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藿骨牡蛎方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破骨-成骨平衡的作用及其机制

    姜斯佳冯颖童刘佳琪扈觐玺...
    506-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破骨-成骨平衡探讨藿骨牡蛎方(淫羊藿、骨碎补、生牡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8 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骨胶囊组(0。054 g/kg)、碳酸钙组(1。670 g/kg)、藿骨牡蛎方低剂量组(0。188 g/kg)、藿骨牡蛎方高剂量组(0。375 g/kg),每组8 只。适应性喂养后,除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等体积脂肪,其余大鼠以双侧卵巢去势手术建立PMOP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相应药物,连续 90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α(ERα)、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5b(TRACP-5b);比色法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并观察松质骨显微结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RANK)、叉头框蛋白O3α(FoxO3α)、Wnt2、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结果 ①强骨胶囊组与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E2、ERα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强骨胶囊组与藿骨牡蛎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 PINP、TRACP-5b 含量下降(P<0。05),PINP/TRACP-5b升高(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强骨胶囊组、碳酸钙组及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T-AOC、SOD、CAT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④与模型组比较,强骨胶囊组及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大鼠BMD、Tb。Th、Tb。N增加,Tb。Sp、SMI降低(P<0。05);碳酸钙组大鼠BMD增加,Tb。Sp降低(P<0。05)。⑤与模型组比较,强骨胶囊组及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大鼠RANKL、RANK、FoxO3α、PPARγ 蛋白表达下降,OPG、Wnt2、β-catenin 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藿骨牡蛎方可明显提高PMOP 大鼠雌激素水平,抑制破骨细胞分化,降低骨吸收水平;缓解氧化应激,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提高骨形成水平,恢复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稳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 PMOP 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 OPG/RANKL/RANK 及 FoxO3α/Wnt2/β-catenin/PPARγ通路调节的。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藿骨牡蛎方雌激素骨形成骨吸收大鼠

    加味四君子汤通过影响5-羟色胺及其受体对斑马鱼肠道出血模型的止血效应及其机制探讨

    王珺郎海燕周佳丽张雪莹...
    516-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阿胶、茜草)通过影响 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5-HT2aR、5-HT2bR)对斑马鱼肠道出血模型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受精后4 d的斑马鱼为研究对象,6 μmol/L辛伐他汀诱导24 h建立肠道出血模型。将斑马鱼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四君子汤低、中、高质量浓度组(55。6、167、500 mg/L),造模后,给予相应质量浓度加味四君子汤,24 h后收样。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及出血情况,比色法检测5-HT含量及Caspase 3/7 活性,实时PCR法检测 5-HT2aR、5-HT2bR、5-HT转运蛋白(SERT)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肠道出血发生率为 70。0%,加味四君子汤低、中、高质量浓度组出血发生率为36。7%、40。0%、80。0%,肠道止血作用分别为 54%、52%、7%。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君子汤低、中质量浓度组 PLT 减少;各质量浓度组 5-HT 含量升高、5-HT2aR 及5-HT2bR基因表达上调,低、中质量浓度组SERT基因表达上调;中、高质量浓度组Caspase 3/7 活性降低;低、中质量浓度组p-AKT、p-ERK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加味四君子汤可减少斑马鱼肠道出血模型的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 5-HT及其受体激活AKT和ERK信号通路实现的。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加味四君子汤5-羟色胺5-羟色胺受体蛋白激酶B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斑马鱼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究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刘孟楠毛琳慎伍浩邹沅...
    523-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简称"蛭龙胶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应用代谢组学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30 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蛭龙胶囊组(6。24 g/kg),每组10 只。模型组和蛭龙胶囊组采用结扎左前降支方法建立MIRI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蛭龙胶囊组预给药 1 周后开始造模,造模后持续灌胃给药2 周,每日1 次。心脏彩超检测小鼠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VFS)];采用Masson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脑利尿钠肽(BNP)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血清代谢物检测及鉴定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蛭龙胶囊组小鼠LVEF、LVFS升高,心脏组织结构紊乱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血清LDH、BNP含量降低(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蛭龙胶囊干预后可明显调控30 个与MIRI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其相关代谢途径涉及酪氨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维生素消化吸收等 20 条通路。结论 蛭龙胶囊对MIRI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酪氨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维生素消化吸收等通路实现的。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代谢组学代谢产物小鼠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和隐结构分析探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

    马丽娜·阿新拜杨一点张欢赵玉清...
    53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进行分析,更准确、精细地得出MS患者的证候属性、证候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 年12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695 例MS患者的资料,运用潜在类别分析和隐结构分析得出中医证候,并利用上述结果对每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MS患者中医证候类型。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症状及体征共 9 044 频次,排名前 10 的高频症状、体征分别为口干多饮(77。70%)、乏力(60。58%)、苔腻(59。14%)、视物模糊(54。68%)、脉滑(53。96%)、脉弦(52。09%)、苔白(48。92%)、肢体麻木(43。60%)、苔黄(39。71%)、肢体发凉(36。40%)。依据潜在类别分析结果,确定了695 例MS患者的证素要点,病性证素包括气虚、痰湿、湿热、气滞、阴虚、火热、津液伤,病位证素主要在肝、脾、肺、肾,695 例患者主要可分为以虚证为主、以实证为主、虚实夹杂 3 类人群。通过对695 例MS患者症状、体征的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确立6 个基础证候,分别为肝阳上亢证、脾虚湿蕴证、肾阴阳两虚证、热盛伤津证、气虚血瘀证、肝胃郁热证。结合专业知识,对 695 例MS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在潜在类别分析及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二次辨证,最终得到出现频率>1%的证候类型共 20 个,以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证(12。66%)出现频次最高。结论 MS的病机复杂、证候类型分布广泛,但总体来看,以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临床上在分证论治的基础上,也要注意结合应用健脾疏肝、清热化浊之法。

    代谢综合征潜在类别分析隐结构分析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影像组学的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鉴别研究

    魏东升齐佳杰刘孝生李路珍...
    545-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鉴别诊断模型。方法 收集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91 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47 例、气虚血瘀证 44 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4 例)与测试集(27 例),使用 3D-slicer软件提取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可视化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影像组学特征分布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及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使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算法构建鉴别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的效能。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鉴别特征与临床理化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D-slicer软件共提取出 837 个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别解释了 77。9%和 8。1%的总体变异,两证候组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离趋势。经过特征筛选,7 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的鉴别诊断模型。训练集中鉴别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44,测试集中AUC为0。83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鉴别特征与心肌肌钙蛋白I、中性粒细胞、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白细胞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基于PCAT的CT影像组学模型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具有较高的鉴别作用。

    稳定型心绞痛影像组学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鉴别诊断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

    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技术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

    秦玲利杨金生李春志李知轩...
    55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就诊的40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使用SAS 9。1 软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疗法)和对照组(标准西药疗法),每组 20例,每周治疗2 次,12 周为1 个周期。通过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Lund-Macka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在鼻窦CT扫描全部浑浊、部分浑浊情况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各窦腔情况上均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左侧上颌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显示,治疗组在多项指标上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疗法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方面显示出明显疗效,且在影像学的改善上效果优于标准西药治疗。

    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西药慢性鼻窦炎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

    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PTEN/mTOR信号通路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宫甜甜高兵朱玲李澜...
    562-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病理形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第10 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减轻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60 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 只)和手术组(50 只),手术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CHF模型。40 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艾灸组、bpV(phen)组、艾灸+bpV(phen)组,每组10 只。正常组、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艾灸组用定制艾条悬灸大鼠背部双侧"肺俞""心俞",每穴30 min,每日 1 次;bpV(phen)组腹腔注射 bpV(phen)溶液(0。15 mg/kg),每周 2 次;艾灸+ bpV(phen)组在bpV(phen)组的基础上,按艾灸组操作。干预4 周。观察大鼠摄食、活动等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超声心动检测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心肌组织PTEN、mTOR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PTEN、mTOR、α-SMA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改变,心肌纤维结构严重损伤,EF、FS,以及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TEN、α-SMA蛋白表达及PTEN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bpV(phen)组、艾灸+ bpV(phen)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EF、FS,以及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α-SM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bpV(phen)组比较,艾灸组、bpV(phen)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重,EF、FS,以及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艾灸可以改善CHF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形态和功能,减轻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TEN表达、进而上调mTOR表达有关。

    艾灸慢性心力衰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心肌纤维化大鼠

    电针"足三里""太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肠道功能及脑-肠轴的影响

    王琼张艺邹燃周利...
    570-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电针"足三里"(ST36)与"太冲"(LR3)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及脑-肠轴的影响。方法 48 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比利组及电针组,每组 12 只。采用轻度夹尾刺激配合间断饮食法构建FD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验证FD模型是否复制成功。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西沙比利组大鼠灌胃西沙比利[0。4g/(kg·d)],连续 6 d为1 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电针组大鼠接受双侧"足三里""太冲"电针刺激(直流电,疏密波,2/100 Hz,2~5 mA。通电30 min),每隔24 h刺激1 次,连续6 次为 1 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2 个疗程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胃肠动力指标,血液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内源性脑肠肽[促胆囊收缩素(CCK)、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神经肽Y(NPY)]水平,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组织中胃饥饿素和P 物质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均较正常大鼠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西沙比利组大鼠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胃电慢波主频率和主功率升高(P<0。05);胃动素、胃泌素、5-HT 水平升高,NO 水平降低(P<0。05);血清 CCK 含量增加、CGRP 和NPY含量降低(P<0。05);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CCK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增加,CGRP 和NPY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减少(P<0。05);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组织中胃饥饿素蛋白表达上调,P 物质蛋白表达下调(P<0。05)。西沙比利组和电针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足三里"与"太冲"可有效缓解FD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纠正异常脑肠肽表达,调节脑-肠互动平衡。

    电针足三里太冲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道动力障碍脑肠肽胃肠激素大鼠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耀献...
    580-592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消渴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