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

赵静

月刊

1674-1307

bjzy1589@126.com

010-65251589

100005

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

北京中医药/Journal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学术,提高思想和方法,其特点: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具有北京地区特色,选登全部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热疫病肺胃同治的思路探讨

    叶思雯李屹张玮
    514-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热疫病的病因病机常见肺胃同病,特别是在疫毒感染初期即出现肺胃同病,肺气宣降正常,胃气和降通顺,升清降浊,气机条畅,则温热邪气邪有出路,张玮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肺胃同治理念,创制了以麻杏石甘汤、升降散合方化裁而成的麻杏清肺颗粒,该方集宣降清透于一方,重在调气解毒,畅达肺胃脏腑气机,清解疫毒,共复脏腑气机平衡.

    肺胃同治温热疫病麻杏清肺颗粒

    《医宗金鉴》经络辨证理论在中医外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马逸朝徐旭英
    518-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作为中医外科学的重要著作,集中医外科之大成,对于外科疾病的基础理论也有着详实的论述,收录了大量疾病与处方,书中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划分到各个经络,进行经络辨证诊疗,是其一大特点.经络辨证在外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判断病因、明确治法(恢复经络正常生理功能、指导引经药物的使用、同病异经异治、异病同经同治)、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

    经络辨证中医外科学疮疡《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从心脑络脉理论探讨郁证的辨治

    郗凌云陈旭曹竟庞浩宇...
    522-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络病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础,心、脑之血络为精神情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与郁证关系密切.郁证是以典型的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病势缠绵难愈,多因五志过极、气机不畅起病;进而从气入血、久病入络产生病理实邪;最终瘀血阻络、络损神伤,百病由生.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虚"的病理特点.治疗上遵循"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初期调气通络,中期化瘀通络,后期通补兼施,同时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络病理论郁证心脑络脉病机

    基于伏邪理论从肺论治变应性结膜炎

    赵巧巢国俊肖采尹杨海静...
    526-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伏邪理论是中医理论病因学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医家将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特点的免疫性疾病病因均归于伏邪.变应性结膜炎具有伏邪致病的特点,故结合伏邪与藏象学说肺气理论,归纳变应性结膜炎由外风袭表、风邪内伏、肺气不足、内外合邪、肺气失宣而发病,可围绕疏风、补气、宣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伏邪内风肺气失宣变应性结膜炎

    《北京中医药》杂志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北京中医药》编辑部
    529页

    基于"阴平阳秘"与机体内稳态论治糖尿病泌汗异常

    张建文谭丽王威孟醒...
    530-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平阳秘"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意为阴气平和内守,阳气固密于外,阴阳动态平衡,人的精神和身体就会处于正常和稳定的状态;现代医学中可将其看作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糖尿病泌汗异常归属于中医"消渴""汗证"范畴,其临床病机复杂多变,中医认为阴阳失调、内稳态失衡是消渴病继发汗证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临床治疗消渴病继发汗证应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深谙"阴阳自合"之道,恢复机体的内稳态,谨守病机,方可达桴鼓之疗效.

    阴平阳秘内稳态消渴汗证阴阳自合

    从阳明论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探讨

    李亚伟冯刚郭楠楠常雅新...
    534-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病因复杂,迁延难愈.中医多从虚论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但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患儿伴有便秘、咽红肿痛、口臭、手足心热、多汗、夜寐不安、舌红苔黄厚等症状,表明食积与内热是反复发病的重要原因.阳明经与阳明腑均与肺联系密切,而积滞与热盛多和阳明胃肠有关,可从阳明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阳明食积内热

    从《金匮钩玄》探讨朱丹溪的脾胃学理论

    朱明锦傅睿陈明显
    537-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丹溪临证重视中焦脾胃作用,治疗养阴不离脾胃,形成了"温脾清胃"的脾胃学学术思想体系,其代表著作《金匮钩玄》中以气、血、痰、郁的"四伤学说"为纲,将气血痰郁病与脾胃升降紧密结合,基于脾胃是五脏气机和合的中心,形成了滋阴精、养脾胃的脾胃学说,用药宜清灵,味少而功专,朱丹溪学派的脾胃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朱丹溪《金匮钩玄》脾胃温脾清胃

    运用"疏其血气"理论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刘昊王旭
    540-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血亏虚、失其调畅可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气血失于调和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疏其血气"即在糖尿病治疗中关注气血的"条达",基于气血辨证,合理应用畅达气机、逐瘀通脉等治法,通过调肝行滞、升清举陷、和调枢机、补气养血、活血和络、祛痰化瘀等方法疏畅气血,进而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气血辨证糖尿病疏其气血

    运用象数形神气理论辨治黄褐斑

    杨皓瑜刘家邑陶冶白彦萍...
    54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褐斑是一种慢性、难治性、损容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发病影响因素多,病机复杂."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是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抽象化思维体系,对黄褐斑的认识更加全面.在象数形神气的理论指导下,黄褐斑的临床诊疗将脏腑、气血、阴阳、寒热、经络相联系,依据疾病征象多维辨证,形神同治,内外一气,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复发;重视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善用调理情志,不拘泥于一方一药.

    黄褐斑象数形神气理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