教授认为,乳汁亦为精血所化,临床上以气血虚弱导致缺乳多见,故善用益气血滋乳通络法治疗产后缺乳,临床辨证加减,同时联合热敷乳房,以及饮食药膳调养,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

    产后缺乳益气血滋乳通络法蔡连香

    余仁欢基于肠道菌群学说从脾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

    王湘鹏曾勤杨嘉仪詹添...
    381-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参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学中"脾"的功能可能是通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所体现.余仁欢教授拟定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和络功效的健脾祛湿和络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预后,为临床防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治法.

    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互赞肠道菌群健脾祛湿活络余仁欢

    杨燕运用温运理气法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经验

    邵亚新申慧贞杨燕
    385-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儿厌食是儿科常见疾病,杨燕教授在临证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小儿阳气未充、脾常不足、脾升胃降、肝喜条达等生理特点,认为脾虚失运、气机升降失调是小儿厌食的主要病机,脾虚气滞为本病的主要证型.在治疗时,要抓住脾阳稚弱、气机阻滞的特点,以运脾为先,恢复脾胃功能,同时佐以理气之品,调理脾胃气机,则厌食可愈;临床运用温运理气法治疗小儿厌食取得较好的疗效,注重芳香醒脾,燥湿助运药物的使用,拟定了温运理气汤,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所附小儿厌食医案2则,以温运理气为治则,使患儿症状得除.

    小儿厌食温运理气临床经验

    箍围法的历史源流及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王岳鞠上赵进喜王宁...
    38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箍围法是中医疮疡外科的重要外治法之一,古代医家提出这一外治疗法可运用于各类疮疡的初起、成脓、溃后三阶段,并强调应首辨阴阳.现代医家提出的"四畔理论""护场理论"及"炎症浸润带"三个概念与箍围法密不可分.搜索《中华医典》中有关箍围法的古籍文献资料,系统梳理箍围法在中医疮疡外科的历史源流,结合箍围法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可为中医疮疡外科及西医慢性创面修复学科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箍围法疮疡中医外治法糖尿病足

    《北京中医药》杂志对数字用法描述的要求

    《北京中医院》编辑部
    392页

    基于"壮火"理论辨治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经验

    黄孝玲张雅月胡凯杨帆...
    393-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引起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往往以发热为突出表现.基于《黄帝内经》"壮火"理论,以发热为切入点,认为CAR-T治疗相关CRS的主要病机在于阳气亢极而阴相对不足,从而表现出燔灼炎热、食气伤阴的致病特点.中医辨治以调整阴阳、分期论治为治疗原则,解毒透邪兼以扶正固本,旨在恢复机体稳态以重新达到动态平衡,从而治疗CAR-T疗法引起的免疫毒性反应.

    壮火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脾胃论》经典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分析

    王澍青吉星宇邓鑫窦丹...
    397-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脾胃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医家李东垣所作,是其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肠澼"等病范畴,《脾胃论》全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但书中描述的"久痢赤白""肠鸣腹痛"等症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临床特征相符,故以《脾胃论》中经典方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等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病因病机、药物组成等,探究其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时的治疗思路、分析其用药规律,以挖掘到更多新的组方思路,可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脾胃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思路经典方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尿潴留(Elsberg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施治

    谭仔龙方梦鑫丁萌迪沈建武...
    402-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发的急性尿潴留,又被称为Elsberg综合征,是带状疱疹疾病患者内脏功能障碍的表现.目前,西医常采用抗病毒药物和临时导尿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佳.基于中医古籍对该病的相关论述结合对VZV引发的急性尿潴留临床特征分析认为,此病内因重在脾胃气虚,导致卫气不足,伏邪再发;或膀胱失其中焦濡养,排泄无力;或因虚而实邪内生,阻碍气化.外因则有风热侵袭,搏结水府气血;或入里化热,经脉受阻;或邪犯水火,耗气伤阴,循经走窜.治疗当以扶正祛邪、益气通窍为主,治疗时当把握关键时机,以免形成长期后遗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急性尿潴留脾胃气虚风热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