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探讨中药滋燥养荣方治疗抗肿瘤靶向药所致皮肤干燥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在线数据库筛选滋燥养荣方各单味药成分的靶点和皮肤干燥及瘙痒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分析,通过通路富集预测中药可能的效应途径.应用靶向药吉非替尼建立与患者皮肤干燥皮损表现一致的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维生素E乳、中药进行干预,以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皮肤表型、组织病理学变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滋燥养荣方各单味药筛选出预测靶点共3125个,靶向药所致皮肤干燥及伴有瘙痒的对应靶点共660个.对173个共同靶点进行分析,通路富集预测结果显示表皮角质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通路可能是中药起效的信号途径.动物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出现靶向药相关的皮损、结痂、脱屑等皮肤干燥表现;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小鼠的皮肤干燥均改善,中药组小鼠皮损愈合、毛发生长情况优于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表皮增厚(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药组表皮厚度变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kt蛋白和p-Akt 308蛋白染色呈棕黄色,强度较弱;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kt蛋白和p-Akt 308蛋白染色呈棕黄色,强度较强,且强于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各组p-Akt 473蛋白染色强度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皮肤组织中p-Akt 30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皮肤组织中p-Akt 30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0.05).各组皮肤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滋燥养荣方能缓解抗肿瘤靶向药所致大鼠局部皮肤炎症、促进皮肤修复,其分子机制可能与Akt相关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