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病络学说分期论治脑小血管病

    乔天慈韩燕王永炎
    593-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由脑微小血管及血管神经单元的结构和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缓慢进展的脑血管疾病,CSVD影像标志物可能是脑衰老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上,CSVD发病不局限于中老年人群,部分没有典型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患者亦可见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和脑白质高信号等影像学特征,这部分患者的诊治同样需要重视。相较于西医学,中医药对CSVD患者的情绪、睡眠、认知等相关症状的治疗有一定优势。在疾病认识方面,中医学理论中玄府和脑络与CSVD解剖结构在生理功能和发病机制方面有一定共性。基于此,本文在病络学说指导下结合玄府理论,将CSVD发病过程分为3 个临床阶段,早期玄府失司、气络郁阻;中期毒邪内生、损伤血络;晚期肾虚髓减、毒损脑络;并针对不同发病阶段进行分期论治,早期宣畅气机、宁神通络,中期祛邪通络,晚期补肾填髓、解毒通络,为中医药防治CSVD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脑小血管病病络学说玄府辨证论治分期治疗

    从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病机探讨"毒损脑络"的新内涵

    张帆刘佳霖姜俊辰张元馨...
    598-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作为近年来发现的脑血管疾病,其传播途径与医源性因素相关。本文以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理论在中风病研究中的新应用及其深层含义。从"毒损脑络"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病理机制,强调了外毒、伏毒和浊毒等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毒损脑络"为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核心病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毒损脑络"的新内涵:一为"毒"既包括内毒也包括外毒,二为"毒损脑络"新内涵的具体延伸,指导了中风病理论研究、临床治疗、预防策略的完善,也促进对中风病的深层次理解。从"毒损脑络"认识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方法不仅展现了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生物医学的有效融合,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毒损脑络外毒获得性脑淀粉样血管病医源性脑淀粉样血管病脑淀粉样血管病

    活血豁痰法防治急性脑出血后脑积水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罗流李明非何刚雷枭...
    603-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活血豁痰法防治急性脑出血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 2019 年9 月—2023 年6 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元市中医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眉山市中医医院、叙永县中医医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 139 例。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将"使用活血豁痰法"作为暴露因素,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中西医结合队列,不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西医队列。比较2 个队列脑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脑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率、侧脑室前角间最大距离与尾状核头间最大距离之和(Huckman值)、血肿大小、终点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 2 个队列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60。0%、75。0%,中西医结合队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队列(P<0。05)。治疗 28 d 后,中西医结合队列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低于西医队列,Huckman值较西医队列下降(P<0。05)。与发病24 h比较,2 个队列治疗28 d后血肿均缩小;与西医队列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患者血肿缩小(均P<0。05)。发病 6 个月后,中西医结合队列的死亡人数较西医队列减少(P<0。05)。与治疗28 d比较,2 个队列患者 6 个月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降低,Barthel 指数评分升高;与西医队列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患者在治疗 28 d、6 个月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均P<0。05)。结论 活血豁痰法能有效防治脑出血后脑积水,且不增加24 h内出血风险。

    脑出血后脑积水活血豁痰法中西医结合队列研究

    探讨"天麻-红景天"药对调控TNF-α/NF-κB保护低灌注-脑小血管病模型小鼠内皮细胞屏障的作用机制

    张影程宏发刘时祺张雅文...
    61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天麻-红景天"药对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保护低灌注-脑小血管病小鼠内皮细胞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70 只雄性C57BL/6 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红景天1~3 组(天麻与红景天质量比分别为 1∶1、2∶1、1∶2),每组 14 只。采用单侧颈总动脉闭塞法制备脑小血管病小鼠模型。术后 6 h灌胃 1 次,之后每 24 h灌胃 1 次,天麻-红景天1~3 组小鼠给药剂量分别为1。30、1。95、1。95g/(kg·d),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在实验第3 天(急性期)、第 7 天(亚急性期)进行脑血流量和行为学检测后取材。激光散斑衬比成像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步态分析仪评价运动协调能力;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NF-α、NF-κB、白细胞介素-β(IL-β)、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第 3、7天模型组小鼠脑血流量降低(P<0。05);出现摆动时长延长、步频减少、步态平衡性降低(P<0。05)的步态异常情况;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白蛋白表达水平升高,Occludin和ZO-1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TNF-α、NF-κB、IL-β、IL-6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第 3、7天天麻-红景天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升高(P<0。05);摆动时长缩短、步频增加、步态平衡性升高(P<0。05);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白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Occludin和ZO-1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TNF-α、NF-κB、IL-β、IL-6 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其中,天麻-红景天2组在第3 天综合疗效较好,天麻-红景天3 组在第7 天综合疗效更佳。结论 "天麻-红景天"药对能提高低灌注-脑小血管病小鼠脑血流量,改善步态异常,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保护内皮细胞屏障的功能和结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天麻红景天脑小血管病内皮细胞屏障小鼠

    奇经跷脉名实考辨

    余君豪贺娟
    625-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跷脉,古作"蹻脉",属奇经八脉,因其相关理论处于经络学术研究的边缘地位,故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基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先秦出土文献及《黄帝内经》经脉理论体系中体现的各类医学流派的思想交融状态,考蹻脉名实。本团队认为,蹻脉的形成是中原医学长期探索运用导引按蹻术的结果,与导引按蹻术从"病筋调筋"到"由筋引气"的实践发展和临床思维相吻合。蹻脉之名应源于按蹻术之手足四肢抚按、伸展、抬举等各类肢体动作的含义,蹻脉原始的生理功能在于主导人体运动,生理层次应定位于人体之筋。而在《黄帝内经》时期的经脉理论与脏腑医学交融后,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不断交叉、混淆,蹻脉的定位和功能日渐模糊,这种认知混乱是蹻脉理论发展与应用长期受滞的根本原因,也提示《黄帝内经》理论研究应对先秦各种医学理论体系进行充分甄别、剖析和还原,以正本清源不同来源的理论。

    蹻脉奇经黄帝内经导引按蹻

    基于《金匮玉函经》汤剂剂型效应的隐喻分析

    闫思远赖敏贾春华
    63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剂型与功效的关系是中医药剂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关于古代医家如何认识汤剂的功用特性却缺少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金匮玉函经》中所载应用汤剂的优点与效果,可以发现古人对汤剂疗效的认识除了源于医疗实践以外,还通过水的特性来理解和阐述汤剂的功用。本文从《金匮玉函经》关于汤剂应用的论述入手,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分析古代医家如何从水的洁净性、连通性、流动性、冲击性、滋润性等方面,理解和构建汤剂的荡涤、开通、理导、破散、补益润泽作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于"水隐喻"的汤剂功用特性阐释,影响了汤剂应用的广泛性和溶媒的选择,为古代剂型的认识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体系。

    金匮玉函经汤剂隐喻认知

    叶天士辨治伏气温病规律探析

    夏新意杨勇容蓉张义敏...
    639-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天士在治疗伏气温病中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均记录在其医案之中。叶天士阐明了春温、伏暑与冬温3 种伏气温病的发病特点,从正邪两方面解释伏邪的发病机制,指出正虚邪轻导致邪气伏藏,正邪相激导致伏气发病。在治疗上,叶天士强调明辨伏邪所在的脏腑气血层次,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制定了伏气温病的治则治法及用药法度。伏气温病虽属热证,叶天士亦重视阳气的虚实,指出伏邪有向寒证转化的可能,并论述了脾肾及奇经寒性伏邪的用药规律。叶天士治疗伏气温病不独重视养阴,亦重视清利气血、流通气机以清透邪气,又注意伏邪的三焦传变。研究叶天士伏气温病的辨治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各科疾病提供思路。

    叶天士伏气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扶阳抑阴法在心肌纤维化辨治中的应用

    黄观明王菁菁楚扬伍锋...
    645-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系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起病隐匿,可演变为不可逆心力衰竭,本病的临床诊治目前仍然存在不足。中医药可多层次、多靶点、多通路调治心肌纤维化,对心肌纤维化的治疗具有较大优势,其深层次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阴阳含义的具体化,蕴含着深刻的生命观、疾病观,心肌纤维化起始期、进展期、终末期的病理变化符合"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构成心肌纤维化的核心病机。本文提出以扶阳抑阴为心肌纤维化治疗原则,施以温阳、通阳、祛瘀、化痰、解毒、利水的治法,以期拓宽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思路。

    心肌纤维化阳化气阴成形扶阳抑阴法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马兆臣张楚胥明珠刘毓东...
    652-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膝骨关节炎(KOA)肝肾亏虚证大鼠模型并评价其共病与证候表征。方法 Wistar-Kyoto(WKY)大鼠10 只为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 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血压合并KOA假手术组(假手术组)、高血压合并KOA组(模型组)、高血压合并KOA肝肾亏虚证组(肝肾亏虚组)。SHR大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制备肝肾亏虚证合并高血压大鼠模型;再行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备高血压合并KOA的肝肾亏虚证大鼠模型。然后依次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肝脏、肾脏、脾脏、胸腺与大脑的质量比;体质量、肛温、活动状态、情绪等肝肾亏虚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等血压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足底机械痛敏阈值、双后肢负重差、后肢关节肿胀度、四足步态参数等KOA指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软骨退变和骨破坏情况;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检测胫骨微结构参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肝肾亏虚组大鼠活动减少、躁动易怒,血清TSH、ACTH、T、CORT含量均降低(P<0。05);肾脏、脾脏及胸腺与大脑的质量比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余 3 组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肝肾亏虚组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均升高、足底机械痛敏阈值降低、双后肢负重差及患侧肢关节肿胀度均升高,患侧肢步幅及站立时间等步态参数异常(P<0。05);膝关节软骨表面缺损严重,表层软骨细胞排列混乱,且软骨层变薄,软骨中肌纤维增多,软骨骨化严重,膝关节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减小及数量减少(P<0。05)。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大鼠模型符合高血压合并KOA肝肾亏虚证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能表征肝肾亏虚证的主要症状,具有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典型的组织病理改变,能维持稳定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高血压范围,希望为揭示中医药优势病种的病证本质、疗效机制及研发创新型中药新药提供有效的实验载体。

    肝肾亏虚证膝骨关节炎高血压病证结合共病大鼠模型

    葛花解酒涤脂汤对酒精性肝病小鼠肝脏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刘蕊易旭吴雪莉王硕石...
    66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酒精性肝病(ALD)小鼠肝脏组织能量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并探讨葛花解酒涤脂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40 只雄性C57BL/6J小鼠任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葛花解酒涤脂汤高剂量组(4。94 g/kg)、葛花解酒涤脂汤低剂量组(2。47 g/kg)和白藜芦醇组(0。40 g/kg),每组 8 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先予Lieber-DeCarli对照液体饲料喂养5 d,随后予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10 d,第16 天灌胃31。5%乙醇溶液1 次,以制备ALD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 天起,各干预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 次,连续9 d。苏木素-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组织Na+K+-腺苷三磷酸(ATP)酶、Ca2+Mg2+-ATP 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SDH)、肝糖原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脏组织ATP、腺苷二磷酸(ADP)和腺苷一磷酸(AMP)含量,以及AMP/ATP值、总腺苷酸池(TAN)含量、能荷值(EC);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肝脏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SIRT1、AMPKα2、AMPKβ1 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脂肪变性病变明显,肝脏组织Ca2+Mg2+-ATP 酶活性、SDH含量降低,肝糖原含量升高,EC、AMP/ATP 值降低,ATP、ADP、AMP和TAN含量升高,SIRT1、AMPKα2 mRNA表达降低,AMPKβ1 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花解酒涤脂汤高、低剂量组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脏组织Na+K+-ATP酶活性降低,EC及SIRT1、AMPKα2 mRNA表达升高(均P<0。05);葛花解酒涤脂汤低剂量组Ca2+Mg2+-ATP酶活性、SDH及ATP含量升高(均P<0。05);葛花解酒涤脂汤高剂量组AMP/ATP值升高(P<0。05);葛花解酒涤脂汤高、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肝脏组织SIRT1 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葛花解酒涤脂汤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AMPKα2 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葛花解酒涤脂汤高剂量组比较,葛花解酒涤脂汤低剂量组、白藜芦醇组肝脏组织ATP、TAN含量和EC升高,AMP/ATP值降低(均P<0。05);葛花解酒涤脂汤低剂量组AMPKα2 mRNA表达降低(P<0。05);白藜芦醇组SIRT1、AMPKα2 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葛花解酒涤脂汤低剂量组比较,白藜芦醇组AMPKβ1 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慢性酒精摄入引起的能量代谢改变可能与小鼠ALD发生有关,葛花解酒涤脂汤干预可以改善ALD小鼠肝脏能量代谢异常。

    酒精性肝病葛花解酒涤脂汤能量代谢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小鼠