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细胞外囊泡阐释中医学理论现代科学内涵和中药治疗机制

    赵明镜
    1333-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外囊泡由各种细胞分泌,携带母细胞来源的RNA、DNA、蛋白质和脂质等信息,介导细胞-细胞间和器官-器官间的信息交流,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药物靶向递送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与中医学理论和中药治疗密切相关。气血津液理论和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细胞外囊泡属于"津液"范畴,可经血脉到达其他脏腑,干扰脏腑之间的关系,甚至造成脏腑关系失衡,从而引起疾病。中药(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可以调节机体内源性细胞外囊泡的数量及其内容物含量以改善机体的病理状态,同时,中草药来源细胞外囊泡样颗粒是中药治疗疾病的主要药效物质形式之一。此外,细胞外囊泡还可作为载体,递送药物参与精准靶向治疗。探讨中医药与细胞外囊泡的关系可阐明中医学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并揭示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发展以中药为基础的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新策略。

    细胞外囊泡中医学理论中药中草药来源细胞外囊泡样颗粒

    基于"邪伏肠络"理论探讨结直肠"炎癌转化"的动态演变机制及治疗思路

    刘运泽郑浩呈李园丁霞...
    1343-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炎症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迁延日久的炎症是诱发结直肠癌变的重要因素,结直肠炎症 异型增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结直肠"炎癌转化"的动态病理演变过程。中医学对于结直肠"炎癌转化"的病机尚缺乏系统共识,本文提出"邪伏肠络"理论,用以阐释结直肠"炎癌转化"动态演变过程中的病机发展规律,邪气伏藏于肠络而正气无法驱邪外出,待内外因素触发,伏邪内动,损伤肠道组织;病程迁延使得正气愈衰,邪气伏藏于肠络,与痰湿、瘀血互结,加速形成积聚,最终导致癌变。"邪伏肠络"是贯穿结直肠"炎癌转化"全过程的核心病机,应以透邪通络为治疗原则,透达伏邪,扶助正气,通畅肠络,从而截断"炎癌转化"进程。阐释"邪伏肠络"理论有助于完善结直肠"炎癌转化"的辨证论治体系,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结直肠炎癌转化邪伏肠络肠络透邪通络

    从"虚毒"探讨炎症性肠病"炎癌转化"

    魏秀楠梁峻尉孙大娟张苗苗...
    1349-1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毒"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概念,自《黄帝内经》以来不断丰富发展。本文通过追溯、梳理"虚"与"毒",归纳二者关系,并结合临证实践,分析阐释其基本内涵,并探讨其外延。"虚毒"学说有静态与动态两层含义,既涵盖人体正气虚馁、邪毒亢盛的病理状态,又指代"虚"与"毒"相互推进的病理演变过程。基于"虚毒"学说的内涵及动态病机观点,该学说可适用于传染性疾病及虚损性疾病的防治,炎症性肠病"炎癌转化"亦在其列。本文以炎症性肠病为例,结合其西医学背景,阐述炎症性肠病"炎癌转化"的病机及治法,提供"虚毒"学说指导临床科研的范式。

    虚毒炎癌转化炎症性肠病

    原发性多发肺结节"炎癌转化"机制探讨

    李梦乾张晓梅姜良铎赖宇鑫...
    1355-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多发肺结节发病率较高。计算机断层成像观察中发现,随时间推移,肺结节会出现增大增多的变化。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包括慢性炎症、腺瘤样改变、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等多种病理形态。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外界因素的刺激,多发肺结节存在"炎癌转化"的可能性。湿痰瘀停聚是"炎癌转化"的基础,正气亏耗是"炎癌转化"的关键,气虚阳虚为正气亏耗的根本,情志郁结、湿痰瘀化毒为"炎癌转化"的动力。"炎癌转化"过程中存在正邪交争、湿痰瘀消长,邪长正消,湿痰瘀停聚增多、正气亏耗则结节增大增多、恶性度增加,呈现出炎 不典型性增生→癌的动态过程;正长邪消、湿痰瘀消散吸收则结节消退、癌变进程逆转,急性炎症刺激等外界激惹可加速多发肺结节"炎癌转化"进程。

    原发性多发肺结节炎癌转化正气亏耗情志郁结湿痰瘀停聚治未病

    基于"态靶因果"探析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与论治策略

    戴云飞尚东项红关溪...
    1360-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态靶因果"是在中医整体观基础上结合西医学研究进展提出的一种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辨治新思维。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是胰腺与多种病理因素、多个对象相互影响的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稳态的失衡。将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这一微观过程作为"靶",将在慢性炎症状态下可能诱导其发生的各类因素作为"态"。将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概括为阴阳失衡,气运失调,湿热瘀痰浊内生而滞,胶结不解,因滞而虚,虚实夹杂,癌毒内生的过程。提出从"态"这一更为宏观的角度阐述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与干预策略,即通过减少"态"的失衡对"靶"的影响,建立起胰腺-免疫-微生物共平衡状态的思维,以期为中医药及西医学对于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机制与药物研发的探索拓宽思路。

    态靶因果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胰腺癌治未病

    网络象数思维解构方证关系的思考——源自中国原创思维的科技创新浅思

    刘骏关双王忠王永炎...
    1367-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候的发生发展,其实质是特定生物分子网络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在研究方证关系时,不能仅局限于单一分子因素,而应全面审视复杂生物系统中各层级分子网络靶标间的相互关系。为了从微观至宏观的层次深入解析方证之间的整体关联,本文在中国传统象数思维的指导下,立足于前期提出的定性网络象思维观点,创造性地利用运数思维逻辑与定量模块药理学分析技术,将复杂生物系统宏观层面上的象与微观分子网络层面的象关联研究,建立原创的中医网络象数思维方法体系,系统地揭示方剂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本文提出的网络象数思维,具有多种核心特性:它体现了象数相倚的辩证统一性,展现了网络系统的多维层次性与序列性、自组织性与整体涌现性的特质,又揭示了网络复杂系统生生之易的功能动态性、和合共生的自我调节性等基本特征。此外,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网络象数思维指导模块药理学开展方证研究的实用性与优越性,这一思维方法学框架为模块药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彰显原创思维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引领作用,迈向更为统一的新医药学体系。

    象数思维网络象网络数方证关系模块药理学

    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中医神明论新探

    于小晶程旺
    1376-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明之主的争论是中医学界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其主要观点有三: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心脑共主神明论。本文从神明之主的争论出发,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与中医神明论对认知问题的共同关切,试图构建第二代认知科学与中医神明论融合的新视域。依托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理念,神志主体是整体的生命有机体,神志过程是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将第二代认知科学重返人体、重返行为、重返环境的具身特质及其整体论研究范式融入中医神明论的探讨中,深入分析第二代认知科学与中医神明论的共通性和差异,不仅能为神明之主的争论提供新的解释视角,也为中医神明论的深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原则和新的研究路径,对于推动中医神明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神明论第二代认知科学解释视角理论原则研究路径

    论中医药话语体系的构建及语言学的价值内涵

    刘立伟范逸品柳长华
    1383-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医药话语体系构建的现实境遇、构建意义、核心要义与提升维度,以及语言学提供的纾困之道。中医药话语体系经历了3个阶段,现阶段存在理论说不清、话语传不开的境遇,没有根本解决"失语"问题。中医药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形成现代化与国际化中医药模式的必然要求,必须形成话语体系的主体性认识,强化原创优势,建设原创性系统阐释的表达范式与现代化新质发展的新表述,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话语体系。中医药话语体系维度的提升应着眼于国内大众化普及和对外国际化传播两方面,运用传统与现代语言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框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中医药话语体系话语权语言学国际化

    "形而上学"视角下的中医病机学说——以《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为例

    贾昕浩李湛贾春华
    1390-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而上学"是一种不同于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视野,中国哲学与中医学"形—气—神"人体观具有"形而上学"的认知模式。本文以《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内容为例,分析比较《诸病源候论》对风病的认知演进过程,认为《诸病源候论》建构了一种通过经络系统连属全身以通行气血,以脏腑结构为精气内在所藏之处的具有"形而上学"特色的身体模型。通过对中风病诸病候的分析,揭示该身体模型在病机学说中的具体运用。经筋作为经络系统的络属部分,以一种实体性的存在成为中风病病证阐释的形而下基础。由此,《诸病源候论》完善了病机学说"形而上—形而下"的两层空间的身体构造,为以气血状态为论述重点的病机学说奠定了基础,构建了一种"疾病—症状—病因病机—治疗"的疾病论治模型。

    形而上学诸病源候论中医病机学说金匮要略中风病

    红花水提物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然孙颖焦伯阳李春...
    1397-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花水提物及其主要单体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改善大鼠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药效及调控机制。方法 取42只6~8周龄雌性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布洛芬组(0。04 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0。01 g/kg)和红花水提物低(0。06 g/kg)、中(0。20 g/kg)、高(0。40 g/kg)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冰水浴刺激联合苯甲酸雌二醇及缩宫素建立大鼠模型。造模第7天开始灌胃相应药物,连续6 d。干预结束后,进行扭体反应测试;称量大鼠体质量及子宫、卵巢质量,计算脏器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子宫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子宫组织病理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组织环氧合酶(COX-2)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卵巢组织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子宫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FSH-R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卵巢指数增加,子宫PGE2、PGF2α升高,血浆中TXB2升高、6-keto-PGF1α降低,血清中E2升高,可见子宫组织形态紊乱,子宫COX-2表达升高,卵巢FSH-R表达升高,子宫GnRH-R、FSH-R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花水提物低剂量组子宫指数降低(P<0。05);红花水提物中、高剂量组扭体次数减少,子宫、卵巢指数降低,PGE2、TXB2降低,6-keto-PGF1α升高,子宫GnRH-R蛋白表达降低(P<0。05);红花水提物高剂量组PGF2α降低,子宫组织FSH-R表达降低(P<0。05);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大鼠扭体次数减少,子宫、卵巢指数降低,PGE2、PGF2α、TXB2含量降低,子宫GnRH-R、FSH-R蛋白表达降低(P<0。05);红花水提物各剂量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血清E2含量降低,子宫形态得到改善,子宫COX-2、卵巢FSH-R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红花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够改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大鼠的病理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关。

    红花羟基红花黄色素A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