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

赵静

月刊

1674-1307

bjzy1589@126.com

010-65251589

100005

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

北京中医药/Journal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学术,提高思想和方法,其特点: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具有北京地区特色,选登全部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超重/肥胖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

    肖瑶方泽阳潘欣渝雷晓春...
    760-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社区超重/肥胖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了解北京市广内社区332例超重/肥胖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收集其一般情况、日常生活习惯、合并疾病情况、中医体质类型等信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结果构建社区超重/肥胖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选取患有糖尿病的社区超重/肥胖老年人共 139例(41.86%);平均脉压差大(OR=1.044)、腰围大(OR=1.035)、阳虚质(OR=3.529)、湿热质(OR=5.544)是社区超重/肥胖老年人患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合并高血压(OR=0.286)则具有保护作用(P<0.05).得到公式:logit(P)=1.261×阳虚质(是)+1.713×湿热质(是)+0.043×平均脉压差+0.034×腰围-1.250×高血压(是)-6.086.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模型预测社区超重/肥胖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机率与实际发生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度较好.本次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0.715,95%CI为0.658~0.771,说明该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高.结论 根据平均脉压差、腰围、高血压及中医体质成功构建了社区超重/肥胖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社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糖尿病中医体质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

    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对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

    王骐吕晖孙兆天胡勇文...
    76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对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和骨科门诊收治的12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区组长度为9)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3组,剔除失访患者后,针刺组纳入36例、骨科熥药组纳入35例、联合治疗组纳入38例.针刺组采用局部扬刺联合常规取穴针刺方案治疗,骨科熥药组外用骨科熥药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局部扬刺联合常规取穴针刺和骨科熥药治疗,3组每隔1~2 d治疗1次,1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采用IDEEA3便捷式步态分析仪检测患者步态参数,包括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周期时间、单双腿支撑时间比(SLS/DLS)、肢体摆动时间、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记录治疗期间3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3组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SLS/DLS、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针刺组、骨科熥药组比较,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联合治疗组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SLS/DLS、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改善明显(P<0.05);针刺组、骨科熥药组各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晕针、滞针、断针、疼痛加剧、严重针具过敏、熥药烫伤或熥药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针刺过后出现轻度皮下血肿8例(针刺组3例、联合治疗组5例),数小时内自行消退.结论 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可显著提高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稳定性,增强各屈伸肌群力量,延长步行距离,提高步频,效果优于针刺、骨科熥药单独治疗.

    膝骨关节炎针刺骨科熥药步态特征寒湿痹阻证

    《北京中医药》杂志对数字用法描述的要求

    《北京中医药》编辑部
    771页

    半夏泻心汤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陈希高伟宿芳钟巍...
    772-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及下属雅宝里社区卫生站门诊就诊的FC患者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便秘评分量表(CCS)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除排便困难及粪便性状外,观察组其他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C-QOL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2例服药后腹胀加重.结论 半夏泻心汤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FC有效且安全,可显著增加患者排便频率、改善排便不尽感、减少如厕时间、缓解腹胀及腹痛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半夏泻心汤麻子仁丸功能性便秘寒热错杂证

    耳穴三部曲联合腹部经穴推拿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情况及腹痛腹胀程度的作用观察

    许冰胡海荣陈默岩石磊...
    77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三部曲联合腹部经穴推拿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情况及腹痛、腹胀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耳穴组、推拿组、耳穴+推拿(观察)组3组,各20例.患者均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耳穴组检查前1天晨起,患者取坐位,应用耳穴三部曲进行干预;推拿组分别于检查前1、2、3天进行腹部经穴推拿;观察组给予耳穴三部曲联合腹部经穴推拿进行干预.比较3组肠道准备情况[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肠道准备清洁合格率、肠道气泡评分、肠道气泡易于观察率]及腹痛(VAS)评分、腹胀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BBPS评分、肠道准备清洁合格率、肠道气泡易于观察率均高于耳穴组、推拿组(P<0.05),肠道气泡评分低于耳穴组、推拿组(P<0.05).观察组腹痛VAS、腹胀程度评分均低于耳穴组、推拿组(P<0.05).结论 耳穴三部曲联合腹部经穴推拿能够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改善其肠镜检查后腹痛、腹胀.

    耳穴贴压腹部经穴推拿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腹痛腹胀

    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规律

    张译尹王东岩张健李慎微...
    780-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多软件协同数据挖掘技术,从"异病同治"角度探讨近5年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规律.方法 交叉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期刊文献.依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用Zotero 6.0.26管理原始文献,用Microsoft Excel 16.54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并对录入的针灸处方进行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 本研究纳入神经性皮炎针灸处方31个、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处方34个.腧穴使用频次均以阿是穴为首,除阿是穴外其他腧穴集中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且五输穴在特定穴中占比最高.神经性皮炎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处方共有的核心腧穴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共有核心穴对为"血海-阿是穴".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分别聚为3类,其中阿是穴在2种疾病针灸处方中均单独成类.结论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选腧穴具有高度一致性,与"异病同治"理论相符,但在腧穴配伍上又存在一定差异,说明2种疾病在病机上各有侧重,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辨证治疗,加减选穴.

    异病同治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数据挖掘选穴规律

    李乾构从"虚火"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陈港金汪红兵李乾构
    78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乾构教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与"火"相关,并重视从"虚火"论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虚火"所致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脾胃虚衰,虚火上浮"和"真阴亏损,虚火内生"的病机特点,在治疗时主张采用"补土伏火"和"滋阴降火"的方法,临证时善于对症配伍药对促进溃疡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李乾构复发性口腔溃疡虚火名医经验

    麻柔补肾健脾治疗骨髓衰竭性疾病经验

    杨秀鹏宋宜宁麻柔
    790-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髓衰竭性疾病是一组由于造血干/祖细胞损伤引起的造血功能不良为主的疾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麻柔教授认为此类疾病的共同表现为自身造血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碍,患者因先后天不足,精血生化无源,致新血不生,其病位在"髓",为肾阴阳俱损,常兼有气虚,根据病情出现偏阴偏阳的表现,治疗时以补肾为主,兼顾健脾,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骨髓衰竭性疾病麻柔补肾健脾名医经验

    杨博华基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运用虫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王东阳杨博华于汶仟王乐...
    794-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博华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多与瘀有关,并根据长期临床经验将DPN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湿热痹阻,脉络阻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阳气亏虚,寒凝血瘀"3个方面.DPN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证,杨教授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在治疗上提出"以虫之性,辨证通络"的观点,寒虫入络、清热逐瘀,平虫行络、无损气阴,热虫通络、制寒补虚,以达到"祛瘀不伤正,攻利而不伐"的治疗效果.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杨博华虫类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名医经验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经验

    孟醒王鹏宇李元文
    798-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多种疾病,病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李元文教授认为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可以疏肝健脾、养血疏风之法进行治疗,并自拟有效验方"加味过敏煎",临床以该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均取得良好疗效.

    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李元文肝脾论治加味过敏煎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