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

赵静

月刊

1674-1307

bjzy1589@126.com

010-65251589

100005

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

北京中医药/Journal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学术,提高思想和方法,其特点: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具有北京地区特色,选登全部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执行编委导读

    王锡友
    713页

    推拿治疗疼痛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王锡友
    714-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推拿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和科研稳步开展,涉及骨伤、筋伤和脏腑病等众多方面.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治疗标准不统一、研究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大样本联合研究平台和统一数据信息平台,以及推拿治疗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持续的财政支持.为应对这些挑战,未来的工作重点应包括进一步完善推拿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构建全国研究及转化平台,以及加强资金引导和完善奖励机制.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和多方面支持,提高临床决策指导性、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推动技术创新及多模式融合应用,并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有效推进推拿治疗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推拿疼痛研究现状对策

    宫廷理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理念及原则的传承与发展

    王锡友付焘于长禾
    719-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廷理筋术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御医文佩亭收刘寿山为义子,授其宫廷正骨理筋心法和手法.刘寿山广纳弟子,传授其毕生经验,提出膝关节4缝损伤手法及"治筋喜温而恶寒"学术思想,奠定了宫廷理筋术学术流派的基础.孙呈祥、臧福科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创立膝关节疾病理筋套路手法,即孙氏九步八分法与臧氏振髌八步法.刘长信、刘焰刚提出"以筋代骨"理论和膝关节疾病分期治疗的理念.王锡友博采众长,以整体观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块化诊疗体系,进一步提高精准度、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宫廷理筋术手法筋伤骨病刘寿山整体观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置换术后早期活动痛及静息痛的影响

    王宏杰白天宇许月泠彭洪凯...
    723-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置换术后早期活动痛及静息痛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68例接受全膝置换术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临床及血液检验指标.结果 术后3、7、10、14 d,治疗组活动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1 d,2组活动痛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1),术后3、7、10、14 d,2组活动痛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1).术后7、10 d,治疗组静息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治疗组静息痛评分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术后7、10、14 d,治疗组静息痛评分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10 d,对照组静息痛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术后14 d,对照组静息痛评分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治疗组术侧膝关节温度低于对照组(P<0.01),髌上周径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7、14 d,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能够降低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温度、加速术肢消肿、促进炎症消退,改善术后早期活动痛及静息痛,且对活动痛的缓解效应更为显著.

    经皮穴位电刺激全膝置换术术后疼痛活动痛静息痛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针刺腰痛点治疗泌尿系结石肾绞痛的作用机制

    曲志成屠建锋胡晶彭伟...
    729-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腰痛点治疗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绞痛的有效性,并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探索性随机对照试验,将20例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双侧腰痛点,对照组采用非穴点浅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针刺操作后10 min的疼痛缓解率;治疗前后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2组血清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代谢物根据P值、差异倍数变化以及计算变量投影重要度值进行差异筛选,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与临床指标相结合,进行差异代谢物的进一步筛选,基于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针刺操作后10 min,试验组较对照组获得更高的疼痛缓解率80.0%(95%CI 38.4%~94.3%,P<0.01).代谢组学:试验组治疗前后对比,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99个;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筛选出差异代谢物54个;试验组对比对照组,筛选出差异代谢物325个.对试验组治疗前后代谢物变化与NRS疼痛评分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鸟苷等4个差异代谢物与NRS疼痛评分呈负相关,阿尔巴黄酮等9个差异代谢物与NRS疼痛评分呈正相关;试验组较对照组代谢物变化与NRS疼痛评分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3-醛基水杨酸等3个差异代谢物与NRS疼痛评分呈负相关,皮质醇等8个差异代谢物与NRS疼痛评分呈正相关.试验组对比对照组,富集到通路9条,其中与疼痛调节相关的通路为色氨酸代谢途径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结论 针刺腰痛点可快速缓解泌尿系结石肾绞痛,调节鸟苷、鸟嘌呤、皮质醇等代谢产物表达,影响色氨酸代谢途径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可能是针刺治疗肾绞痛的潜在作用机制.

    腰痛点肾绞痛针刺镇痛代谢组学作用机制

    张振宇精点力学四步手法结合运动康复治疗颈源性肩周痛经验

    冉明山徐耀郑亦斌徐佳音...
    738-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源性肩周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因其症状与肩关节周围炎相似,临床易被误诊误治.张振宇教授认为颈5神经背根神经节受刺激后引起肩周不适,从该病理机制入手,利用精点力学四步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方案治疗本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颈椎及周围结构退变导致的颈源性肩周疼痛症状及活动功能受限,临床疗效满意.

    精点力学手法颈源性肩周痛脊背根神经节临床经验

    臭氧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疼痛应用探讨

    卿伦学陈玺宇刘二杨刘长信...
    742-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臭氧穴位注射治疗疼痛,把臭氧治疗的局部快速高效优势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有机结合,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充分发挥臭氧在人体内的生化多样性功能.臭氧穴位注射产生的刺激量大,无需留针,具有治疗次数少,治疗间隔长的特点,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有一定优势.

    穴位注射臭氧慢性疼痛技术应用

    针刺调节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过度觉醒状态的临床研究

    张欣雨张艺馨刘璐郭静...
    747-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的过度觉醒状态、睡眠质量、疲劳状态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双侧心俞、脾俞、神门、照海、申脉、安眠、三阴交、足三里;对照组非经非穴浅刺.2组均隔日针刺1次,共针刺4周,总计治疗14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结束时过度觉醒量表评分(H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标(PSQI)、疲劳量表评分(FS-14);记录患者24 h 12导动态心电图数据,以Kubios HRV version软件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HA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PSQI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FS-14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PNN50、RMSSD、HRV三角指数、VLF和LF/HF较治疗前均呈上升趋势(P<0.05),HF、LF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SDNN、VLF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PNN50、LF/HF高于对照组(P<0.05),L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可以改善过度觉醒和疲劳状态,提高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通过调整心率变异性反映出其下调交感神经兴奋性,上调副交感神经调节的能力,进而平衡自主神经系统,提高人体适应性,其作用与经穴特异性有关.

    针刺慢性失眠症过度觉醒心率变异性

    《北京中医药》杂志2024年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中医药》编辑部
    753页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中医临床表现、证候及病位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李雪刘建刘萌王玉光...
    75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证候及病位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诊断的COP患者56例,对其中医四诊信息及辨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常规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者2例,余首发症状共7种,以咳嗽和喘憋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咳痰,气短和发热.56例患者共涉及21种症状,其中,喘、咳嗽、汗出、咳痰、胸闷和气短为主要症状,出现频率均超过50%.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胸闷比例低(P<0.05);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汗出、渴而多饮和腰膝酸软比例高(P<0.05,P<0.01).56例患者中舌淡最多,白苔为最主要舌苔,脉弦和脉滑为最主要脉象,出现频率均超过50%.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中脉弦的比例低(P<0.05);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中脉弦、脉滑和脉数的比例高(P<0.01,P<0.05).56例患者中48例为虚实夹杂证,5例为虚证,3例为实证.虚证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阴虚、阳虚.结合脏腑辨证,证候类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肺气虚,其次是肾阴虚、脾气虚,出现频率均超过30%.虚证以两证或三证同时出现,主要为肺脾气虚兼夹肾阴虚证和脾气虚兼夹肾阴虚占比较高.实证以寒饮停肺、痰湿阻肺、气郁伤肺和瘀阻肺络为主,出现频率均超过25%.证型组合主要为痰湿阻肺兼夹气郁伤肺和寒饮停肺兼夹瘀阻肺络证.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中肾阳虚证、瘀阻肺络证的比例高(P<0.05,P<0.01),气郁伤肺证的比例低(P<0.01);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肾阴虚证的比例高(P<0.01),肺阳虚证、瘀阻肺络证的比例低(P<0.05).56例患者病位分布以肺居多,其次为肾、脾和胃.其中,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病位在肾、脾的比例高(P<0.05,P<0.01).结论 COP中医临床症状以肺系症状为主,证候类型虚实夹杂,主要病位为肺脏.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易出现汗出、口渴多饮、腰膝酸软等肾阴亏虚证候,病位在肾、脾比例高;未合并纤维化患者胸闷、脉弦多见,证候类型多见实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症状证候病位糖皮质激素肺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