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虚、瘀理论探讨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辨治思路

    黄念文李海松王彬王继升...
    297-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本病的特效药物,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精子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基于中医学虚、瘀理论,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认为瘀血阻络是本病的始动因素,肾精亏虚为本病的内在趋势,并将其病机及治法类比"土壤学说"。龟鹿通曲汤是本团队基于"土壤学说"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协定方,由经典方剂左归丸加减化裁而成,具有补肾益精、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疗效较好。结合本团队长期临床实践,提出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三大治疗策略,即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中医药与外科手术相结合,多法合用,可有效提高整体疗效,亦为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提供参考。

    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症肾虚血瘀龟鹿通曲汤土壤学说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探讨男性下尿路症状的证治

    杨九天郭军高庆和赵明...
    302-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男性下尿路症状是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为特征,与下尿路疾病相关的一组症状的统称,其中,常见原因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过度活动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男性下尿路症状发病率逐年上升。基于"脏腑别通"理论,从肺与膀胱、脾与小肠、肾与三焦3个角度阐释男性下尿路症状,认为肺气郁闭、膀胱气化不利,脾运不及、小肠主液失常,肾阳虚衰、三焦水道不通是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当明辨病位,与肺及膀胱相关则提壶揭盖、开宣肺气以利膀胱,方用五苓散加紫苏叶、杏仁等化裁;与脾及小肠相关则升清降浊、健运脾气以通小肠,方用参苓白术散化裁;与肾及三焦相关则阴中求阳、温补肾气以疏利三焦,方用八味肾气丸化裁;同时,根据病情配合针灸、运动等疗法,可为临床辨治男性下尿路症状提供借鉴与参考。

    脏腑别通男性下尿路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辨证论治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辨治前列腺癌

    李晨姚源李柳王俊壹...
    307-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团队继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术思想,建立癌毒病机理论,并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本文提出前列腺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湿、热、瘀、毒;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瘀毒蕴结精室;病位在精室,与肾、膀胱密切相关,并涉及肝、脾。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其中,抗癌解毒为核心,补益脾肾为根本,清热化湿、祛瘀散结为关键,佐以疏肝理气,同时,强调整体辨证,以平为期,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本文以癌毒病机理论为指导,阐述前列腺癌的辨证治要,突出癌毒病机理论在治疗本病中的关键作用,为中医药辨治前列腺癌提供参考。

    癌毒病机理论前列腺癌辨证论治治则治法

    基于临界慢化理论的中医"未病"状态识别建模研究初探

    王诗尧石康乐雷聪杨方燕...
    312-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未病"理论关注从健康到疾病动态、连续的演化特点,重视从健康到疾病复杂、渐变演化过程中的早期辨识和干预。从系统整体性、演化性角度来看,"未病"理论和复杂性科学具有相同本质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将机体视为连续、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呈现"稳态-失稳态-相变-另一稳态"的非线性特点。本文从复杂性科学非线性动力学视角,运用临界慢化理论阐释中医未病-已病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并基于该理论及其发展产生的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方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的宏观体征及包含转录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的微观特征,提出融合宏观、微观多层级信息,构建具有中医诊疗特点的"未病"临界状态识别模型,为复杂疾病早期预警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

    未病中医临界慢化复杂系统模型框架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

    "饮一溲二"病名病机浅析

    朱泳江富晓旭谢春光
    320-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一溲二"首见于《黄帝内经》,是"肺消"的主要症状,病机为心移寒于肺。后世医家对其所属病名莫衷一是,各以"上消""下消""肺消"或"肾消"称之;病机上亦有较多发挥,燥火、寒热相兼或虚寒是主要病性,心、肺、肝、肾是主要病位,如喻嘉言强调"心肺燥热"、郑钦安主张"厥阴风火"、张从正阐明"心肺寒热"、楼英揭示"肺肾寒热"、黄元御提出"水寒土湿"。通过分析各家理论和相关方药、医案,本文认为"饮一溲二"可归"肾消",肺肾虚寒为其基本病机,同时,亦应充分考虑脏腑相传、虚实夹杂、寒热转化等问题。本文总结并梳理中医古籍中的"消"病理论,为现代防治糖尿病启发思路。

    饮一溲二病名病机黄帝内经

    浅析"气上腾便是水"

    梁绿圆马丙祥
    325-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柯韵伯借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阐释对"阴火"的治法,提出"气上腾便是水"的创新性论点。笔者团队以"气有余便是火"为切入点,通过"气有郁便是火""六淫皆从火化"观点,缕析"气上腾便是水"的概念。有别于"气有余便是火"之邪气有余导致的实火、壮火,"气上腾便是水"所论述的阴火应为命火有余而郁滞体内导致的虚火、郁火。治法以升发肝肾之中气为要,故要求病程较短,肾阴、肾阳未有较大损耗,但总以斡旋脾胃之气为根本。使用柴胡、升麻等上提中气,恢复脾胃的升降气机则可去除虚热,犹如水克火之理。本文阐释"气上腾便是水"的内涵,旨在拓宽临床诊疗思路,针对"气有余便是火"的部分错误性认知补偏救弊,并为"气""水""火"之间的哲学概念提供理论基础。

    气上腾便是水气有余便是火阴火六气皆从火化火与元气不两立

    基于"形与神俱"理论探讨中医五神系统的执行结构

    刘朋邝玉慧吴其姝张天鸽...
    33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黄帝内经》"形与神俱"理论为核心,以五神系统的功能性质和执行结构为线索,对中医古籍中五神相关理论进行挖掘、分析、研究,五神系统是5种"功能态"高度有序和合的集合,常寄居于五脏,通过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于经络和玄府之间,是机体气血运行、信息交互和神气抟合的枢纽。从系统科学角度提出,元神统领五神,五神滋养元神。两者并非"信息孤岛",其内部有动态的层次性联系,并以五神系统的执行结构(经络、玄府、五脏)为枢轴。五神系统的运行是一个以气血营精为发生基础、经络为执行通道、玄府为神机出入场所、五脏为宅居之处、相火为能量之源、具有自组织特性且有序恒动的过程,以期为中医五神系统的执行结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形与神俱五神执行结构玄府经络五脏

    伤寒名家尤在泾对温病之发挥

    晏蔓柔李楠马晓北
    336-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门医家尤在泾为伤寒名家,对温病亦颇有建树。尤氏清伤寒与温病之源,辨伤寒与温病之异,提出正名识病的重要性,对温病学中温病、风温、瘟疫、湿温、温毒、温疟的疾病名称作出解释,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伏邪温病、温病夹湿及瘟疫。治风温主以辛凉解散、理肺之法,治温毒主以清散透邪法,治伏温主以清热养阴透邪法,治湿温主以分消湿热法。论治瘟疫以病位为核心,根据疫邪所处病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治法与方药,列出治瘟疫五大法,建立了治疗瘟疫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因势利导治疗瘟疫的思想。尤在泾较早提出六经统寒温,试图用六经辨证体系来统摄伤寒、温病等一切外感病,为寒温合论的先驱者,其对温病的发挥对后世医家产生深远影响,今归纳其要,探析其理,为温病的诊治提供启发。

    尤在泾温病瘟疫六经统寒温临证经验

    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白芍总苷对化学性肝损伤肝阴虚证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李丽范晓旭华姞安扈觐玺...
    341-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关键因子探讨白芍总苷对化学性肝损伤肝阴虚证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一贯煎组、白芍总苷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连续6周腹腔注射2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并灌胃甲状腺片(30 mg/kg)以制备化学性肝损伤肝阴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造模期间,空白组、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蒸馏水,一贯煎组及白芍总苷组大鼠分别灌胃一贯煎水煎液(635 mg/kg)及白芍总苷混悬液(50 mg/kg),连续6周。给药期间每2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肛温;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24 h摄食量和摄水量、舌面湿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含量,并计算cAMP/cGMP;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含量;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并计算胶原面积百分比;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PI3K、AKT和mTO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4、6周体质量降低,第2、4、6周肛温升高,24 h摄食量增加;cAMP升高、cGMP下降、cAMP/cGMP升高,IL-1、IL-6、TNF-α含量均升高,IL-10、IL-1Ra含量均降低,ALT、AST、γ-GT、ALP、TBIL、TBA水平均升高,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增加,PI3K、AKT和mTOR mRNA及蛋白磷酸化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大鼠第2、4、6周肛温下降,24 h摄食量和饮水量减少,舌面湿度升高;一贯煎组和白芍总苷组大鼠cAMP降低、cGMP升高、cAMP/cGMP下降,IL-1、IL-6、TNF-α均下降,IL-10升高,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白芍总苷组大鼠ALT、AST、γ-GT、ALP、TBIL均下降,PI3K、AKT和mTOR mRNA及蛋白磷酸化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 白芍总苷对化学性肝损伤肝阴虚证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发挥白芍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白芍总苷化学性肝损伤肝阴虚证炎症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大鼠

    山茱萸醇提物调节LSD1/PSD95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杨计歌李立新李中华苏运芳...
    352-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山茱萸醇提物通过调节组蛋白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影响神经元突触和神经炎症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C57BL/6N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醇提物低剂量组(0。1 mg/g)及山茱萸醇提物高剂量组(0。3 mg/g),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构建AD小鼠模型。造模前7 d开始灌胃,手术后5 d继续灌胃,共60 d。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及旷场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LSD1、PSD95、突触素(SYN)、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及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9me2)修饰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结合实时荧光PCR法检测PSD95基因启动子区H3K9me2修饰水平及PSD95 mRNA水平;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H3K9me2和PSD95表达的相关性及海马组织内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的表达。结果 山茱萸醇提物能明显改善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及记忆能力。与模型组比较,山茱萸醇提物明显缩短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其自主活动次数和时间,改善其自发交替准确率,增加小鼠海马LSD1表达(均P<0。05),进而降低PSD95基因启动子区H3K9me2修饰,因此,促进PSD95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组织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山茱萸醇提物降低海马中H3K9me2修饰水平会伴随着PSD95表达的增强。山茱萸醇提物亦能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论 山茱萸醇提物可能是通过上调LSD1表达,降低PSD95基因启动子区的H3K9me2修饰水平调节基因转录,增加突触可塑性调节的关键蛋白PSD95的表达,而缓解神经炎症反应、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从而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山茱萸组蛋白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组蛋白修饰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损伤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